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重生之我是阿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章工业建大寨
且不说刘备和诸葛亮两人忙着安排各项事宜,话说左慈回去给刘厚禀报商议的结果。
刘厚听说要连同老弱妇嬬一起接收也感到很无奈。不过刘厚也不是黑心的人,他也不想将自己的工厂弄成像富x康那样的血汗工厂。大不了增加点成本想办法好好安置这些老弱妇孺好了。
细细一想,这些老弱妇孺也不会完全没用。妇女、老人可以做些做饭、缝缝补补等轻体力活。小孩子虽然还不能从事生产活动,但是可以让他们学知识、学技能,不用几年就可以成为优秀的劳动力资源,甚至有些天资好的还可以成为研究人员或管理人员。
好在,刘厚搞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远超这个时代的。这也就意味着生产这些东西将会获得暴利。养这些人应该不成问题。
很快,刘备配给刘厚的人手都到齐了,里面果然没有庞统。刘厚虽然很不甘心,不过也无法,这种顶级谋士刘备怎么可能会给自己一个未成年人使用。
刘厚想了想,自己暂时还不需要上战场,这几年应该都只是搞一些基础建设、安置流民、组织生产、商业运营等琐事,有费祎、董允两位干吏应该能应付了。
于是,刘厚带着自己的班底:左慈师徒、赵云、费祎、董允、120名女兵、300多名工坊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第一批临时招募的1000名流民青壮和他们的家人,浩浩荡荡地开赴检江河畔。
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国,这里的土地基本上被开发得差不多了。刘厚预先已经让人探察过,找到靠近江畔的一片树林,刘厚打算将基地建在这里,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征地。
这年头征地是要合理补偿的,刘厚可不敢强占别人的土地。如果败坏了刘备的名声,以刘备的脾气,自己绝对吃不了兜着走。不过这些事情都有费祎和董允两位青年才俊搞定,基本上没刘厚什么事。
费祎和董允两人现在都是20多岁的年纪,他们两人和诸葛亮、蒋琬后世被称蜀汉四秀,其能力自然是不差的。
在原来的历史上,他们两人也是刘禅的太子舍人,一直辅助着刘禅。诸葛亮死后,这两人接过他的班,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厚让流民都去伐木、搭建简易窝棚,让工匠们都去做肥皂、香皂。制皂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也很简陋。只要搭个窝棚,支几口铁锅就能生产了。刘厚优先生产它是希望通过它迅速赚点钱。
虽然现在有刘备供应着这几千人的粮食,但刘厚希望能早日断奶,实现自给自足。
生产肥皂需要大量油脂,但这年头油脂不好弄,所以产量其实很有限。目前主要原料是菜油、花生油等植物油。刘厚思量着是不是养些猪、羊生产些油脂,再找找看哪里有放牧的少数民族,和他们买点油脂来用用。
除了做临时工坊外,还建了很多窝棚作为大家的临时宿舍。刘厚也不例外,只能先住在窝棚里,不过他不用和别人挤一个窝棚罢了。
这个时代没有气动、电动工具,连铁钉都没有。还好有些锯子、斧头、凿子,反正一切都靠人力,生产力极其低下。第一天建的窝棚根本不够所有人住,只能安排老弱妇孺先住。不过即使很多人挤一间窝棚,还是不够安排所有的老弱妇孺。
所以只能让体弱的住,身体稍好点的都只能露宿在外。好在这些流民过惯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露宿街头也是常事,现在能有口饱饭吃,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直到七天后,才有足够的窝棚挤进所有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完成任务。现在只是保证大家不露宿而已,要住的稍微宽松一点,起码以家为单位,每个家庭能分到一个窝棚,一直到半个月后才能实现。
刘厚对他们的生产效率非常无语。看到眼前一片连绵不断的窝棚更无语。尼玛,这难道是传说中的大寨?人家工业学大庆,农业才学大寨,我怎么搞工业要建大寨呢?
