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18岁后靠自己,你必须懂点经济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需求和供给:多收了三五斗
众所周知,可饮用的水,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说,是多么重要。人的生命离不开水。没有了水,人类就难以生存和繁衍生息,更不用说发展了。没有了水,地球将停止转动!所以,水的巨大作用是怎么形容也不过分的。然而水的价值却是如此低廉。相比之下,钻石则是另一种情形,钻石的价值主要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也许可以说,即使没有钻石,人类照样可以生存,人类社会基本上依旧可以发展至今。从这个意义上说,钻石对人类社会甚至是可有可无的。然而,事实上,钻石的价值却是如此之高。
这就是经济学史上著名的“钻石和水”的例子,它曾经困扰了经济学界很长时间。
我们说,物品之所以成为商品,不一定在于它本身具有多大价值,而更主要是看它是否存在一定的需求和供给。没有供给的商品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说“空中楼阁”,多少人幻想着住在里边,但这是不现实的,所以也就没有价值可言,从而也就没有什么与之相应的价格。同样,没有需求的东西是没有价格的。因为根本没有人愿意花钱去买它。所以,商品的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虽然说水的需求是巨大的,并且是必需的,水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很小的,但是,由于水的供给也是巨大的,只要厂商有一定的技术和资金,就可以向市场提供水。这样一来,较小的需求价格弹性和较大的供给价格弹性共同作用,使得水的市场价格十分低廉。
而与此相反,钻石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正是因为对人们来说可有可无,所以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大。也就是说,人们对价格很敏感。价格稍微提高一点,人们就有可能放弃这种需求。由于钻石在地球上的含量以及开采难度,钻石的供给也是十分困难的。供给的价格弹性很小。这样一来,很大的需求价格和较小的供给价格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钻石的市场价格相对地十分高昂。
与此相似,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叶圣陶先生在《多收了三五斗》里描述的“谷贱伤农”现象。本来说,农业丰收了,农民的收入应该会更高些,应该高兴才对。可是,由于全体农业的丰收,造成了粮食产量的增加,供给急剧上升,超过了需求量。这样一来,粮食的价格就会下降,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这是由于农业生产周期性造成的。由于农产品的储存、加工、保鲜等特殊问题,农产品一般都不能存放太长时间。这样一来,在市场交易时,就给农民带来了天然的讨价还价的劣势。消费者会想“反正你一定要急着卖出去,否则就会坏掉,那么你对交易的要求比我要迫切”,所以消费者会利用这种心理,拼命地压低价格。而在供给量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农民达成交易的要求就会更迫切,则价格就会被压得更低。这其实也是谈判学上常见的心理现象。
类似的还有我国曾出现的“倒牛奶”现象:遭奶站拒收的南京奶农纷纷把鲜奶倒掉;是成都市的一家乳制品加工企业,因为收购过多,只好把来不及加工的2吨多鲜奶倒入下水道。似乎我们生产的牛奶已经到了“喝不完”的境地。但从奶制品的供需关系上看,就是按照近年来的高增幅看发展,在未来10年内,中国仍是“贫奶国家”。这又该作何解释呢?只能说,这是牛奶生产的地区性、局部性、暂时性的过剩。
对于倒牛奶现象,许多人会问:为什么他们不把牛奶分给那些还喝不上牛奶的人们呢?其实,他们把牛奶倒掉,是有一定的经济学道理的。试想,如果他们把牛奶无偿分给了居民,那么,有些人因为获得了牛奶,以后一段时间内,而且即使在以后牛奶供给相对平衡时,也许就不再买牛奶了,无形中降低了牛奶的需求。另外,如果他们现在无偿得到了牛奶,那么明年呢?那些有“守株待兔”思想的人肯定会等着你的牛奶发生过剩,等着再次喝上“免费的牛奶”。
事实上,关于过剩的解释,经济学上有“绝对过剩”和“相对过剩”这两个概念。绝对过剩是指,社会生产出来的东西,在让所有需要它的人的需求都得到最大的满足之后,还有所剩余。相对过剩是指该种商品的过剩是相对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而言的,是相对于人们的购买能力的过剩。也就是说,社会的供给超过了具有购买能力的人的需求。而与此同时,还存在许多买不起该种商品的人。我们说,绝对过剩是以社会生产力的极度发展为基础的,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而相对过剩则是时常出现的事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国内的一些地区,都存在相对过剩的现象。并且相对过剩的发生在一个行业内还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牛奶的过剩,就属于相对过剩。正如前边所说,相对过剩的商品,从厂商的长远经济利益来说,是不适合免费发送给那些没有购买力的人群的。毕竟,经济规律是“无情”的。
