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水泥出世
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大汉第三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西域开发计划的第六点,组织流民建设起西域二州十六郡的城池。本来,西域只有三十六国,人口也不过六七十万,所以城池数量也不超过四十座。经过了三国联军的野蛮入侵,西域的三十六国不复存在,人口也从七十多万人口骤降至二十万余,他们的城池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就算没破坏,他们的城池大多数也都是用沙土夯起来的,十分低矮,根本守不住城。不仅城池的城郭基本上毁坏殆尽,而是城中的民居也被战火烧成一片废墟。
但现在,西域人口数量不超过百万人口的历史即将要被改写,即将有五六百万人口进驻西域。只有四十座被毁坏得不像样子的城池,就无法供五六百万人口居住。当然,刘范还主要把流民安排在屯田制上,可能只有几十万人不参加屯田,也不住在屯田上,而在城池里居住。但就是这几十万人,也不是区区四十座小小的城池可以满足的。
而且,西域之地在刘范眼中,不仅是安置流民、开展屯田的宝地,还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不论是西北三州的赋税,还是手工业产品的出口,亦或是商业贸易,都必须依靠丝绸之路。而西域建设完成之后,就会成为丝绸之路的一个商业贸易区。所以,建立起足够的城池,以供商人们的交易,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但西域不同别的州郡,土壤是很珍贵的,而大多数土地又被沙漠覆盖。而现在东汉大多数,还是用泥土夯成的砖块,以构建城池。就连洛阳城、长安城、南阳城和邺城这样的大城池,都主要是用泥砖夯成,只有在宫城、城门、箭楼、瓮城等重要的防御设施,才会使用青砖。为了加强泥砖的坚固程度和凝聚力,还用糯米汁参杂其中。
但西域连土壤都没有,恐怕不能生产泥砖。而且,西域还没有经过开发,谁也不知道哪里有适合烧制红砖的土壤和矿藏。刘范无奈不已,为今之计,只能在凉州把红砖运送过去了。红砖比起青砖来说,产量大,容易生产,造价也十分低廉,关键是红砖比青砖更加坚硬,不容易断裂。但只有红砖也还不行,必须要把红砖砌在一起才行。用糯米汁肯定不行。凉州本来就不丰产米麦,更别说糯米了。西域的城池那么多,用糯米汁来把砖块砌在一起,肯定不够。为了快速构建城池,刘范冥思苦想,回想起来了水泥的生产方法。水泥的生产很高大上,也十分繁琐困难。
水泥的主要成分是黏土和石灰石,加上铁矿粉,然后再将这些原料磨碎,按照一定比例,也就是石灰石百分之八十、黏土百分之十五、铁矿粉百分之五。将三种原料混合,混合物称为生料。然后再将生料用一千四百五十度的高温进行煅烧,最后得出的煅烧物称为熟料。最后一步,就是用熟料和石膏以百分之九十五和百分之五的比例混合,才能得出成熟的水泥。
水泥的生产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回转窑,就是以一定的角度倾斜,之后不停地旋转,也称作旋窑。另一种立窑,技术难度太大,刘范不可能实现,只能使用回转窑。回转窑又有两种,一种是湿法,另一种是干法。湿法需要加入大量的水。干法只需加入百分之五的水。
水泥原料,也就是黏土、石膏、石灰石和铁矿粉不难找到。马钧很快就在凉州几个郡找到了数十个矿山,因为这些矿产在汉代也有应用,铁矿自不必说,黏土和石灰石还经常被崇信道家升天的术士采用,用来制造长生不老药,或者是探寻炼金术。
