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暗黑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东良,不是丁壮,而是船。”王巨矫正道。
就象这次,若有更多的船,在密州最少就可以多带走一倍以上的百姓。
然而没有了,只好带走一部分百姓。
但到明年就能更好一点,因为到了明年,又会有近百艘海船下水。而且这些船是指大型货船,除了这些大货船外,还有一些八橹船、四橹船与双桅多桨船(海战船)陆续下水,这便是用来实施王巨那个北部湾海盗计划用的。
除了那个计划外,随着移民增加,地盘扩大,也必须要有一些战船在手里。
除了船之外,还有一些大臣的动向。
现在这个移民渐渐引起更多的人关注,一旦进一步扩大数量,说不定连赵顼都会担心。
但那么大的地方,这点百姓是远远不够的,不是二十几万百姓,最好是二百几十万户,那才能勉强将许多区域圈下来。而且只能说是勉强,就象后世的大洋洲,地广人稀,不仅多是沙漠戈壁地形,河流较少,还有那些白人不适合改造自然。尽管他们的工业技术十分发达,但在改造自然上,甚至还不及宋朝。且看现在的宋朝,将黄河约束起来,让它一会儿北流,一会儿东流,以及东南的围田圩田,南方的梯田、陂田、堰田,即便工业时代的西方人,都未必能做得到。
所以大量汉人迁徙过来,一旦改造起来,那就会容纳更多的百姓。况且在大洋的真正彼岸。那么广大的地区。也更适合百姓居住。王巨当真不动心?
可赵顼会同意迁徙那么多百姓过去吗,大臣们会同意自己这么做么?
到了明年,再增加一百艘大型货船,那么一次性地就可以迁徙十几万百姓,相信也能有那么多百姓愿意去,毕竟经过数年发酵,导致更多的百姓对大洋彼岸不是惧怕,而是向往。
可今年是大灾。明年若是一次性迁徙那么多百姓,朝廷会怎么看?
不要说种种好处。
若是找麻烦很是容易的,那便是海上的事故。王巨并不知道的是,这次就出了事故。
那么多百姓,而且也要抢那边的“春耕生产”,因此匆匆离开密州。结果在半路上一支船队遇到了剧烈的台风,尽管王巨对船舶质量要求很是严格,还是造成了四艘船沉没。其实为了预防海上事故,船上还有大量用兽皮做成的粗糙救生圈以及皮划艇,又尽量顺着海岸线航行。中间还设置了一些供给点与避风港,但在台风停下后。仍有近千百姓没有找到。
一个月后没有再搜索了,实际宣告这些百姓正式丧生。
当然,这个消息回馈到王巨手中,那得明年春天了。
但除了这次事故外,以前尽量避开台风高峰期,还是有事故发生,也确实死了一些人。
大灾到来,饿死的百姓没有多少人在乎,然而放在海难上,就会让一些人做文章了。
所以如何尽量在朝廷不注意下,将更多的百姓迁徙走,也是一个头痛的问题。
但还没有后面一个问题严重。
王巨面对一些人可能到来的刁难,强硬地辞官。这件事让文彦博十分丢脸,也让王安石下不了台。因此王巨到了泉州后,大家自发地将他遗忘。随你怎么做吧,只要按时上交税赋,不将当地百姓逼得造反就行了。反正福建路,也非是宋朝核心区域。
所以这给了王巨一个安静的环境。
然而两年多下来了,无论王巨或者章楶皆到了调任的时间。
一旦调任,不管调到哪里,那怕就在福建路,没有市舶司之便,那么迁徙百姓无疑会遇到很多困难。
所以王巨还要想办法,尽量在泉州多呆上两年,有了两年时间,再加上船只的增加,就可能多迁徙三四十万百姓前去海外。
即便如此,百姓数量仍嫌少,不过那基本初具规模了。至少不象现在看上去很单薄。
“很难啊。”吕何让叹道。
“东良,还算好吧,这是在我朝,换作其他朝代,想都不能想,”王巨笑了笑说。
得从反面看,实际王巨这么干,很多确实是违规的。
吕何良也是呵呵一笑,因为想要做大事嘛,因此确实有很多困难,包括这个迁徙百姓的数量。不过做为个人,能生生创下这片基业,也是不易了。反正吕何良将这片基业看成了王巨个人财产,交给朝廷……干嘛,那不是好事,是纯找抽的。
甚至可以说,再拖上一年,王巨的实际财产能算是宋朝的首富。
他还好一点,特别是黄骅与韩韫,看到这个财富的增涨,再想到离开庆州时的困难,两人就象做梦一般。
想到这里,吕何让说道:“子安,就算资助国家,那也要小心哪,如果没有那一百万贯,你现在说不定就能进入两府了。”
“无妨,现在让我进两府,我也未必愿意……”马上看看王韶的下场,王巨又说道:“而且那些作坊就在大家眼皮子下面,确实碍眼。”
“对了,那三个作坊现在如何了?”
