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掌柜攻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唐景玉运气不错,离开小镇不久便拦到一辆前往嘉定县的驴车。赶车的是个四旬左右的农家汉子,跟他媳妇拉了新做好的竹筐准备送到城里去,唐景玉一拦车,夫妻俩就痛快地停了下来。
“小兄弟是从外地来的吧?听你口音不像苏州人啊。”头戴草帽的大娘和善地问。
唐景玉就坐在大娘身边,苦笑着道:“大娘耳力真好,我是从山东来投奔亲戚的,路上被人抢了东西,我爹我娘都死了,我一路讨饭讨到这边。昨天有位大哥看我可怜,送了我这身衣裳穿,今天又遇到大娘肯搭我一程,苏州这边好人真多啊。”
她眉眼清秀言辞诚恳,被夸心善的大娘听了又同情又舒服,安抚两句,问她亲戚家住哪儿。
唐景玉跟昨天应付钱进一样,随便编了一个地方,说完小声求大娘:“大娘,你看我之前讨饭,进出城门都没事,现在这样,守城军爷肯定会问我要路引……”
“没事没事,小兄弟在车上坐着好了。”大娘没等唐景玉说完就插话道,“你在车上坐着,他们就当咱们是一伙的,让你叔跟军爷打交道去,咱们这边太平,查得不严的。”
唐景玉连连道谢。
驴车抵达嘉定县南城门时都快晌午了,日头毒辣辣的,几个守城官兵躲在阴影里纳凉,唐景玉一边扇凉一边看赶车大叔跳下驴车跑到一个军爷面前说了什么,交了进城铜钱后很快就跑回来了,继续上路。
进城不久,唐景玉感激地跟大娘夫妻告别。
江南富庶,城里百姓穿着比北方一些城镇好多了,唐景玉漫无目的地走了会儿,实在太渴,便寻了家茶寮。茶寮伙计请她去里面坐,唐景玉知道里面茶更贵,直接坐在了外面,跟两个布衣汉子拼一桌,两文钱就能喝一壶。
茶送了上来,唐景玉倒了满满一碗,咕嘟咕嘟一口气灌下,放下碗时满足地舒了口气。
坐在她旁边的高壮汉子看看她,好奇问道:“小兄弟刚进城吧?看你晒得满脸通红的。”
唐景玉点点头,跟他攀谈起来:“是啊,这天可真热,都快渴死了,大哥是城里人吧,怎么大晌午的出门来了?”
“替主家跑腿,主家有命,再热的天我也得跑啊。”高壮汉子也喝了口茶,瞅瞅她,试探问道:“看小兄弟年岁,莫非也来拜宋掌柜为师的?”月初宋掌柜传出消息要收徒,十岁以上十五以下能读会写的少年都可以报名,最近常常见远近村镇的百姓领孩子过来。
宋掌柜……
唐景玉心中一动:“你说的是宋殊宋掌柜?”
高壮汉子笑了:“可不就是他?整个苏州府提起宋掌柜,最先想到的都是我们嘉定的这位,难道小兄弟不是来拜师的?”
唐景玉挠挠头,尴尬笑道:“我爹让我来的,他老人家不知从哪听说宋掌柜要收徒,知道有前途就让我来了,其实宋掌柜到底干啥他也不知道,大哥你急着走不?不急我请你喝茶,大哥给我说说宋掌柜的事?”
高壮汉子并不急,一听有免费茶喝,耐心地介绍起来。
唐景玉一边喝茶一边听,越听越震惊。
她只知道宋殊是当年的新科状元,也知道他是新帝倚仗的宠臣,就这些也都是在街上听说的,其他的她不曾主动打听。如果不是宋殊生的太好,四年过去,她恐怕都认不出这个跟她没有半点关系的天之骄子。
原来宋家祖上是做灯笼的,做的还特别好。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凭着宋家祖祖辈辈钻研出来的好手艺,宋家灯笼在苏州府乃首屈一指,曾多次在元宵、中秋花灯会上夺魁。几十年前有任知府盛赞宋家灯笼巧夺天工,于次年元宵将一对儿灯笼作为贡品送入宫中。圣上听说有官员送灯笼做贡品,心中好奇,待见了宋家精心制作的灯笼,龙颜大悦,当场下旨,命宋家每年元宵都要上贡一对儿花灯。
自此,宋家一举成名,前来订做灯笼的达官贵人络绎不绝。
宋家并没有因此洋洋自得,依旧守在嘉定这个小县城,底下只雇四五个学徒做事,而宋家族人每月只做三对儿灯笼,做完了,谁来订做都得等到下个月,按顺序接单。学徒得宋家家主指点,手艺也属上乘,做灯笼并没有数量限制,一般富贵人家因为排的时间太长不愿意等,便退而求其次,在宋家灯铺选合心意的灯笼回去,反正拿出去说一声是在宋家做的,都很有体面。如此,宋家灯铺虽小,却生意兴隆。
到了宋殊这一代,他父亲早死,宋老太爷一手将两个孙子拉扯大。长孙宋启承接家业,次孙宋殊天赋聪颖,得拜本朝大儒南山书院院长庄寅为师,年方十八便连中三元,名扬天下,后又随驾亲征,大败胡人。然,就在宋殊凯旋归来即将加官封爵的当头,忽闻长兄暴病噩耗。宋殊当即向圣上辞官,言明回家替兄守孝,另承袭祖业。