由于时间紧迫,刘范赶紧下令让马钧用重金招募了三万人,去开采那些矿产,然后再将之锻造成干法水泥。水泥的煅烧,又要求温度超过一千四百五十度,所以刘范又采购了一大批的煤。
马钧和官营工厂的一百多个工匠,有了刘范的指导,很快就依据正确的比例,生产出了合格的水泥。生产水泥,会造成工人的健康严重危害。在后时大多数生产水泥的工人,寿命不会超过六十岁。刘范知道这一点,但也没有办法,只好给工人更高的工资,聊胜于无。
水泥的制作,也成为刘范眼中的重要的秘诀,决不能泄露出去。刘范又下令,让锦衣卫盯紧水泥的生产过程,不能把这么高大上的方法泄露给其他人。当然,水泥成品也可以作为出售的商品,可以以低于夯土建屋成本的价格,卖给商人们,给刘范创收不少。
于是,刘范在凉州高调地展示出了水泥,并用水泥和红砖建起一座房屋,所需时间不过一两天。水泥的横空出世,又吸引了天下人的目光。尽管水泥怎么来的,所有人都不知道,但水泥超优良的性能已经让所有人惊呆了。比起夯土,水泥更加坚固,更加耐用,也能大大缩短修建房屋的时间,节省很多人力物力财力。
眼下,刘范还不能把水泥出售,因为西域还需要更多的水泥。但只依靠官营工厂,依靠刘范自己的力量,生产水泥可能还是不够。于是,刘范将水泥的制法以高价出售给甄家、糜家、苏家和张家这四个凉州最有实力的商家,以及另十家比较有实力同时又比较可靠的商家,让他们代为生产。同时,刘范警告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严防死守,让刺史府派专员去监管,更暗中安插锦衣卫到这十四家商家中,严防水泥制法的泄露。
有了大商人的帮助,又有官营工厂的实力摆在那里,相信水泥的量产势必不会太过困难。另外,除了水泥,建筑所需的红砖,刘范也交由更多的实业商人代工。凉州的商人,财富超过十亿钱的,只有甄家、糜家等两家。超过五亿,有苏双和张士平。超过一亿钱的,有三十七家。至于财富以千万、百万计的,就有超过三百多家。他们这些人,大多数在刘范的商业改革中崛起,从分文未有变成巨富。
西域开发计划的第六点,组织流民建设起西域二州十六郡的城池。本来,西域只有三十六国,人口也不过六七十万,所以城池数量也不超过四十座。经过了三国联军的野蛮入侵,西域的三十六国不复存在,人口也从七十多万人口骤降至二十万余,他们的城池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就算没破坏,他们的城池大多数也都是用沙土夯起来的,十分低矮,根本守不住城。不仅城池的城郭基本上毁坏殆尽,而是城中的民居也被战火烧成一片废墟。
但现在,西域人口数量不超过百万人口的历史即将要被改写,即将有五六百万人口进驻西域。只有四十座被毁坏得不像样子的城池,就无法供五六百万人口居住。当然,刘范还主要把流民安排在屯田制上,可能只有几十万人不参加屯田,也不住在屯田上,而在城池里居住。但就是这几十万人,也不是区区四十座小小的城池可以满足的。
而且,西域之地在刘范眼中,不仅是安置流民、开展屯田的宝地,还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不论是西北三州的赋税,还是手工业产品的出口,亦或是商业贸易,都必须依靠丝绸之路。而西域建设完成之后,就会成为丝绸之路的一个商业贸易区。所以,建立起足够的城池,以供商人们的交易,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但西域不同别的州郡,土壤是很珍贵的,而大多数土地又被沙漠覆盖。而现在东汉大多数,还是用泥土夯成的砖块,以构建城池。就连洛阳城、长安城、南阳城和邺城这样的大城池,都主要是用泥砖夯成,只有在宫城、城门、箭楼、瓮城等重要的防御设施,才会使用青砖。为了加强泥砖的坚固程度和凝聚力,还用糯米汁参杂其中。
