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大流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兄弟,你说我眉心这颗痣是不是美人痣?”
“大兄弟,你说男人穿女人的衣服好看吗?”
“大兄弟,你说我这根簪子配我吗?”
“大兄弟,你为什么不说话?”
“大兄弟,你不说话的样子好有男人味。”
“滚!”
陆四受够了,他真的受够了,自打出了淮安城,这个真名叫左大柱子,艺名叫左潘安的花袄大汉就天天缠着他。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要不是这家伙是第一个主动站出来愿意追随陆四去打扬州的小头领,陆四肯定会在半夜叫人将他用麻袋装了扔运河。为了保险,麻袋口得打死结,并且还得绑几十块砖头,确保万无一失。
左右,是方向,是生死,也是路线。
尽管陆四向众人表明了打扬州城的意义,也再三强调打下扬州城有利于盘活全局,更隐隐暗示拿下扬州城后淮军极有可能打败官军围剿,从而成为江北最强势力,到时吃香喝辣再也不必被官府清算,但最终大多数河工头领们还是选择站在右边。
相比可能送命,也有可能拿不下扬州城的后果,实实在在的淮安城才让人有安全感。
又或许这些人有死道友不死贫僧的想法。
站在左边的只有十几个头领,总人数不到五千。其中就有那位明明眼不瞎,偏有沈瞎子外号的宝应沈大富。
一个有趣的现象,陆四发现不少人名字都带个大字,什么夏大军、沈大富、彭大清、左大柱,王大强...
可能是这些人的爹娘不会起名,也可能这年头取名带个“大”字是潮流吧。
不到五千人,这个数字陆四还是满意的,这些人主动站出来跟他走,说明他们不仅有勇气,也认同陆四的观点。
认同和勇气,是一支军队的基础。
即便这些人是乌合之众,没有什么战斗力,但只要他们心甘情愿跟陆四走,假以时日,终能从中诞生出一支精锐来。
余淮书支持了陆四的决定,因为不论陆有没有打下扬州,对于他只有利而无害。
打下扬州,正如陆文宗自己所说,可以使淮安与扬州相互呼应,以为根据对抗官军,这样淮安城便不是孤城,来攻的官军也不可能死盯着淮安城不放。
只要淮军能撑住一段时间,官军久攻不得,朝廷只能采取招安手段来安抚淮军。
毕竟,漕运可是大明朝的命脉,断不得。
打不下扬州,虽然可能真会让淮安陷入被合围的局面,但陆文宗的威望却肯定会被削弱,如此淮军上下才能真正做到唯他余先生马首是瞻。
骨子里,余淮书是相信朝廷会招安他们的,哪怕没有扬州城。
多年和县衙以及区上粮长打交道的经验告诉他,官府最怕出事。一旦出了事,官员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迅速将事情压下,而不是将事情搞大,那样对于官员顶上的乌纱帽不是好事。
只要他余淮书代表淮军表现出对朝廷的忠顺,让朝廷知道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反贼,而是被监河兵逼反,余相信那位逃出淮安城的路部院肯定会以安抚手段来解决淮军问题。
那么,作为淮军的“共主”,余淮书必然会从中得到极大好处。这也是为何那日他会主动“请缨”去联络招引扬州河工的目的所在。
不如此做,他必然要受制于人多的上冈陆文宗,哪里能在夺取淮安城后代表整个淮军和朝廷谈判。
本质上,陆四是想活人,余淮书同样也是想活人,但在手段上,两人却是截然不同的。
..........
作为淮军名义上的大首领,余淮书肯定要留在淮安坐镇。他这个大首领也没法给陆四他们提供什么支持,淮安城中的军械物资和钱粮几乎都在陆四手中。
陆四当然不会一样东西不留给余淮书,首先粮食这一块他只取了常盈仓,余下四总仓和常平仓的存粮他压根没动,这些粮食可以保证留在淮安的队伍能够撑到北京沦陷。
军械物资这一块... -->>
“大兄弟,你说我眉心这颗痣是不是美人痣?”
