第三百三十二章 呕心沥血
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大汉第三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中的甄家和糜家,更是全东汉最有实力的商人。他们两家都是刘范的亲家,自然刘范会更倚重他们。凉州商人大都是以贸易为主要的创富手段,主要也是在丝绸之路上进行贸易,再辅以实业。还有一大部分商人,则通过兴办实业而致富。而甄家和糜家虽然也在进行贸易和实业,但最主要的商业手段,还是进行食盐的售卖。盐商,自古以来都是最有钱的商人。虽然他们只能拿到一分利,但只是一分利,也能让他们两家在凉州的地位屹立不倒。
除了水泥,刘范给商人们送来的大礼,还不止这些。刘范的西域开发计划的第六点,是在西域修建总长度不下于八千里的各条官道。有了红砖和水泥的刘范,当然不会在修建官道这件事上马马虎虎了。东汉的官道,秦朝的驰道,其实也不过是把土地平整夯实,使之更为平坦一些而已。而刘范计划,使用红砖和水泥来修建这总长度长达八千里的官道。官道最主要的路线,就是从玉门关通往十六个郡的治所,以及连同西域向西的最重要的出口,平西关和定西关。当然,平西关和定西关也使用水泥和红砖建筑。
官道的使命,就是服务于丝绸之路。有了官道,外国的商旅就能更深入地进入西域进行贸易,凉州的商人也能从西域更快速地进入到丝绸之路的西方。
官道的工程量,超过了开发耕地和建设城池。所需的水泥和红砖,更是不计其数,依靠官营工厂那几万人,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完工。所以,刘范没有办法,只好又把水泥和红砖的制法出售给更多的商人,让他们加速西域的开发。但很多商人开设的工厂中缺乏工人,刘范只好让他们去招募流民为工人。
要购买水泥和红砖,刘范的府库又迎来了最为猛烈的大出血。但这还并不是州牧府府库的最后一次大出血。第七点,官府还要带领流民建立起自己的民居。这又是一大笔钱才能解决的事情。所需红砖和水泥的量,仅次于西域二州内官道所需的量。另外,官府还要修建平西关和定西关,工程量也不会小。
凉州的商人们因此又迎来了一次扩展实力的良机,这一次西域开发,大兴土木所带来的利润,远远要比之前刘范进行商业改革的利润要高。但这还不是全部的全部。
因为要进行进行大规模、有计划的开垦耕地,还要运送大量的水泥和建筑材料,就少不了众多的劳动力。人力自然不够,刘范更多的是畜力。刘范在这一方面上,终于不用像修建官道和城池上捉襟见肘。因为刘范的地盘,到处都是适合放牧的草原,如羌地、山丹军马场、巴音布鲁克草原和伊犁。这些草原,给刘范养育了约四十七万匹马、两百三十万头牛、四百九十万头羊,另有骆驼七万头,驴十五万头。其中,有三十二万匹马,是可供军用的战马。
这三十二万匹战马,是刘范的心头肉,是建立起西凉铁骑的基础,决不能有失。所以,除了这些战马,其他能用的畜力,刘范都将之用在西域开发上。那两百三十万牛,刘范只把三十万头留在凉州,其余的两百万头牛,七十万头付以开垦良田,另一百三十万头则用以运输建筑材料,如水泥和红砖等。除此之外,刘范为了激发流民们参加以工代赈的动力,还调动两百万头羊到西域。宰杀羊肉,将羊肉分发给以工代赈中贡献突出的人。
既然要开垦大量的耕地,又要进行屯田,所以刘范下令,让官营工厂和各大商人制造出足够数百万人使用的农具和生活必需品。最为重要的,就是曲辕犁、镰刀等农具。凉州境内没有大型的铁矿,加之西凉军的武器制造需要大量的铁矿石,所以工业从事马钧手里已经没有多少铁矿石了。
