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天道:荀子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依靠教书维持生计。
然而悲怆的命运并没有让荀子气馁丧志。反而更加展现出其坚持真理、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圣人品格。
荀子说:“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①“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121
荀子正是这样的一个人。无论当权者称赞也好,鄙视也好;其他什么人诽谤也好,污蔑也好,他一概不看在眼里,更不放在心上。他不会因为身外的物质利益而改变志向。他心中唯一舍不下的是天下百姓和大道正理。尽管穷愁潦倒,却依然一如故我。在耄耋之年呕心沥血写下《成相》,用民间曲调唱出他的治世理想,在民间流传。《成相》从理论上看,是荀子对其治世主张的纲领性总结;从心态上看,是荀子离开人世之前的最后呐喊。
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忧国忧民,他要把自己一生对社会的审慎思考传流后世,希望君王实行正确的国策,建立一个天下为一的太平盛世,不要重蹈历史败亡的覆辙,这是何等崇高的圣人心态!
目标远大,勇于担当,追求真理,百折不回,这就是荀子!
荀子离开我们两千多年了。回味历史,思考一下乱世中的荀子人格是那样的崇高。荀子虽然已经远离我们,却好似就在我们的眼前。荀子对于走进市场经济面临着许多诱惑的我们,是一面镜子,是一种警示,让我们汗颜,让我们生出许多的感慨,给我们许多无言的教诲与启迪。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山里人的家门前躺着一块石头,那是一件面朝下躺着的石雕,山里人多年没有当回事儿。一个学者看见了,想把它买走。山里人很高兴,这么一块破石头,整天碍手碍脚,还有人要。很痛快地就让学者给一块银元拉走了。
过了一些天,山里人到城市里去,看见许多人拥挤在一座豪华建筑的门前。说里面有一件稀世珍宝,是世界上最精美、最奇妙的雕像,两块银元就可以看一次。山里人感觉稀奇,便花上两块银元买票进去。
他看见展览的雕像的确很漂亮,很精美。但仔细一看,惊奇地发现,这不是他家门前的那块破石头吗?
是的,这就是他门前的那块破石头。但是,学者去掉表面上的泥污,显露出来的却是一块稀世少有的精美雕塑艺术品。
荀子蒙冤八百年,被历史埋没八百年。因为一句“性恶”,对这位中华历史文化的巨人一次一次地进行着罪与罚的审判。这是荀子的悲哀,儒学的悲哀,也是中华文化的悲哀。
虽然近代和现代许多著名的史学家为荀子正名,研究荀子的著作也多起来,但是,历史的偏见依然像幽魂一样在空中游荡,荀子的地位依然被压抑着,荀子和荀子的思想依然不是儒学的正宗。研究荀子的学者和研究孔孟的学者比较,少得不成比例。真正懂得荀子思想现实价值的人少之又少。一讲儒学,往往只讲孔孟,而把荀子忘记。其实,没有荀子对孔孟思想内圣化倾向的扭转,没有荀子把儒家思想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没有荀子对儒家经典的传授,就没有两千年的儒学传统,也就没有儒家思想的今天。
荀子是一座文化金矿,这座文化金矿至今还没有被充分开发利用。金子终归是金子。荀子的思想一定会被更多的有识之士关注,荀子的伟大人格精神也一定能够被更多的人认知。
一个文化复兴的热潮正在中华大地兴起。如今是荀子重新展现光辉的时候了。重新评价荀子,正确认知荀子,给荀子一个应有的公允地位吧!
我曾经为一个纪念荀子的活动写下一篇简短的赋,就以此作为这本传记的结束语。
巍巍中华,源远流长。三皇开天,五帝定邦。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群贤竞辉,圣人天降。旷世荀子,光芒独具。少年求学,立志家邦。三为祭酒,最为老师。倡儒秦国,议兵赵王。兰陵施政,心系苍生。上下求索,不循旧章。探求真知,敢为异说。为人师表,青蓝流芳。韩非李斯,弟子有众。一生勤奋,半世沧桑。《荀子》一卷,博大精深,日读日新。
劝学修身,育尺立本;解蔽正名,认知堂皇;天论礼论乐论,扫尽谬误邪说;
王制强国富国,谱写治世新章。人之性恶,一语震惊四海;
天行有常,一言理清上苍。
曰升日落,时代易迁,历尽沧桑巨变;
读荀子掷地有声之言语,涪加铿锵。
呜呼!荀子如旗,夺目灿烂;
荀子如碑,曲折悲怆之尺生,为天下榜样。
一代圣哲,唤醒愚昧于千年;
学不可以已,扬先贤之精粹,中华永昌!