“大兄弟,你说男人穿女人的衣服好看吗?”
“大兄弟,你说我这根簪子配我吗?”
“大兄弟,你为什么不说话?”
“大兄弟,你不说话的样子好有男人味。”
“滚!”
陆四受够了,他真的受够了,自打出了淮安城,这个真名叫左大柱子,艺名叫左潘安的花袄大汉就天天缠着他。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要不是这家伙是第一个主动站出来愿意追随陆四去打扬州的小头领,陆四肯定会在半夜叫人将他用麻袋装了扔运河。为了保险,麻袋口得打死结,并且还得绑几十块砖头,确保万无一失。
左右,是方向,是生死,也是路线。
尽管陆四向众人表明了打扬州城的意义,也再三强调打下扬州城有利于盘活全局,更隐隐暗示拿下扬州城后淮军极有可能打败官军围剿,从而成为江北最强势力,到时吃香喝辣再也不必被官府清算,但最终大多数河工头领们还是选择站在右边。
相比可能送命,也有可能拿不下扬州城的后果,实实在在的淮安城才让人有安全感。
又或许这些人有死道友不死贫僧的想法。
站在左边的只有十几个头领,总人数不到五千。其中就有那位明明眼不瞎,偏有沈瞎子外号的宝应沈大富。
一个有趣的现象,陆四发现不少人名字都带个大字,什么夏大军、沈大富、彭大清、左大柱,王大强...
可能是这些人的爹娘不会起名,也可能这年头取名带个“大”字是潮流吧。
不到五千人,这个数字陆四还是满意的,这些人主动站出来跟他走,说明他们不仅有勇气,也认同陆四的观点。
认同和勇气,是一支军队的基础。
即便这些人是乌合之众,没有什么战斗力,但只要他们心甘情愿跟陆四走,假以时日,终能从中诞生出一支精锐来。
余淮书支持了陆四的决定,因为不论陆有没有打下扬州,对于他只有利而无害。
打下扬州,正如陆文宗自己所说,可以使淮安与扬州相互呼应,以为根据对抗官军,这样淮安城便不是孤城,来攻的官军也不可能死盯着淮安城不放。
只要淮军能撑住一段时间,官军久攻不得,朝廷只能采取招安手段来安抚淮军。
毕竟,漕运可是大明朝的命脉,断不得。
打不下扬州,虽然可能真会让淮安陷入被合围的局面,但陆文宗的威望却肯定会被削弱,如此淮军上下才能真正做到唯他余先生马首是瞻。
骨子里,余淮书是相信朝廷会招安他们的,哪怕没有扬州城。
多年和县衙以及区上粮长打交道的经验告诉他,官府最怕出事。一旦出了事,官员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迅速将事情压下,而不是将事情搞大,那样对于官员顶上的乌纱帽不是好事。
只要他余淮书代表淮军表现出对朝廷的忠顺,让朝廷知道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反贼,而是被监河兵逼反,余相信那位逃出淮安城的路部院肯定会以安抚手段来解决淮军问题。
那么,作为淮军的“共主”,余淮书必然会从中得到极大好处。这也是为何那日他会主动“请缨”去联络招引扬州河工的目的所在。
不如此做,他必然要受制于人多的上冈陆文宗,哪里能在夺取淮安城后代表整个淮军和朝廷谈判。
本质上,陆四是想活人,余淮书同样也是想活人,但在手段上,两人却是截然不同的。
..........
作为淮军名义上的大首领,余淮书肯定要留在淮安坐镇。他这个大首领也没法给陆四他们提供什么支持,淮安城中的军械物资和钱粮几乎都在陆四手中。
陆四当然不会一样东西不留给余淮书,首先粮食这一块他只取了常盈仓,余下四总仓和常平仓的存粮他压根没动,这些粮食可以保证留在淮安的队伍能够撑到北京沦陷。
军械物资这一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