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资水(1) (2/2)
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水经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犹存,知是节侯故邑也。城东角有一碑,文字缺落,不可复识。东南三十里尚有节侯庙。都溪水又南迳新县东。县东傍都溪,溪水又西迳县南,左与五溪俱会。县有五山,山有一溪,五水会于县门,故曰都溪也。都溪水自县又西北流,迳泠道县北,与泠水合。水南也九疑山,北流迳其县西南,县指泠溪以即名,王莽之泠陵县也。泠水又北流注于都溪水,又西北入于营水。营水又北流入营阳峡,又北至观阳县而出于峡。大小二峡之间,为沿溯之极艰矣。营水又西北,迳泉陵县西,汉武帝元朔五年,以封长沙定王子节侯贤之邑也。王莽名之曰溥润,零陵郡治故楚矣。汉武帝元鼎六年分桂阳置。太史公曰:舜葬九疑,实惟零陵,郡取名焉,王莽之九疑郡也。下邳陈球为零陵太守,桂阳贼胡兰攻零陵,激流灌城,球辄于内,因地势反决水淹贼,相拒不能下。县有白土乡。《零陵先贤传》曰:郑产,字景载,泉陵人也。为白土啬夫。汉末多事,国用不足,产子一岁,辄出口钱,民多不举子。产乃敕民勿得杀子,口钱当自代出。产言其郡、县,为表上言,钱得除,更名白土为更生乡也。《晋书地道志》曰:县有香茅,气甚芬香,言贡之以缩酒也。营水又北流注于湘水。湘水又东北与应水合,水出邵陵县历山,崖登险阻,峻崿万寻,澄渊湛于下,应水涌于上。东南流迳应阳县南,晋分观阳县立,盖即应水为名也。应水又东南流,迳有鼻墟南。王隐曰:应阳县本泉陵之北部,东五里有鼻墟,言象所封也。山下有象庙,言甚有灵,能兴云雨。余所闻也,圣人之神曰灵,贤人之精气为鬼,象生不惠,死灵何奇乎?应水又东南流而注于湘水。湘水又东北得氵毛口,水出永昌县北罗山。东南流迳石燕山东,其山有石,绀而状燕,因以名山。
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如真燕矣。罗君章云:今燕不必复飞也。其水又东南迳永昌县南,又东流注于湘水。又东北迳祁阳县南,又有馀溪水注之。水出西北邵陵郡邵陵县,东南流注于湘。其水扬清泛浊,水色两分。湘水又北与宜溪水合,水出湘东郡之新宁县西南,新平故县东,新宁,故新平也。众川泻浪,共成一津。西北流,东岸山下有龙穴,宜水迳其下,天旱则拥水注之,便有雨降,宜水又西北注于湘。湘水又西北,得舂水口,水上承营阳舂陵县西北潭山,又北迳新宁县东,又西北流注于湘江水也。
又东北过重安县东。又东北过酃县西,承水从东南来注之。
承水出衡阳重安县西,邵陵县界邪姜山。东北流至重安县,迳舜庙下,庙在承水之阴,又东合略塘相传云:此塘中有铜神,今犹时闻铜声于水,水辄变绿,作铜腥,鱼为之死。承水又东北迳重安县南,故零陵之钟武县,汉长沙顷王子度邑也。王莽更名曰钟桓也。武水入焉。水出钟武县西南表山,东流至钟武县故城南。而东北流至重安县,注于承水。至湘东临承县北,东注于湘,谓之承口。临承即故酃县也,县即湘东郡治也。郡旧治在湘水东,故以名郡。魏正元二年,吴主孙亮分长沙东部立。县有石鼓,高六赤,湘水所迳,鼓鸣则土有兵革之事。罗君章云:扣之,声闻数十里,此鼓今无复声。观阳县东有裴岩,其下有石鼓,形中覆船,扣之清响远彻,其类也。湘水又北历印石,石在衡山县南,湘水右侧。
盘石或大或小,临水,石悉有迹,其方如印。累然行列,无文字,如此可二里许,因名为印石也。湘水又北迳衡山县东,山在西南,有三峰,一句紫盖,一名石囷,一名芙蓉,芙蓉峰最为竦杰,自远望之。苍苍隐天。故罗含云:望若阵云,非清齐素朝,不见其峰。丹水涌其左,澧泉流其右。《山经》谓之岣嵝山,为南岳也。