>
唐景玉运气不错,离开小镇不久便拦到一辆前往嘉定县的驴车。赶车的是个四旬左右的农家汉子,跟他媳妇拉了新做好的竹筐准备送到城里去,唐景玉一拦车,夫妻俩就痛快地停了下来。
“小兄弟是从外地来的吧?听你口音不像苏州人啊。”头戴草帽的大娘和善地问。
唐景玉就坐在大娘身边,苦笑着道:“大娘耳力真好,我是从山东来投奔亲戚的,路上被人抢了东西,我爹我娘都死了,我一路讨饭讨到这边。昨天有位大哥看我可怜,送了我这身衣裳穿,今天又遇到大娘肯搭我一程,苏州这边好人真多啊。”
她眉眼清秀言辞诚恳,被夸心善的大娘听了又同情又舒服,安抚两句,问她亲戚家住哪儿。
唐景玉跟昨天应付钱进一样,随便编了一个地方,说完小声求大娘:“大娘,你看我之前讨饭,进出城门都没事,现在这样,守城军爷肯定会问我要路引……”
“没事没事,小兄弟在车上坐着好了。”大娘没等唐景玉说完就插话道,“你在车上坐着,他们就当咱们是一伙的,让你叔跟军爷打交道去,咱们这边太平,查得不严的。”
唐景玉连连道谢。
驴车抵达嘉定县南城门时都快晌午了,日头毒辣辣的,几个守城官兵躲在阴影里纳凉,唐景玉一边扇凉一边看赶车大叔跳下驴车跑到一个军爷面前说了什么,交了进城铜钱后很快就跑回来了,继续上路。
进城不久,唐景玉感激地跟大娘夫妻告别。
江南富庶,城里百姓穿着比北方一些城镇好多了,唐景玉漫无目的地走了会儿,实在太渴,便寻了家茶寮。茶寮伙计请她去里面坐,唐景玉知道里面茶更贵,直接坐在了外面,跟两个布衣汉子拼一桌,两文钱就能喝一壶。
茶送了上来,唐景玉倒了满满一碗,咕嘟咕嘟一口气灌下,放下碗时满足地舒了口气。
坐在她旁边的高壮汉子看看她,好奇问道:“小兄弟刚进城吧?看你晒得满脸通红的。”
唐景玉点点头,跟他攀谈起来:“是啊,这天可真热,都快渴死了,大哥是城里人吧,怎么大晌午的出门来了?”
“替主家跑腿,主家有命,再热的天我也得跑啊。”高壮汉子也喝了口茶,瞅瞅她,试探问道:“看小兄弟年岁,莫非也来拜宋掌柜为师的?”月初宋掌柜传出消息要收徒,十岁以上十五以下能读会写的少年都可以报名,最近常常见远近村镇的百姓领孩子过来。
宋掌柜……
唐景玉心中一动:“你说的是宋殊宋掌柜?”
高壮汉子笑了:“可不就是他?整个苏州府提起宋掌柜,最先想到的都是我们嘉定的这位,难道小兄弟不是来拜师的?”
唐景玉挠挠头,尴尬笑道:“我爹让我来的,他老人家不知从哪听说宋掌柜要收徒,知道有前途就让我来了,其实宋掌柜到底干啥他也不知道,大哥你急着走不?不急我请你喝茶,大哥给我说说宋掌柜的事?”
高壮汉子并不急,一听有免费茶喝,耐心地介绍起来。
唐景玉一边喝茶一边听,越听越震惊。
她只知道宋殊是当年的新科状元,也知道他是新帝倚仗的宠臣,就这些也都是在街上听说的,其他的她不曾主动打听。如果不是宋殊生的太好,四年过去,她恐怕都认不出这个跟她没有半点关系的天之骄子。
原来宋家祖上是做灯笼的,做的还特别好。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凭着宋家祖祖辈辈钻研出来的好手艺,宋家灯笼在苏州府乃首屈一指,曾多次在元宵、中秋花灯会上夺魁。几十年前有任知府盛赞宋家灯笼巧夺天工,于次年元宵将一对儿灯笼作为贡品送入宫中。圣上听说有官员送灯笼做贡品,心中好奇,待见了宋家精心制作的灯笼,龙颜大悦,当场下旨,命宋家每年元宵都要上贡一对儿花灯。
自此,宋家一举成名,前来订做灯笼的达官贵人络绎不绝。
宋家并没有因此洋洋自得,依旧守在嘉定这个小县城,底下只雇四五个学徒做事,而宋家族人每月只做三对儿灯笼,做完了,谁来订做都得等到下个月,按顺序接单。学徒得宋家家主指点,手艺也属上乘,做灯笼并没有数量限制,一般富贵人家因为排的时间太长不愿意等,便退而求其次,在宋家灯铺选合心意的灯笼回去,反正拿出去说一声是在宋家做的,都很有体面。如此,宋家灯铺虽小,却生意兴隆。
到了宋殊这一代,他父亲早死,宋老太爷一手将两个孙子拉扯大。长孙宋启承接家业,次孙宋殊天赋聪颖,得拜本朝大儒南山书院院长庄寅为师,年方十八便连中三元,名扬天下,后又随驾亲征,大败胡人。然,就在宋殊凯旋归来即将加官封爵的当头,忽闻长兄暴病噩耗。宋殊当即向圣上辞官,言明回家替兄守孝,另承袭祖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