现在东汉大多数的铁都产自山东(崤山以东,总是怕你们误解为山东省),主要集中在冀州邯郸、青州、扬州、荆州、益州等地。这些地区还处于朝廷统治之下,而且自从汉武帝死后,汉朝实施严格的盐铁官营。
没有办法,刘范只能做好被朝廷宰一刀的思想准备了。果然,朝廷再接到刘范的信时,整个朝廷都为之疯狂了。所有公卿大臣都意识到,这是个发财的大好时机。铁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朝廷当然有理由出个高价了。刘范对此也并不吃惊。反正他在西域得到足够的财富。
但朝廷这么做,也是太过放肆。于是,刘范又传信朝廷,声明如果朝廷不把铁矿石的价格降低到市价,那他就会把洛阳之盟上答应的两万匹良马换成劣马交给朝廷。朝廷见刘范竟然以战马为要挟,而朝廷又缺乏战马,于是这才消停下来,铁矿石的价格也下降到了略高于市价。
另外,流民要去往西域二州十六郡,就必然要经过安定下来了的凉州。因为黑山军、青州黄巾军、中原黄巾军等,都是由失地农民组成的。所以,流民的数量除了保守估计的五百万,有了这些乱军的加入,可能还会超越六百万。万一那些乱军进入凉州时,看见凉州的繁花似锦,保不齐就会贼心不死。
流民过境,就会给刚刚安定下来的凉州带来严重的治安隐患。这就相当于后世叙利亚难民偷渡欧洲时,其中也参杂着许多***国的****。进入欧洲的****只有那么几个,总不会超过上千人,搅不起风浪。但进入凉州的黄巾军残部,可能有几十万人。
为了应对这个难民危机,刘范做了准备。刘范规定,流民只能走街亭直达玉门关的一条官道,沿途不准下官道,不准停留在官道旁的村庄,不准混进沿途的城池里,更不准劫掠凉州百姓。有违者,就当做黄巾余孽,格杀勿论。
除了禁令,刘范还调离各郡的警察,甚至还调来西凉军三万铁骑,也少不了锦衣卫,专门盯着流民。如果流民中有人意图不轨,他们都有权力先斩后奏。当然,流民大多数人还是可怜的良民。刘范下令,让各郡在官道两侧建立临时的居所,开设施粥铺。
其中的甄家和糜家,更是全东汉最有实力的商人。他们两家都是刘范的亲家,自然刘范会更倚重他们。凉州商人大都是以贸易为主要的创富手段,主要也是在丝绸之路上进行贸易,再辅以实业。还有一大部分商人,则通过兴办实业而致富。而甄家和糜家虽然也在进行贸易和实业,但最主要的商业手段,还是进行食盐的售卖。盐商,自古以来都是最有钱的商人。虽然他们只能拿到一分利,但只是一分利,也能让他们两家在凉州的地位屹立不倒。
除了水泥,刘范给商人们送来的大礼,还不止这些。刘范的西域开发计划的第六点,是在西域修建总长度不下于八千里的各条官道。有了红砖和水泥的刘范,当然不会在修建官道这件事上马马虎虎了。东汉的官道,秦朝的驰道,其实也不过是把土地平整夯实,使之更为平坦一些而已。而刘范计划,使用红砖和水泥来修建这总长度长达八千里的官道。官道最主要的路线,就是从玉门关通往十六个郡的治所,以及连同西域向西的最重要的出口,平西关和定西关。当然,平西关和定西关也使用水泥和红砖建筑。
官道的使命,就是服务于丝绸之路。有了官道,外国的商旅就能更深入地进入西域进行贸易,凉州的商人也能从西域更快速地进入到丝绸之路的西方。
官道的工程量,超过了开发耕地和建设城池。所需的水泥和红砖,更是不计其数,依靠官营工厂那几万人,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完工。所以,刘范没有办法,只好又把水泥和红砖的制法出售给更多的商人,让他们加速西域的开发。但很多商人开设的工厂中缺乏工人,刘范只好让他们去招募流民为工人。
要购买水泥和红砖,刘范的府库又迎来了最为猛烈的大出血。但这还并不是州牧府府库的最后一次大出血。第七点,官府还要带领流民建立起自己的民居。这又是一大笔钱才能解决的事情。所需红砖和水泥的量,仅次于西域二州内官道所需的量。另外,官府还要修建平西关和定西关,工程量也不会小。