“竹纸作坊还是摊派了,只是数量不象陈襄定的那么多,价格也略略提了一点。”
“那是高家,介甫公也敢摊派,难怪会下台。”
“高家难道就不摊派?主要是介甫公食言,才使得大家怨怼,如这个市易法,若不是说滞销商货,那也罢了。说了滞销商货,却要摊派竹纸。高家岂能不怨恨?所以说,于其这样得罪人,不如齐商税,何苦之。”
“不仅要齐商税,还要齐税。”吕何让说道。
这几年,替王巨办事。他跑了许多地方。看到许多事物。也包括这个征税。
也许后人认为,佃农很悲催。实际也未必然,如果主家好,百姓还是愿意当佃农。因为佃农不需要交纳两税的。然而一些主家因为没有势力,地虽多,却很贫瘠,可因为没有人,便让胥吏划成上田了。那么就得多交税,结果明明手中有很多地,还养活着一群佃农,但还是不堪重负。特别是王安石变法后的种种摊派,更加重了这部分主户的负担。
那么宋朝税重不重?真的不重,即便将两税与一些苛捐杂税加在一起,再加上青苗法与免役法的摊派,不过八九千万。十亩地才摊派一(匹石贯束),难道重吗?
这个原因主要就是许多豪强权贵不交两税,象韩琦家那么多地。几乎占据了大半个县,但交纳了多少税赋。即便摊派了一点青苗贷与免役钱。韩琦都要与王安石拼命了。
正是这种不公平的税收制度,加速了贫富分化,虽然吕何让没有金手指,但这些年一直在替王巨办事,也积攒了一定的眼界,知道这样发展下去,对宋朝很是不妙的。
“能齐商税就算好的了,还想齐税?”王巨哈哈乐了起来。
“唉,对了,子安,为何南海诸岛,皆没有虬髯客后人的下落?”
在宋朝之前,就有一部分人迁徙到了海外,多数同化了,还有少数人保持着原有的传统。但唐朝总的是禁锢政策,迁徙的数量少。倒是进入到宋朝以后,王巨未发起迁徙之前,就已经有了一部分百姓向海外迁徙,并且多是福建路的百姓,有的人还联系起来了,然后团结在一起。
然而吕何让指的不是这个。
王巨意味深长地说:“陶希言与张良国去了海外,然后惊诧,怎么这些玳瑁、香料与珊瑚就象稻草一般。然而若非我朝,它们与稻草有何差别?我朝是根,海外... -->>
“东良,不是丁壮,而是船。”王巨矫正道。
就象这次,若有更多的船,在密州最少就可以多带走一倍以上的百姓。
然而没有了,只好带走一部分百姓。
但到明年就能更好一点,因为到了明年,又会有近百艘海船下水。而且这些船是指大型货船,除了这些大货船外,还有一些八橹船、四橹船与双桅多桨船(海战船)陆续下水,这便是用来实施王巨那个北部湾海盗计划用的。
除了那个计划外,随着移民增加,地盘扩大,也必须要有一些战船在手里。
除了船之外,还有一些大臣的动向。
现在这个移民渐渐引起更多的人关注,一旦进一步扩大数量,说不定连赵顼都会担心。
但那么大的地方,这点百姓是远远不够的,不是二十几万百姓,最好是二百几十万户,那才能勉强将许多区域圈下来。而且只能说是勉强,就象后世的大洋洲,地广人稀,不仅多是沙漠戈壁地形,河流较少,还有那些白人不适合改造自然。尽管他们的工业技术十分发达,但在改造自然上,甚至还不及宋朝。且看现在的宋朝,将黄河约束起来,让它一会儿北流,一会儿东流,以及东南的围田圩田,南方的梯田、陂田、堰田,即便工业时代的西方人,都未必能做得到。
所以大量汉人迁徙过来,一旦改造起来,那就会容纳更多的百姓。况且在大洋的真正彼岸。那么广大的地区。也更适合百姓居住。王巨当真不动心?
可赵顼会同意迁徙那么多百姓过去吗,大臣们会同意自己这么做么?
到了明年,再增加一百艘大型货船,那么一次性地就可以迁徙十几万百姓,相信也能有那么多百姓愿意去,毕竟经过数年发酵,导致更多的百姓对大洋彼岸不是惧怕,而是向往。
可今年是大灾。明年若是一次性迁徙那么多百姓,朝廷会怎么看?
