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创造性思维
胜利的朱棣并不轻松,因为他的地盘还是很小,他的军队仍然不多。在战胜吴杰之后他又多次出兵,取得了一些胜利,并在徐州沛县烧掉了南军大批粮草,断了敌军的后勤补给。朱棣本想乘胜追击,但南军却早有准备,河北、山西一带将领也纷纷出击朱棣老巢北平。朱棣为保大本营,只好收兵回城。
此时的朱棣终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并不是因为某次战役的失败造成的,而是因为他已经隐约感觉到自己的这次冒险行动似乎不可能成功了。朱允炆占据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自己所有的地盘不过是北平、保定、永平三个郡而已。论人力资源、物资储备自己都远远比不上朱允炆。虽然屡战屡胜,但毕竟无法彻底击败对手。
朱棣已经开始相信,战争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总有一天,他会率领着越打越少的部下被对方的几个小兵抓住送去领赏,然后屈辱地活着或者是屈辱地死去。
失败算不了什么,希望的丧失才是最大的痛苦。
一直支撑着朱棣的希望之火看来也已快要熄灭了,还有什么指望呢?那年头搞房地产的不多,也没有那么多工地,总不能企盼朱允炆被天上掉下来的砖头砸死吧。况且就算朱允炆死了,皇位依然轮不到自己。奈何,奈何!
就在此时,一个消息改变了朱棣的命运。这个消息是朱棣潜伏在宫中的宦官提供的,他们派人给朱棣送信,表示京师兵力十分空虚,如趁虚而入,一定可以一战而定。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情报,但朱棣看后却是气不打一处来,为什么呢?因为朱棣并非身在苏杭,从北平打到京城,谈何容易?!自己打了三年仗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问题在于朱允炆是绝不可能让开一条路让他打到京城的。
而在通往京城的路上,最大的障碍就是山东。此地民风彪悍,士兵作战勇猛,而且还有名将镇守,无论如何也是很难打过去的。在朱棣看来这是一个很难克服的障碍。但这个障碍真的存在吗?
朱棣不会想到,自己在无意中已经陷入了一个思维的陷阱:去京城就一定要打山东吗?
在我们的思维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盲点,而创造性思维就是专门来消灭这些盲点的。所谓创造性思维并不一定是提出多么高明的主意,很多时候,这种思维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很多人都知道和了解的,但问题在于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知道。
比如美国国家航天局曾发现,航天飞机上的一个零件总是出故障,不是这里坏就是那里坏,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始终无法解决,最后一个工程师提出,是否可以不要这个零件。事实证明,这个零件确实是多余的。
这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事件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思维中,是存在着某些盲点的,而我们自己往往会陷入钻牛角尖的困境中。对于朱棣而言,山东就是他的盲点,由于在济南遭受的失败给了他太深的印象,他似乎认为如果不攻下济南就无法打下京城。
如果朱棣就这样钻下去,他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但关键时刻一个具备这种思维的人点醒了他,这个人就是道衍。
道衍之所以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谋士,是有道理的。他不读死书,不认死理,善于变通,他敏锐地发现了朱棣思维中的这个盲点。
朱棣就如同一个高明的小偷,想要入室盗窃,精通撬锁技术,但济南这把锁他却怎么也打不开,无论用什么万能钥匙费多少时间也无济于事。此时老偷道衍来到他的身边,告诉他,其实你的目的并不是打开那把锁,而是进入门内,现在在你眼前的只是一扇木门。
于是朱棣放弃了撬锁的企图,抬起他的脚踢开了那扇门。
门被打开了,通往京城的道路被打开了,朱棣终于看到了天子之路的终点——那闪闪发光的宝座。
在地图上,那扇门的名字叫徐州。
建文三年十二月,朱棣在他的行宫内又一次披上了盔甲,召集他的将领们,准备出发。但这次的进攻与以往并不相同,因为朱棣已经下定了决心,这将是他的最后一次进攻,他看着自己的将领们,长年的出兵征战,这些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张玉、谭渊,还有很多的人。而自己却总是回到同一个起点。与其这样磨下去等死,不如奋力一搏!
“打了这么多年仗,什么时候才到头!此次出兵作战,当做最后之决断,有去无回,有生无死!”
不成功,便成仁!
最后的冲击
建文四年(1402)元月,朱棣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冲击。他的老冤家盛庸、平安、铁铉等人已经得到了消息,修好城墙等待着朱棣来攻坚,然而事情发展让他们大出意料:朱棣并没有去找他们的麻烦,而是取道馆陶渡河,连克东阿、东平、单县,兵锋直指徐州!
