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寒门宰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头场赋试卷子收入后,考官即要忙着糊名,誊录。
夜幕降临,贡院里掌起了灯。
封印院的官吏们行色匆匆捧着卷子行走于各房之间。
这贡院这么大,总有灯火照不到地方,在唐传奇中流传着不少贡院鬼故事,故而不免令胆小之人心有余悸,不敢随便乱走,随便乱看。
不过流传的贡院故事倒也并非一味是神神怪怪,报恩报仇的故事,譬如嘉祐二年省试欧阳修为主考时,他每当看考卷时,就感觉身后坐着一位朱衣人。
而这卷子欧阳修认为写得非常好时,这位朱衣人就点头。
故而化作了俗语‘朱衣点头’。
按照省试的流程,考生纳卷之后,先由编排官先去除了卷首了乡贯名字,以之前考生请号的字号代替,然后送至封印院,由弥封官进行糊名。
之后由弥封官送至誊录院,命书吏抄录,京官校对,诸司供账,再派两名内侍监督,
抄录后的卷子会先送呈身处外帘的点检官看毕,然后点检官会在卷子上写下自己认为的评语等第。
之后糊住点检官所书的评语等第,再呈给三位主考官过目,主考官根据自己的意见写下等第。
最后详定官根据点检官与主考官二人各自写下的等第,作一个参考,检查其中是否有纰漏。免得两位官员有的给高,有的给低了。
如果点检官与主考官意见不一,那么详定官若赞同主考官的意见,则不必再看,以主考官意见为主。但详定官若支持点检官的意见,就要禀告主考官,那么详定官会据此与主考官商议,确定考生的最终名次。
眼下科举最重是诗赋,第二场第三场策论如今被拔高,但还是以诗赋定去留,策论论高下的规矩。也就是策论哪怕写得再好,诗赋不成也就下一科再来吧。
故而第一场诗赋的卷子誊录之后,就立即给点检官阅卷,点检官看完写出等次还要呈给三位考官再过目,最后详定官还要过目。
因为有三级阅卷流程,所以阅卷的时间很紧,而且点检官若判错了卷子,被详定官看出,是要当处分的。
故而当第一批封印院弥封后的卷子送至点检官处时,十名点检官即被从床榻上叫醒进行审卷。
诗赋的卷子一到手,这些点检官就拿着笔一行一行地扫过取。最后在一旁写下自己的批语,最后再划定等次。
主考官与详定官还要对考中后的真卷进行审查,若合意即书写榜单名次,当然在放榜前省试的前十名还要送给天子亲自详看。
总之这一道又一道的程序确保了省试的公正。
故而能够凭着关系在解试中五解六解的举人到了省试却始终也考不中,一个原因是因为省试更难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更严格。
身为马前卒的点检官责任大,权力小,一个个都是战战兢兢地阅卷。
内帘官们咬赶进度,身处外帘的他们则不能出错,故而没有多余的心思,不过这些点检官也是人,看到好的文章会拍案叫绝,看到差的文章也有哂笑,不屑,嘲讽。
也会因为有的好文章,最后因一不起眼的地方空亏一溃而叹息感慨。
也有一时拿不准去问旁人的意见。
这时一位牛姓的点检官已是改了上百份诗赋了,从三更半夜一直改到了天空露出鱼肚白。
&n... -->>
头场赋试卷子收入后,考官即要忙着糊名,誊录。
夜幕降临,贡院里掌起了灯。
封印院的官吏们行色匆匆捧着卷子行走于各房之间。
这贡院这么大,总有灯火照不到地方,在唐传奇中流传着不少贡院鬼故事,故而不免令胆小之人心有余悸,不敢随便乱走,随便乱看。
不过流传的贡院故事倒也并非一味是神神怪怪,报恩报仇的故事,譬如嘉祐二年省试欧阳修为主考时,他每当看考卷时,就感觉身后坐着一位朱衣人。
而这卷子欧阳修认为写得非常好时,这位朱衣人就点头。
故而化作了俗语‘朱衣点头’。
按照省试的流程,考生纳卷之后,先由编排官先去除了卷首了乡贯名字,以之前考生请号的字号代替,然后送至封印院,由弥封官进行糊名。
之后由弥封官送至誊录院,命书吏抄录,京官校对,诸司供账,再派两名内侍监督,
抄录后的卷子会先送呈身处外帘的点检官看毕,然后点检官会在卷子上写下自己认为的评语等第。
之后糊住点检官所书的评语等第,再呈给三位主考官过目,主考官根据自己的意见写下等第。
最后详定官根据点检官与主考官二人各自写下的等第,作一个参考,检查其中是否有纰漏。免得两位官员有的给高,有的给低了。
如果点检官与主考官意见不一,那么详定官若赞同主考官的意见,则不必再看,以主考官意见为主。但详定官若支持点检官的意见,就要禀告主考官,那么详定官会据此与主考官商议,确定考生的最终名次。
眼下科举最重是诗赋,第二场第三场策论如今被拔高,但还是以诗赋定去留,策论论高下的规矩。也就是策论哪怕写得再好,诗赋不成也就下一科再来吧。
故而第一场诗赋的卷子誊录之后,就立即给点检官阅卷,点检官看完写出等次还要呈给三位考官再过目,最后详定官还要过目。
因为有三级阅卷流程,所以阅卷的时间很紧,而且点检官若判错了卷子,被详定官看出,是要当处分的。
故而当第一批封印院弥封后的卷子送至点检官处时,十名点检官即被从床榻上叫醒进行审卷。
诗赋的卷子一到手,这些点检官就拿着笔一行一行地扫过取。最后在一旁写下自己的批语,最后再划定等次。
主考官与详定官还要对考中后的真卷进行审查,若合意即书写榜单名次,当然在放榜前省试的前十名还要送给天子亲自详看。
总之这一道又一道的程序确保了省试的公正。
故而能够凭着关系在解试中五解六解的举人到了省试却始终也考不中,一个原因是因为省试更难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更严格。
身为马前卒的点检官责任大,权力小,一个个都是战战兢兢地阅卷。
内帘官们咬赶进度,身处外帘的他们则不能出错,故而没有多余的心思,不过这些点检官也是人,看到好的文章会拍案叫绝,看到差的文章也有哂笑,不屑,嘲讽。
也会因为有的好文章,最后因一不起眼的地方空亏一溃而叹息感慨。
也有一时拿不准去问旁人的意见。
这时一位牛姓的点检官已是改了上百份诗赋了,从三更半夜一直改到了天空露出鱼肚白。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