山下有舜庙,南有祝融冢。楚灵王之世,山崩,毁其坟,得《营丘九头图》。禹治洪水,血马祭山,得金简玉字之书。芙蓉峰之东,有仙人石室,学者经过,往往闻讽诵之音矣。衡山东南二面,临映湘川,自长沙至此,沿湘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故渔者歌曰:帆随湘转,望衡九面。山上有飞泉下注,下映青林,直注山下,望之若幅练在山矣。湘水又东北迳湘南县东,又历湘西县南,分湘南置也,衡阳郡治。魏甘露二年,吴孙亮分长沙西部立,治湘南。太守何承天徙治湘西矣。
《十三州志》曰:华水出桂阳郴县华山西,至湘南县入湘。《地理志》曰:郴县有耒水,出耒山西,至湘南西入湘。湘水又北迳麓山东,其山东临湘川,西傍原隰,息心之士,多所萃焉。
又东北过阴山县西,洣水从东南来注之。又北过醴陵县西,漉水从东来注之。
《续汉书?五行志》曰:建安八年,长沙醴陵县有大山,常鸣如牛呴声,积数年。后豫章贼攻没县亭,杀掠吏民,因以为候。湘水又北迳建宁县,西傍湘水,县北有空泠峡,惊浪雷奔,濬同三峡。湘水又北迳建宁县故城下,晋太始中立。
又北过临湘县西,浏水从县西北流注之。
县南有石潭山,湘水迳其西。山有石室、石床,临对清流。湘水又北迳昭山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测,故言昭潭无底也。亦谓之曰湘州潭,湘水又北迳南津城西,西对橘洲,或作吉字,为南津洲尾。水西有橘洲子戍,故郭尚存。湘水又北,左会瓦官水口,湘浦也。又迳船官西,湘州商舟之所次也。北对长沙郡,郡在水东,州城南,旧治在城中,后乃移此。湘水左迳麓山东,上有故城,山北有白露水口,湘浦也。又右迳临湘县故城西,县治湘水,滨临川侧,故即名焉。
王莽改号抚陆,故楚南境之地也。秦灭楚,立长沙郡,即青阳这地也。秦始皇二十六年令曰:荆王献青阳以西。《汉书·邹阳传》曰:越水长沙,还舟青阳。
犹存,知是节侯故邑也。城东角有一碑,文字缺落,不可复识。东南三十里尚有节侯庙。都溪水又南迳新县东。县东傍都溪,溪水又西迳县南,左与五溪俱会。县有五山,山有一溪,五水会于县门,故曰都溪也。都溪水自县又西北流,迳泠道县北,与泠水合。水南也九疑山,北流迳其县西南,县指泠溪以即名,王莽之泠陵县也。泠水又北流注于都溪水,又西北入于营水。营水又北流入营阳峡,又北至观阳县而出于峡。大小二峡之间,为沿溯之极艰矣。营水又西北,迳泉陵县西,汉武帝元朔五年,以封长沙定王子节侯贤之邑也。王莽名之曰溥润,零陵郡治故楚矣。汉武帝元鼎六年分桂阳置。太史公曰:舜葬九疑,实惟零陵,郡取名焉,王莽之九疑郡也。下邳陈球为零陵太守,桂阳贼胡兰攻零陵,激流灌城,球辄于内,因地势反决水淹贼,相拒不能下。县有白土乡。《零陵先贤传》曰:郑产,字景载,泉陵人也。为白土啬夫。汉末多事,国用不足,产子一岁,辄出口钱,民多不举子。产乃敕民勿得杀子,口钱当自代出。产言其郡、县,为表上言,钱得除,更名白土为更生乡也。《晋书地道志》曰:县有香茅,气甚芬香,言贡之以缩酒也。营水又北流注于湘水。湘水又东北与应水合,水出邵陵县历山,崖登险阻,峻崿万寻,澄渊湛于下,应水涌于上。东南流迳应阳县南,晋分观阳县立,盖即应水为名也。应水又东南流,迳有鼻墟南。王隐曰:应阳县本泉陵之北部,东五里有鼻墟,言象所封也。山下有象庙,言甚有灵,能兴云雨。余所闻也,圣人之神曰灵,贤人之精气为鬼,象生不惠,死灵何奇乎?应水又东南流而注于湘水。湘水又东北得氵毛口,水出永昌县北罗山。东南流迳石燕山东,其山有石,绀而状燕,因以名山。