不过刘厚也没空多做感叹,他开始投入紧张的工作中了。目前刘厚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整个工业区的规划。每个工厂要建在那里,兵营安排在那里,工人生活区要设在那里等等。
刘厚没有正规学过城市规划,只是在其他科目中学过一点交叉知识,再结合一些课外学到的知识,似是而非地对整个区域作了个大概的规划。
刘厚将造纸等对水源污染较大的工厂设在江的下游,水力轮机等污染少或无污染的产业设在中游。在上游一点的地方,刘厚打算将来建个自来水厂,不过现在还没那个条件,等一切上了轨道再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吧。
居住、生活区设在常年风向的上风向,而对空气污染大的工厂则设在常年风向的下风向,特别是临时水泥厂,刘厚干脆把它设在检江的南岸,和工业区这边隔一条河。他宁愿增加运输成本也要将水泥厂赶得远远的。
因为他知道水泥厂对周围环境污染非常大。后世时他曾经去过一个有... -->>
第四章工业建大寨
且不说刘备和诸葛亮两人忙着安排各项事宜,话说左慈回去给刘厚禀报商议的结果。
刘厚听说要连同老弱妇嬬一起接收也感到很无奈。不过刘厚也不是黑心的人,他也不想将自己的工厂弄成像富x康那样的血汗工厂。大不了增加点成本想办法好好安置这些老弱妇孺好了。
细细一想,这些老弱妇孺也不会完全没用。妇女、老人可以做些做饭、缝缝补补等轻体力活。小孩子虽然还不能从事生产活动,但是可以让他们学知识、学技能,不用几年就可以成为优秀的劳动力资源,甚至有些天资好的还可以成为研究人员或管理人员。
好在,刘厚搞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远超这个时代的。这也就意味着生产这些东西将会获得暴利。养这些人应该不成问题。
很快,刘备配给刘厚的人手都到齐了,里面果然没有庞统。刘厚虽然很不甘心,不过也无法,这种顶级谋士刘备怎么可能会给自己一个未成年人使用。
刘厚想了想,自己暂时还不需要上战场,这几年应该都只是搞一些基础建设、安置流民、组织生产、商业运营等琐事,有费祎、董允两位干吏应该能应付了。
于是,刘厚带着自己的班底:左慈师徒、赵云、费祎、董允、120名女兵、300多名工坊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第一批临时招募的1000名流民青壮和他们的家人,浩浩荡荡地开赴检江河畔。
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国,这里的土地基本上被开发得差不多了。刘厚预先已经让人探察过,找到靠近江畔的一片树林,刘厚打算将基地建在这里,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征地。
这年头征地是要合理补偿的,刘厚可不敢强占别人的土地。如果败坏了刘备的名声,以刘备的脾气,自己绝对吃不了兜着走。不过这些事情都有费祎和董允两位青年才俊搞定,基本上没刘厚什么事。
费祎和董允两人现在都是20多岁的年纪,他们两人和诸葛亮、蒋琬后世被称蜀汉四秀,其能力自然是不差的。
在原来的历史上,他们两人也是刘禅的太子舍人,一直辅助着刘禅。诸葛亮死后,这两人接过他的班,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厚让流民都去伐木、搭建简易窝棚,让工匠们都去做肥皂、香皂。制皂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也很简陋。只要搭个窝棚,支几口铁锅就能生产了。刘厚优先生产它是希望通过它迅速赚点钱。
虽然现在有刘备供应着这几千人的粮食,但刘厚希望能早日断奶,实现自给自足。
生产肥皂需要大量油脂,但这年头油脂不好弄,所以产量其实很有限。目前主要原料是菜油、花生油等植物油。刘厚思量着是不是养些猪、羊生产些油脂,再找找看哪里有放牧的少数民族,和他们买点油脂来用用。
除了做临时工坊外,还建了很多窝棚作为大家的临时宿舍。刘厚也不例外,只能先住在窝棚里,不过他不用和别人挤一个窝棚罢了。
这个时代没有气动、电动工具,连铁钉都没有。还好有些锯子、斧头、凿子,反正一切都靠人力,生产力极其低下。第一天建的窝棚根本不够所有人住,只能安排老弱妇孺先住。不过即使很多人挤一间窝棚,还是不够安排所有的老弱妇孺。
所以只能让体弱的住,身体稍好点的都只能露宿在外。好在这些流民过惯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露宿街头也是常事,现在能有口饱饭吃,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直到七天后,才有足够的窝棚挤进所有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完成任务。现在只是保证大家不露宿而已,要住的稍微宽松一点,起码以家为单位,每个家庭能分到一个窝棚,一直到半个月后才能实现。
刘厚对他们的生产效率非常无语。看到眼前一片连绵不断的窝棚更无语。尼玛,这难道是传说中的大寨?人家工业学大庆,农业才学大寨,我怎么搞工业要建大寨呢?
不过刘厚也没空多做感叹,他开始投入紧张的工作中了。目前刘厚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整个工业区的规划。每个工厂要建在那里,兵营安排在那里,工人生活区要设在那里等等。
刘厚没有正规学过城市规划,只是在其他科目中学过一点交叉知识,再结合一些课外学到的知识,似是而非地对整个区域作了个大概的规划。
刘厚将造纸等对水源污染较大的工厂设在江的下游,水力轮机等污染少或无污染的产业设在中游。在上游一点的地方,刘厚打算将来建个自来水厂,不过现在还没那个条件,等一切上了轨道再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吧。
居住、生活区设在常年风向的上风向,而对空气污染大的工厂则设在常年风向的下风向,特别是临时水泥厂,刘厚干脆把它设在检江的南岸,和工业区这边隔一条河。他宁愿增加运输成本也要将水泥厂赶得远远的。
因为他知道水泥厂对周围环境污染非常大。后世时他曾经去过一个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