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18岁后靠自己,你必须懂点经济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洞中脱身。这也是“壮士断腕”的无奈之举。
无独有偶,在中国的航空工业历史上,也发生过类似的例子。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这一决策立刻引起广泛争议。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在这里不想就前一角度展开讨论,只有航空专家才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这种痛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事实上,干线项目下马完全是“前景堪忧”使然。从销路看,原打算生产150架飞机,到1992年首次签约时定为40架,后又于1994年降至20架,并约定由中方认购。但民航只同意购买5架,其余15架没有着落。可想而知,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继续进行该项目会有怎样的未来收益?
然而就是这个已经沉没了的成本,却还让许多不明就里的人难以割舍。他们把它当做“鸡肋”,食之无味而又弃之可惜。实际上这些人不明白:沉没成本永远是决策的非相关成本,与其相伴随的机会成本才是决策相关成本,需要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之所以会对决策产生这样微妙的作用,原因就在于机会成本不是现实的成本,是隐性的,而沉没成本却是实实在在的,让人有一种“割肉”的痛楚。成本沉没在水里着实令人感到可惜,然而伤心懊悔不是于事无补吗?还不如适时放弃,抓紧时间,创造更多的价值出来。
协和谬误给我们的直接警示就是,在投资时应该注意:如果发现是一项错误的投资,就应该立刻悬崖勒马,尽早回头,切不可因为顾及沉没成本,错上加错。事实上,这种为了追回沉没成本而继续追加投资导致最终损失更多的例子比比皆是。许多公司在明知项目前景暗淡的情况下,依然苦苦维持该项目,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们在该项目上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沉没成本)。
摩托罗拉的铱星项目就是沉没成本谬误的一个典型例子。摩托罗拉为这个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后来发现这个项目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样乐观。可是,公司的决策者一直觉得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那么多,不能半途而废,所以仍苦苦支撑。但是后来事实证明这个项目是没有前途的,所以最后摩托罗拉只能忍痛接受了这个事实,彻底结束了铱星项目,并为此损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现实经济中,陷入协和谬误困境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投资过半,行情却急转直下。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实际上,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在作出决策的时候,总是要涉及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然而现实中往往由于决策者思维的错位,将这两种成本相混淆,反而作出了不利的选择。
走出协和谬误的怪圈其实并不难,只要你敢于放弃,有胆量、有勇气经历失败,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对不可追求的东西要及时放手,做一个敢于放弃的聪明人。
在一次关于生活艺术的演讲中,教授拿起一个装着水的杯子,问在座的听众:“猜猜看,这个杯子有多重?”
“50克”、“100克”、“125克”……大家纷纷回答。
“我也不知有多重,但可以肯定人拿着它一点不会觉得累。”教授说,“现在,我的问题是:如果我这样拿着几分钟,结果会怎样?”
“不会有什么。”大家回答。
“那好。如果像这样拿着,持续一个小时。那又会怎样?”教授再次发问。
“胳膊会有点酸痛。”一名听众回答。
“说得对。如果我这样拿着一整天呢?”
“那胳膊肯定变得麻木,说不定肌肉会痉挛,到时免不了要到医院跑一趟。”另外一名听众大胆说道。
“很好。在我手拿杯子期间,不论时间长短,杯子的重量会发生变化吗?”
“没有。”
“那么拿杯子的胳膊为什么会酸痛呢?肌肉为什么可能痉挛呢?”教授顿了顿又问道,“我不想让胳膊发酸、肌肉痉挛,那该怎么做?”
“很简单呀。您应该把杯子放下。”一名听众回答。
“正是,”教授说道,“其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时就像我手里的杯子。我们埋在心里几分钟没有关系。如果长时间地想着它不放,它就可能侵蚀你的心力。日积月累,你的精神可能会濒于崩溃。那时你就什么事也干不了了。”
教授这番话的另一层含义是,如果你手中的成本正在逐渐增加,你越来越感到吃力的话,你应该及时放弃。否则,你的身心将被拖垮。选择放弃很难受,但是不放弃,则更加痛苦。
经济学家提醒你
做事情时不要用沉没成本来衡量,不要因为做了,而继续做下去;
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要踏上不归路,放弃也是成功的必修课;
不要因已经付出的成本影响对未来的决策;
沉没成本,就像是沉没在冰山之间的泰坦尼克一样,如果你不放弃它,就会跟它一起沉没。不要奢望你能够打捞起已经沉没下去的成本,放弃包袱,重新上路,你会看到崭新的明天正在扬帆起航!
蛋糕博弈,讨价还价智慧大
有一家外企招聘员工面试时出了这样一道题:要求应聘者把一盒蛋糕切成八份,分给八个人,但蛋糕盒里还必须留有一份。
面对这样的怪题,有些应聘者绞尽脑汁也无法完成;而有些应聘者却感到此题很简单,把切成的八份蛋糕先拿出七份分给七个人,剩下的一份连蛋糕盒一起分给第八个人。应聘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这道题中就显而易见了。
这个问题就是著名的蛋糕博弈,也就是分配问题。分蛋糕的故事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无论在日常生活、商界还是在国际政坛,有关各方经常需要讨价还价或者评判对总收益如何分配,这个总收益其实就是一块大蛋糕。
洞中脱身。这也是“壮士断腕”的无奈之举。
无独有偶,在中国的航空工业历史上,也发生过类似的例子。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这一决策立刻引起广泛争议。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在这里不想就前一角度展开讨论,只有航空专家才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这种痛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事实上,干线项目下马完全是“前景堪忧”使然。从销路看,原打算生产150架飞机,到1992年首次签约时定为40架,后又于1994年降至20架,并约定由中方认购。但民航只同意购买5架,其余15架没有着落。可想而知,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继续进行该项目会有怎样的未来收益?