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如真燕矣。罗君章云:今燕不必复飞也。其水又东南迳永昌县南,又东流注于湘水。又东北迳祁阳县南,又有馀溪水注之。水出西北邵陵郡邵陵县,东南流注于湘。其水扬清泛浊,水色两分。湘水又北与宜溪水合,水出湘东郡之新宁县西南,新平故县东,新宁,故新平也。众川泻浪,共成一津。西北流,东岸山下有龙穴,宜水迳其下,天旱则拥水注之,便有雨降,宜水又西北注于湘。湘水又西北,得舂水口,水上承营阳舂陵县西北潭山,又北迳新宁县东,又西北流注于湘江水也。
又东北过重安县东。又东北过酃县西,承水从东南来注之。
承水出衡阳重安县西,邵陵县界邪姜山。东北流至重安县,迳舜庙下,庙在承水之阴,又东合略塘相传云:此塘中有铜神,今犹时闻铜声于水,水辄变绿,作铜腥,鱼为之死。承水又东北迳重安县南,故零陵之钟武县,汉长沙顷王子度邑也。王莽更名曰钟桓也。武水入焉。水出钟武县西南表山,东流至钟武县故城南。而东北流至重安县,注于承水。至湘东临承县北,东注于湘,谓之承口。临承即故酃县也,县即湘东郡治也。郡旧治在湘水东,故以名郡。魏正元二年,吴主孙亮分长沙东部立。县有石鼓,高六赤,湘水所迳,鼓鸣则土有兵革之事。罗君章云:扣之,声闻数十里,此鼓今无复声。观阳县东有裴岩,其下有石鼓,形中覆船,扣之清响远彻,其类也。湘水又北历印石,石在衡山县南,湘水右侧。
盘石或大或小,临水,石悉有迹,其方如印。累然行列,无文字,如此可二里许,因名为印石也。湘水又北迳衡山县东,山在西南,有三峰,一句紫盖,一名石囷,一名芙蓉,芙蓉峰最为竦杰,自远望之。苍苍隐天。故罗含云:望若阵云,非清齐素朝,不见其峰。丹水涌其左,澧泉流其右。《山经》谓之岣嵝山,为南岳也。
山下有舜庙,南有祝融冢。楚灵王之世,山崩,毁其坟,得《营丘九头图》。禹治洪水,血马祭山,得金简玉字之书。芙蓉峰之东,有仙人石室,学者经过,往往闻讽诵之音矣。衡山东南二面,临映湘川,自长沙至此,沿湘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故渔者歌曰:帆随湘转,望衡九面。山上有飞泉下注,下映青林,直注山下,望之若幅练在山矣。湘水又东北迳湘南县东,又历湘西县南,分湘南置也,衡阳郡治。魏甘露二年,吴孙亮分长沙西部立,治湘南。太守何承天徙治湘西矣。
《十三州志》曰:华水出桂阳郴县华山西,至湘南县入湘。《地理志》曰:郴县有耒水,出耒山西,至湘南西入湘。湘水又北迳麓山东,其山东临湘川,西傍原隰,息心之士,多所萃焉。
又东北过阴山县西,洣水从东南来注之。又北过醴陵县西,漉水从东来注之。
《续汉书?五行志》曰:建安八年,长沙醴陵县有大山,常鸣如牛呴声,积数年。后豫章贼攻没县亭,杀掠吏民,因以为候。湘水又北迳建宁县,西傍湘水,县北有空泠峡,惊浪雷奔,濬同三峡。湘水又北迳建宁县故城下,晋太始中立。
又北过临湘县西,浏水从县西北流注之。
县南有石潭山,湘水迳其西。山有石室、石床,临对清流。湘水又北迳昭山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测,故言昭潭无底也。亦谓之曰湘州潭,湘水又北迳南津城西,西对橘洲,或作吉字,为南津洲尾。水西有橘洲子戍,故郭尚存。湘水又北,左会瓦官水口,湘浦也。又迳船官西,湘州商舟之所次也。北对长沙郡,郡在水东,州城南,旧治在城中,后乃移此。湘水左迳麓山东,上有故城,山北有白露水口,湘浦也。又右迳临湘县故城西,县治湘水,滨临川侧,故即名焉。
王莽改号抚陆,故楚南境之地也。秦灭楚,立长沙郡,即青阳这地也。秦始皇二十六年令曰:荆王献青阳以西。《汉书·邹阳传》曰:越水长沙,还舟青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