不要说种种好处。
若是找麻烦很是容易的,那便是海上的事故。王巨并不知道的是,这次就出了事故。
那么多百姓,而且也要抢那边的“春耕生产”,因此匆匆离开密州。结果在半路上一支船队遇到了剧烈的台风,尽管王巨对船舶质量要求很是严格,还是造成了四艘船沉没。其实为了预防海上事故,船上还有大量用兽皮做成的粗糙救生圈以及皮划艇,又尽量顺着海岸线航行。中间还设置了一些供给点与避风港,但在台风停下后。仍有近千百姓没有找到。
一个月后没有再搜索了,实际宣告这些百姓正式丧生。
当然,这个消息回馈到王巨手中,那得明年春天了。
但除了这次事故外,以前尽量避开台风高峰期,还是有事故发生,也确实死了一些人。
大灾到来,饿死的百姓没有多少人在乎,然而放在海难上,就会让一些人做文章了。
所以如何尽量在朝廷不注意下,将更多的百姓迁徙走,也是一个头痛的问题。
但还没有后面一个问题严重。
王巨面对一些人可能到来的刁难,强硬地辞官。这件事让文彦博十分丢脸,也让王安石下不了台。因此王巨到了泉州后,大家自发地将他遗忘。随你怎么做吧,只要按时上交税赋,不将当地百姓逼得造反就行了。反正福建路,也非是宋朝核心区域。
所以这给了王巨一个安静的环境。
然而两年多下来了,无论王巨或者章楶皆到了调任的时间。
一旦调任,不管调到哪里,那怕就在福建路,没有市舶司之便,那么迁徙百姓无疑会遇到很多困难。
所以王巨还要想办法,尽量在泉州多呆上两年,有了两年时间,再加上船只的增加,就可能多迁徙三四十万百姓前去海外。
即便如此,百姓数量仍嫌少,不过那基本初具规模了。至少不象现在看上去很单薄。
“很难啊。”吕何让叹道。
“东良,还算好吧,这是在我朝,换作其他朝代,想都不能想,”王巨笑了笑说。
得从反面看,实际王巨这么干,很多确实是违规的。
吕何良也是呵呵一笑,因为想要做大事嘛,因此确实有很多困难,包括这个迁徙百姓的数量。不过做为个人,能生生创下这片基业,也是不易了。反正吕何良将这片基业看成了王巨个人财产,交给朝廷……干嘛,那不是好事,是纯找抽的。
甚至可以说,再拖上一年,王巨的实际财产能算是宋朝的首富。
他还好一点,特别是黄骅与韩韫,看到这个财富的增涨,再想到离开庆州时的困难,两人就象做梦一般。
想到这里,吕何让说道:“子安,就算资助国家,那也要小心哪,如果没有那一百万贯,你现在说不定就能进入两府了。”
“无妨,现在让我进两府,我也未必愿意……”马上看看王韶的下场,王巨又说道:“而且那些作坊就在大家眼皮子下面,确实碍眼。”
“对了,那三个作坊现在如何了?”
“竹纸作坊还是摊派了,只是数量不象陈襄定的那么多,价格也略略提了一点。”
“那是高家,介甫公也敢摊派,难怪会下台。”
“高家难道就不摊派?主要是介甫公食言,才使得大家怨怼,如这个市易法,若不是说滞销商货,那也罢了。说了滞销商货,却要摊派竹纸。高家岂能不怨恨?所以说,于其这样得罪人,不如齐商税,何苦之。”
“不仅要齐商税,还要齐税。”吕何让说道。
这几年,替王巨办事。他跑了许多地方。看到许多事物。也包括这个征税。
也许后人认为,佃农很悲催。实际也未必然,如果主家好,百姓还是愿意当佃农。因为佃农不需要交纳两税的。然而一些主家因为没有势力,地虽多,却很贫瘠,可因为没有人,便让胥吏划成上田了。那么就得多交税,结果明明手中有很多地,还养活着一群佃农,但还是不堪重负。特别是王安石变法后的种种摊派,更加重了这部分主户的负担。
那么宋朝税重不重?真的不重,即便将两税与一些苛捐杂税加在一起,再加上青苗法与免役法的摊派,不过八九千万。十亩地才摊派一(匹石贯束),难道重吗?
这个原因主要就是许多豪强权贵不交两税,象韩琦家那么多地。几乎占据了大半个县,但交纳了多少税赋。即便摊派了一点青苗贷与免役钱。韩琦都要与王安石拼命了。
正是这种不公平的税收制度,加速了贫富分化,虽然吕何让没有金手指,但这些年一直在替王巨办事,也积攒了一定的眼界,知道这样发展下去,对宋朝很是不妙的。
“能齐商税就算好的了,还想齐税?”王巨哈哈乐了起来。
“唉,对了,子安,为何南海诸岛,皆没有虬髯客后人的下落?”
在宋朝之前,就有一部分人迁徙到了海外,多数同化了,还有少数人保持着原有的传统。但唐朝总的是禁锢政策,迁徙的数量少。倒是进入到宋朝以后,王巨未发起迁徙之前,就已经有了一部分百姓向海外迁徙,并且多是福建路的百姓,有的人还联系起来了,然后团结在一起。
然而吕何让指的不是这个。
王巨意味深长地说:“陶希言与张良国去了海外,然后惊诧,怎么这些玳瑁、香料与珊瑚就象稻草一般。然而若非我朝,它们与稻草有何差别?我朝是根,海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