凉州的商人们因此又迎来了一次扩展实力的良机,这一次西域开发,大兴土木所带来的利润,远远要比之前刘范进行商业改革的利润要高。但这还不是全部的全部。
因为要进行进行大规模、有计划的开垦耕地,还要运送大量的水泥和建筑材料,就少不了众多的劳动力。人力自然不够,刘范更多的是畜力。刘范在这一方面上,终于不用像修建官道和城池上捉襟见肘。因为刘范的地盘,到处都是适合放牧的草原,如羌地、山丹军马场、巴音布鲁克草原和伊犁。这些草原,给刘范养育了约四十七万匹马、两百三十万头牛、四百九十万头羊,另有骆驼七万头,驴十五万头。其中,有三十二万匹马,是可供军用的战马。
这三十二万匹战马,是刘范的心头肉,是建立起西凉铁骑的基础,决不能有失。所以,除了这些战马,其他能用的畜力,刘范都将之用在西域开发上。那两百三十万牛,刘范只把三十万头留在凉州,其余的两百万头牛,七十万头付以开垦良田,另一百三十万头则用以运输建筑材料,如水泥和红砖等。除此之外,刘范为了激发流民们参加以工代赈的动力,还调动两百万头羊到西域。宰杀羊肉,将羊肉分发给以工代赈中贡献突出的人。
既然要开垦大量的耕地,又要进行屯田,所以刘范下令,让官营工厂和各大商人制造出足够数百万人使用的农具和生活必需品。最为重要的,就是曲辕犁、镰刀等农具。凉州境内没有大型的铁矿,加之西凉军的武器制造需要大量的铁矿石,所以工业从事马钧手里已经没有多少铁矿石了。
现在东汉大多数的铁都产自山东(崤山以东,总是怕你们误解为山东省),主要集中在冀州邯郸、青州、扬州、荆州、益州等地。这些地区还处于朝廷统治之下,而且自从汉武帝死后,汉朝实施严格的盐铁官营。
没有办法,刘范只能做好被朝廷宰一刀的思想准备了。果然,朝廷再接到刘范的信时,整个朝廷都为之疯狂了。所有公卿大臣都意识到,这是个发财的大好时机。铁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朝廷当然有理由出个高价了。刘范对此也并不吃惊。反正他在西域得到足够的财富。
但朝廷这么做,也是太过放肆。于是,刘范又传信朝廷,声明如果朝廷不把铁矿石的价格降低到市价,那他就会把洛阳之盟上答应的两万匹良马换成劣马交给朝廷。朝廷见刘范竟然以战马为要挟,而朝廷又缺乏战马,于是这才消停下来,铁矿石的价格也下降到了略高于市价。
另外,流民要去往西域二州十六郡,就必然要经过安定下来了的凉州。因为黑山军、青州黄巾军、中原黄巾军等,都是由失地农民组成的。所以,流民的数量除了保守估计的五百万,有了这些乱军的加入,可能还会超越六百万。万一那些乱军进入凉州时,看见凉州的繁花似锦,保不齐就会贼心不死。
流民过境,就会给刚刚安定下来的凉州带来严重的治安隐患。这就相当于后世叙利亚难民偷渡欧洲时,其中也参杂着许多***国的****。进入欧洲的****只有那么几个,总不会超过上千人,搅不起风浪。但进入凉州的黄巾军残部,可能有几十万人。
为了应对这个难民危机,刘范做了准备。刘范规定,流民只能走街亭直达玉门关的一条官道,沿途不准下官道,不准停留在官道旁的村庄,不准混进沿途的城池里,更不准劫掠凉州百姓。有违者,就当做黄巾余孽,格杀勿论。
除了禁令,刘范还调离各郡的警察,甚至还调来西凉军三万铁骑,也少不了锦衣卫,专门盯着流民。如果流民中有人意图不轨,他们都有权力先斩后奏。当然,流民大多数人还是可怜的良民。刘范下令,让各郡在官道两侧建立临时的居所,开设施粥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