但西域连土壤都没有,恐怕不能生产泥砖。而且,西域还没有经过开发,谁也不知道哪里有适合烧制红砖的土壤和矿藏。刘范无奈不已,为今之计,只能在凉州把红砖运送过去了。红砖比起青砖来说,产量大,容易生产,造价也十分低廉,关键是红砖比青砖更加坚硬,不容易断裂。但只有红砖也还不行,必须要把红砖砌在一起才行。用糯米汁肯定不行。凉州本来就不丰产米麦,更别说糯米了。西域的城池那么多,用糯米汁来把砖块砌在一起,肯定不够。为了快速构建城池,刘范冥思苦想,回想起来了水泥的生产方法。水泥的生产很高大上,也十分繁琐困难。
水泥的主要成分是黏土和石灰石,加上铁矿粉,然后再将这些原料磨碎,按照一定比例,也就是石灰石百分之八十、黏土百分之十五、铁矿粉百分之五。将三种原料混合,混合物称为生料。然后再将生料用一千四百五十度的高温进行煅烧,最后得出的煅烧物称为熟料。最后一步,就是用熟料和石膏以百分之九十五和百分之五的比例混合,才能得出成熟的水泥。
水泥的生产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回转窑,就是以一定的角度倾斜,之后不停地旋转,也称作旋窑。另一种立窑,技术难度太大,刘范不可能实现,只能使用回转窑。回转窑又有两种,一种是湿法,另一种是干法。湿法需要加入大量的水。干法只需加入百分之五的水。
水泥原料,也就是黏土、石膏、石灰石和铁矿粉不难找到。马钧很快就在凉州几个郡找到了数十个矿山,因为这些矿产在汉代也有应用,铁矿自不必说,黏土和石灰石还经常被崇信道家升天的术士采用,用来制造长生不老药,或者是探寻炼金术。
由于时间紧迫,刘范赶紧下令让马钧用重金招募了三万人,去开采那些矿产,然后再将之锻造成干法水泥。水泥的煅烧,又要求温度超过一千四百五十度,所以刘范又采购了一大批的煤。
马钧和官营工厂的一百多个工匠,有了刘范的指导,很快就依据正确的比例,生产出了合格的水泥。生产水泥,会造成工人的健康严重危害。在后时大多数生产水泥的工人,寿命不会超过六十岁。刘范知道这一点,但也没有办法,只好给工人更高的工资,聊胜于无。
水泥的制作,也成为刘范眼中的重要的秘诀,决不能泄露出去。刘范又下令,让锦衣卫盯紧水泥的生产过程,不能把这么高大上的方法泄露给其他人。当然,水泥成品也可以作为出售的商品,可以以低于夯土建屋成本的价格,卖给商人们,给刘范创收不少。
于是,刘范在凉州高调地展示出了水泥,并用水泥和红砖建起一座房屋,所需时间不过一两天。水泥的横空出世,又吸引了天下人的目光。尽管水泥怎么来的,所有人都不知道,但水泥超优良的性能已经让所有人惊呆了。比起夯土,水泥更加坚固,更加耐用,也能大大缩短修建房屋的时间,节省很多人力物力财力。
眼下,刘范还不能把水泥出售,因为西域还需要更多的水泥。但只依靠官营工厂,依靠刘范自己的力量,生产水泥可能还是不够。于是,刘范将水泥的制法以高价出售给甄家、糜家、苏家和张家这四个凉州最有实力的商家,以及另十家比较有实力同时又比较可靠的商家,让他们代为生产。同时,刘范警告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严防死守,让刺史府派专员去监管,更暗中安插锦衣卫到这十四家商家中,严防水泥制法的泄露。
有了大商人的帮助,又有官营工厂的实力摆在那里,相信水泥的量产势必不会太过困难。另外,除了水泥,建筑所需的红砖,刘范也交由更多的实业商人代工。凉州的商人,财富超过十亿钱的,只有甄家、糜家等两家。超过五亿,有苏双和张士平。超过一亿钱的,有三十七家。至于财富以千万、百万计的,就有超过三百多家。他们这些人,大多数在刘范的商业改革中崛起,从分文未有变成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