盛庸和铁铉慌乱了,他们明白朱棣的企图,他的目标不再是德州、济南,而是那最终的目的地——京城。如果让朱棣达到目的,一切就全完了,于是他们一反防守的常态,开始了对朱棣的追击。
第一个追上来的是平安。他率领四万军队尾随而来,速度极快。在平安看来,朱棣虽然出其不意发动进攻,但徐州城防坚固,足以抵挡北军,至少可以延缓一段时间,到那时可以内外夹攻,彻底击破北军。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朱棣竟然... -->>
创造性思维
胜利的朱棣并不轻松,因为他的地盘还是很小,他的军队仍然不多。在战胜吴杰之后他又多次出兵,取得了一些胜利,并在徐州沛县烧掉了南军大批粮草,断了敌军的后勤补给。朱棣本想乘胜追击,但南军却早有准备,河北、山西一带将领也纷纷出击朱棣老巢北平。朱棣为保大本营,只好收兵回城。
此时的朱棣终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并不是因为某次战役的失败造成的,而是因为他已经隐约感觉到自己的这次冒险行动似乎不可能成功了。朱允炆占据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自己所有的地盘不过是北平、保定、永平三个郡而已。论人力资源、物资储备自己都远远比不上朱允炆。虽然屡战屡胜,但毕竟无法彻底击败对手。
朱棣已经开始相信,战争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总有一天,他会率领着越打越少的部下被对方的几个小兵抓住送去领赏,然后屈辱地活着或者是屈辱地死去。
失败算不了什么,希望的丧失才是最大的痛苦。
一直支撑着朱棣的希望之火看来也已快要熄灭了,还有什么指望呢?那年头搞房地产的不多,也没有那么多工地,总不能企盼朱允炆被天上掉下来的砖头砸死吧。况且就算朱允炆死了,皇位依然轮不到自己。奈何,奈何!
就在此时,一个消息改变了朱棣的命运。这个消息是朱棣潜伏在宫中的宦官提供的,他们派人给朱棣送信,表示京师兵力十分空虚,如趁虚而入,一定可以一战而定。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情报,但朱棣看后却是气不打一处来,为什么呢?因为朱棣并非身在苏杭,从北平打到京城,谈何容易?!自己打了三年仗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问题在于朱允炆是绝不可能让开一条路让他打到京城的。
而在通往京城的路上,最大的障碍就是山东。此地民风彪悍,士兵作战勇猛,而且还有名将镇守,无论如何也是很难打过去的。在朱棣看来这是一个很难克服的障碍。但这个障碍真的存在吗?
朱棣不会想到,自己在无意中已经陷入了一个思维的陷阱:去京城就一定要打山东吗?
在我们的思维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盲点,而创造性思维就是专门来消灭这些盲点的。所谓创造性思维并不一定是提出多么高明的主意,很多时候,这种思维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很多人都知道和了解的,但问题在于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知道。
比如美国国家航天局曾发现,航天飞机上的一个零件总是出故障,不是这里坏就是那里坏,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始终无法解决,最后一个工程师提出,是否可以不要这个零件。事实证明,这个零件确实是多余的。
这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事件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思维中,是存在着某些盲点的,而我们自己往往会陷入钻牛角尖的困境中。对于朱棣而言,山东就是他的盲点,由于在济南遭受的失败给了他太深的印象,他似乎认为如果不攻下济南就无法打下京城。
如果朱棣就这样钻下去,他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但关键时刻一个具备这种思维的人点醒了他,这个人就是道衍。
道衍之所以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谋士,是有道理的。他不读死书,不认死理,善于变通,他敏锐地发现了朱棣思维中的这个盲点。
朱棣就如同一个高明的小偷,想要入室盗窃,精通撬锁技术,但济南这把锁他却怎么也打不开,无论用什么万能钥匙费多少时间也无济于事。此时老偷道衍来到他的身边,告诉他,其实你的目的并不是打开那把锁,而是进入门内,现在在你眼前的只是一扇木门。
于是朱棣放弃了撬锁的企图,抬起他的脚踢开了那扇门。
门被打开了,通往京城的道路被打开了,朱棣终于看到了天子之路的终点——那闪闪发光的宝座。
在地图上,那扇门的名字叫徐州。
建文三年十二月,朱棣在他的行宫内又一次披上了盔甲,召集他的将领们,准备出发。但这次的进攻与以往并不相同,因为朱棣已经下定了决心,这将是他的最后一次进攻,他看着自己的将领们,长年的出兵征战,这些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张玉、谭渊,还有很多的人。而自己却总是回到同一个起点。与其这样磨下去等死,不如奋力一搏!
“打了这么多年仗,什么时候才到头!此次出兵作战,当做最后之决断,有去无回,有生无死!”
不成功,便成仁!
最后的冲击
建文四年(1402)元月,朱棣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冲击。他的老冤家盛庸、平安、铁铉等人已经得到了消息,修好城墙等待着朱棣来攻坚,然而事情发展让他们大出意料:朱棣并没有去找他们的麻烦,而是取道馆陶渡河,连克东阿、东平、单县,兵锋直指徐州!
盛庸和铁铉慌乱了,他们明白朱棣的企图,他的目标不再是德州、济南,而是那最终的目的地——京城。如果让朱棣达到目的,一切就全完了,于是他们一反防守的常态,开始了对朱棣的追击。
第一个追上来的是平安。他率领四万军队尾随而来,速度极快。在平安看来,朱棣虽然出其不意发动进攻,但徐州城防坚固,足以抵挡北军,至少可以延缓一段时间,到那时可以内外夹攻,彻底击破北军。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朱棣竟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