2013年10月6日初稿于三亚2014年10月7日二稿于邯郫滴水斋2015年4月12日删定
,依靠教书维持生计。
然而悲怆的命运并没有让荀子气馁丧志。反而更加展现出其坚持真理、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圣人品格。
荀子说:“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①“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121
荀子正是这样的一个人。无论当权者称赞也好,鄙视也好;其他什么人诽谤也好,污蔑也好,他一概不看在眼里,更不放在心上。他不会因为身外的物质利益而改变志向。他心中唯一舍不下的是天下百姓和大道正理。尽管穷愁潦倒,却依然一如故我。在耄耋之年呕心沥血写下《成相》,用民间曲调唱出他的治世理想,在民间流传。《成相》从理论上看,是荀子对其治世主张的纲领性总结;从心态上看,是荀子离开人世之前的最后呐喊。
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忧国忧民,他要把自己一生对社会的审慎思考传流后世,希望君王实行正确的国策,建立一个天下为一的太平盛世,不要重蹈历史败亡的覆辙,这是何等崇高的圣人心态!
目标远大,勇于担当,追求真理,百折不回,这就是荀子!
荀子离开我们两千多年了。回味历史,思考一下乱世中的荀子人格是那样的崇高。荀子虽然已经远离我们,却好似就在我们的眼前。荀子对于走进市场经济面临着许多诱惑的我们,是一面镜子,是一种警示,让我们汗颜,让我们生出许多的感慨,给我们许多无言的教诲与启迪。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山里人的家门前躺着一块石头,那是一件面朝下躺着的石雕,山里人多年没有当回事儿。一个学者看见了,想把它买走。山里人很高兴,这么一块破石头,整天碍手碍脚,还有人要。很痛快地就让学者给一块银元拉走了。
过了一些天,山里人到城市里去,看见许多人拥挤在一座豪华建筑的门前。说里面有一件稀世珍宝,是世界上最精美、最奇妙的雕像,两块银元就可以看一次。山里人感觉稀奇,便花上两块银元买票进去。
他看见展览的雕像的确很漂亮,很精美。但仔细一看,惊奇地发现,这不是他家门前的那块破石头吗?
是的,这就是他门前的那块破石头。但是,学者去掉表面上的泥污,显露出来的却是一块稀世少有的精美雕塑艺术品。
荀子蒙冤八百年,被历史埋没八百年。因为一句“性恶”,对这位中华历史文化的巨人一次一次地进行着罪与罚的审判。这是荀子的悲哀,儒学的悲哀,也是中华文化的悲哀。
虽然近代和现代许多著名的史学家为荀子正名,研究荀子的著作也多起来,但是,历史的偏见依然像幽魂一样在空中游荡,荀子的地位依然被压抑着,荀子和荀子的思想依然不是儒学的正宗。研究荀子的学者和研究孔孟的学者比较,少得不成比例。真正懂得荀子思想现实价值的人少之又少。一讲儒学,往往只讲孔孟,而把荀子忘记。其实,没有荀子对孔孟思想内圣化倾向的扭转,没有荀子把儒家思想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没有荀子对儒家经典的传授,就没有两千年的儒学传统,也就没有儒家思想的今天。
荀子是一座文化金矿,这座文化金矿至今还没有被充分开发利用。金子终归是金子。荀子的思想一定会被更多的有识之士关注,荀子的伟大人格精神也一定能够被更多的人认知。
一个文化复兴的热潮正在中华大地兴起。如今是荀子重新展现光辉的时候了。重新评价荀子,正确认知荀子,给荀子一个应有的公允地位吧!
我曾经为一个纪念荀子的活动写下一篇简短的赋,就以此作为这本传记的结束语。
巍巍中华,源远流长。三皇开天,五帝定邦。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群贤竞辉,圣人天降。旷世荀子,光芒独具。少年求学,立志家邦。三为祭酒,最为老师。倡儒秦国,议兵赵王。兰陵施政,心系苍生。上下求索,不循旧章。探求真知,敢为异说。为人师表,青蓝流芳。韩非李斯,弟子有众。一生勤奋,半世沧桑。《荀子》一卷,博大精深,日读日新。
劝学修身,育尺立本;解蔽正名,认知堂皇;天论礼论乐论,扫尽谬误邪说;
王制强国富国,谱写治世新章。人之性恶,一语震惊四海;
天行有常,一言理清上苍。
曰升日落,时代易迁,历尽沧桑巨变;
读荀子掷地有声之言语,涪加铿锵。
呜呼!荀子如旗,夺目灿烂;
荀子如碑,曲折悲怆之尺生,为天下榜样。
一代圣哲,唤醒愚昧于千年;
学不可以已,扬先贤之精粹,中华永昌!
2013年10月6日初稿于三亚2014年10月7日二稿于邯郫滴水斋2015年4月12日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