然而就是这个已经沉没了的成本,却还让许多不明就里的人难以割舍。他们把它当做“鸡肋”,食之无味而又弃之可惜。实际上这些人不明白:沉没成本永远是决策的非相关成本,与其相伴随的机会成本才是决策相关成本,需要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之所以会对决策产生这样微妙的作用,原因就在于机会成本不是现实的成本,是隐性的,而沉没成本却是实实在在的,让人有一种“割肉”的痛楚。成本沉没在水里着实令人感到可惜,然而伤心懊悔不是于事无补吗?还不如适时放弃,抓紧时间,创造更多的价值出来。
协和谬误给我们的直接警示就是,在投资时应该注意:如果发现是一项错误的投资,就应该立刻悬崖勒马,尽早回头,切不可因为顾及沉没成本,错上加错。事实上,这种为了追回沉没成本而继续追加投资导致最终损失更多的例子比比皆是。许多公司在明知项目前景暗淡的情况下,依然苦苦维持该项目,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们在该项目上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沉没成本)。
摩托罗拉的铱星项目就是沉没成本谬误的一个典型例子。摩托罗拉为这个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后来发现这个项目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样乐观。可是,公司的决策者一直觉得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那么多,不能半途而废,所以仍苦苦支撑。但是后来事实证明这个项目是没有前途的,所以最后摩托罗拉只能忍痛接受了这个事实,彻底结束了铱星项目,并为此损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现实经济中,陷入协和谬误困境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投资过半,行情却急转直下。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实际上,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在作出决策的时候,总是要涉及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然而现实中往往由于决策者思维的错位,将这两种成本相混淆,反而作出了不利的选择。
走出协和谬误的怪圈其实并不难,只要你敢于放弃,有胆量、有勇气经历失败,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对不可追求的东西要及时放手,做一个敢于放弃的聪明人。
在一次关于生活艺术的演讲中,教授拿起一个装着水的杯子,问在座的听众:“猜猜看,这个杯子有多重?”
“50克”、“100克”、“125克”……大家纷纷回答。
“我也不知有多重,但可以肯定人拿着它一点不会觉得累。”教授说,“现在,我的问题是:如果我这样拿着几分钟,结果会怎样?”
“不会有什么。”大家回答。
“那好。如果像这样拿着,持续一个小时。那又会怎样?”教授再次发问。
“胳膊会有点酸痛。”一名听众回答。
“说得对。如果我这样拿着一整天呢?”
“那胳膊肯定变得麻木,说不定肌肉会痉挛,到时免不了要到医院跑一趟。”另外一名听众大胆说道。
“很好。在我手拿杯子期间,不论时间长短,杯子的重量会发生变化吗?”
“没有。”
“那么拿杯子的胳膊为什么会酸痛呢?肌肉为什么可能痉挛呢?”教授顿了顿又问道,“我不想让胳膊发酸、肌肉痉挛,那该怎么做?”
“很简单呀。您应该把杯子放下。”一名听众回答。
“正是,”教授说道,“其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时就像我手里的杯子。我们埋在心里几分钟没有关系。如果长时间地想着它不放,它就可能侵蚀你的心力。日积月累,你的精神可能会濒于崩溃。那时你就什么事也干不了了。”
教授这番话的另一层含义是,如果你手中的成本正在逐渐增加,你越来越感到吃力的话,你应该及时放弃。否则,你的身心将被拖垮。选择放弃很难受,但是不放弃,则更加痛苦。
经济学家提醒你
做事情时不要用沉没成本来衡量,不要因为做了,而继续做下去;
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要踏上不归路,放弃也是成功的必修课;
不要因已经付出的成本影响对未来的决策;
沉没成本,就像是沉没在冰山之间的泰坦尼克一样,如果你不放弃它,就会跟它一起沉没。不要奢望你能够打捞起已经沉没下去的成本,放弃包袱,重新上路,你会看到崭新的明天正在扬帆起航!
蛋糕博弈,讨价还价智慧大
有一家外企招聘员工面试时出了这样一道题:要求应聘者把一盒蛋糕切成八份,分给八个人,但蛋糕盒里还必须留有一份。
面对这样的怪题,有些应聘者绞尽脑汁也无法完成;而有些应聘者却感到此题很简单,把切成的八份蛋糕先拿出七份分给七个人,剩下的一份连蛋糕盒一起分给第八个人。应聘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这道题中就显而易见了。
这个问题就是著名的蛋糕博弈,也就是分配问题。分蛋糕的故事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无论在日常生活、商界还是在国际政坛,有关各方经常需要讨价还价或者评判对总收益如何分配,这个总收益其实就是一块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