经济学家提醒你
>
需求和供给:多收了三五斗
众所周知,可饮用的水,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说,是多么重要。人的生命离不开水。没有了水,人类就难以生存和繁衍生息,更不用说发展了。没有了水,地球将停止转动!所以,水的巨大作用是怎么形容也不过分的。然而水的价值却是如此低廉。相比之下,钻石则是另一种情形,钻石的价值主要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也许可以说,即使没有钻石,人类照样可以生存,人类社会基本上依旧可以发展至今。从这个意义上说,钻石对人类社会甚至是可有可无的。然而,事实上,钻石的价值却是如此之高。
这就是经济学史上著名的“钻石和水”的例子,它曾经困扰了经济学界很长时间。
我们说,物品之所以成为商品,不一定在于它本身具有多大价值,而更主要是看它是否存在一定的需求和供给。没有供给的商品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说“空中楼阁”,多少人幻想着住在里边,但这是不现实的,所以也就没有价值可言,从而也就没有什么与之相应的价格。同样,没有需求的东西是没有价格的。因为根本没有人愿意花钱去买它。所以,商品的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虽然说水的需求是巨大的,并且是必需的,水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很小的,但是,由于水的供给也是巨大的,只要厂商有一定的技术和资金,就可以向市场提供水。这样一来,较小的需求价格弹性和较大的供给价格弹性共同作用,使得水的市场价格十分低廉。
而与此相反,钻石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正是因为对人们来说可有可无,所以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大。也就是说,人们对价格很敏感。价格稍微提高一点,人们就有可能放弃这种需求。由于钻石在地球上的含量以及开采难度,钻石的供给也是十分困难的。供给的价格弹性很小。这样一来,很大的需求价格和较小的供给价格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钻石的市场价格相对地十分高昂。
与此相似,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叶圣陶先生在《多收了三五斗》里描述的“谷贱伤农”现象。本来说,农业丰收了,农民的收入应该会更高些,应该高兴才对。可是,由于全体农业的丰收,造成了粮食产量的增加,供给急剧上升,超过了需求量。这样一来,粮食的价格就会下降,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这是由于农业生产周期性造成的。由于农产品的储存、加工、保鲜等特殊问题,农产品一般都不能存放太长时间。这样一来,在市场交易时,就给农民带来了天然的讨价还价的劣势。消费者会想“反正你一定要急着卖出去,否则就会坏掉,那么你对交易的要求比我要迫切”,所以消费者会利用这种心理,拼命地压低价格。而在供给量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农民达成交易的要求就会更迫切,则价格就会被压得更低。这其实也是谈判学上常见的心理现象。
类似的还有我国曾出现的“倒牛奶”现象:遭奶站拒收的南京奶农纷纷把鲜奶倒掉;是成都市的一家乳制品加工企业,因为收购过多,只好把来不及加工的2吨多鲜奶倒入下水道。似乎我们生产的牛奶已经到了“喝不完”的境地。但从奶制品的供需关系上看,就是按照近年来的高增幅看发展,在未来10年内,中国仍是“贫奶国家”。这又该作何解释呢?只能说,这是牛奶生产的地区性、局部性、暂时性的过剩。
对于倒牛奶现象,许多人会问:为什么他们不把牛奶分给那些还喝不上牛奶的人们呢?其实,他们把牛奶倒掉,是有一定的经济学道理的。试想,如果他们把牛奶无偿分给了居民,那么,有些人因为获得了牛奶,以后一段时间内,而且即使在以后牛奶供给相对平衡时,也许就不再买牛奶了,无形中降低了牛奶的需求。另外,如果他们现在无偿得到了牛奶,那么明年呢?那些有“守株待兔”思想的人肯定会等着你的牛奶发生过剩,等着再次喝上“免费的牛奶”。
事实上,关于过剩的解释,经济学上有“绝对过剩”和“相对过剩”这两个概念。绝对过剩是指,社会生产出来的东西,在让所有需要它的人的需求都得到最大的满足之后,还有所剩余。相对过剩是指该种商品的过剩是相对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而言的,是相对于人们的购买能力的过剩。也就是说,社会的供给超过了具有购买能力的人的需求。而与此同时,还存在许多买不起该种商品的人。我们说,绝对过剩是以社会生产力的极度发展为基础的,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而相对过剩则是时常出现的事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国内的一些地区,都存在相对过剩的现象。并且相对过剩的发生在一个行业内还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牛奶的过剩,就属于相对过剩。正如前边所说,相对过剩的商品,从厂商的长远经济利益来说,是不适合免费发送给那些没有购买力的人群的。毕竟,经济规律是“无情”的。
经济学家提醒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