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秦始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甘泉宫的内书房,是秦王日常处理国务之处,但今日的气氛颇不寻常。从大门以外,直至殿门的九级石阶,长长的路上,站满了手执金瓜斧钺的雄壮兵士。一个个无不身躯高大,足以显示出秦国武力的气势。李斯引领着韩非一步步走向内书房,使韩非感受到秦国的强大。待韩非进入内书房,则更令他大吃一惊。这位传闻中以穷兵黩武为乐事的秦王,竟然格外喜欢书籍。高大宽敞的书房内,成排的书架上堆满了成捆的竹简和成卷的帛书,使他这个以学者著称的人,都感到叹为观止。书房内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向韩非昭示,秦国之强大,不只是靠的武力,而是文武并重。
嬴政高坐在龙台上,是一种傲视天下的姿态,李斯引见后退过一旁。韩非上前跪倒:“韩国使臣非,叩见秦王千岁,愿秦王圣体康健长寿千秋。”
“贵使请起。”嬴政随即改口,“寡人还是称你为先生吧。”
“大王抬爱,先生二字愧不敢当。”
嬴政步下龙台:“自读到你第一篇文章起,在寡人的心目中,韩非便已是孤王的先生。”
“大王如此错爱,令非如芒在背。”
“先生,坐下叙话。”待韩非入座,嬴政又说,“自读了先生大作《孤愤》,便急于谒见先生,以便当面求教。孤王特派遣先生的同窗李斯为特使,前往贵国相请,不料韩王竟然见拒并口出狂言,无奈之下寡人才发十万大军,也可见孤王求贤若渴之心。”
“非一布衣,何德何能,劳大王如此垂青,”韩非话语一转,“况因小人之故,使得韩国民众将受刀兵之苦,更令非五内如焚。愿大王体谅民生疾苦,撤回天兵,以安黎庶。”
“先生已到咸阳,大军自当回秦。”嬴政一笑,“难得先生以民为重。李大人,传寡人旨意,即日撤兵。”
“臣遵旨。”
嬴政兴致很高:“韩先生,你来看看,寡人在读谁的大作!”
韩非近前,到了御案边,注目望去,是两篇文章同时摊在书案之上,都是他的寓言,一为《自相矛盾》,一为《买椟还珠》。不由心中窃喜,口中却说:“大王,小人胡言乱语,有污您的圣目。”
“先生大作,寓意深刻,发人警醒,真乃当世大才奇才。”嬴政赞不绝口,“只可惜韩王不识千里马也。”
“大王过誉,令非汗颜,实不敢比千里马,不过一黄牛耳。”韩非自谦。
“寡人渴求一见先生,今幸得近尊颜,有诸多不明事体请答。”嬴政恭恭敬敬说“万望不吝赐教。”
“大王万万不可如此过谦,有话只管动问。”
“先生大作《五蠹》,孤王不甚明了,还请稍加讲解。”
“五蠹者,即国家权力所存之五大弊病,也就是说有五种蛀虫危及国家的富强与安定,必须认识到并彻底杜绝。”韩非说起这些,真是侃侃而谈,恰似行云流水,舒缓有致,张弛有度。
嬴政听得如久渴禾苗得遇甘霖,丝丝入地点点润心,对韩非的学识钦佩得无以复加。
二人的交谈不知不觉间已过了两个时辰,但一个愿讲一个愿听,两人皆毫无倦意,可说是谈兴尚浓。李斯和赵高见他们大有相识恨晚之意,心里无不酸溜溜的,虽被晾在了一边,可谁也不敢离开。
一阵木杵拄地的声音叭噔叭噔响起,赵高扭身一看,是赵太后到了,心中觉得没底,心说,这个没死的老太太她来做甚。职责所在,移身上前问道:“太后,您这是为何而来,大王也未曾宣召。”
赵太后对赵高似乎没好气:“少废话,告诉大王,我要见他。”
“这,”赵高有意拦挡,“大王正在会客,奴才不敢打扰。”
“你报是不报?”
“奴才不是不报,而是不敢。”
“哼!”赵太后拄棍向里就走。
“太后,这如何使得,你擅自入内,大王会怪罪奴才的。”赵高以身相拦,挡住去路。
赵太后将赵高一把推开:“好狗不拦路,你算个什么东西!”
赵高没提防,闪了个趔趄:“哎,太后,你不能啊。”
赵太后径直走进了房中,嬴政一见,赶紧起身:“母后,您怎么来了?”
“自然是有事。”
嬴政转过身,不悦地瞪着跟着入内的赵高:“你为何不加通报?”
“大王,太后她……不容奴才通禀,就,闯进来了。”
“母后,宫中还是要讲规矩。”
“我的大王,你还知道规矩,那么为娘问你,将我的儿媳妇,你的王夫人关进冷宫不闻不问,又是哪家的规矩呀。”
“啊,母后是为杏娟而来。”嬴政解释,“实在是儿国务繁忙,这不,正在接待韩非先生。”
“为娘不管他寒非热非,我是心疼我那儿媳,她在冷宫孤苦无依,你怎能将她丢在脑后呢?”
“母后,儿臣一定尽快处理。”
“王儿,为娘不能再等了,要你即刻开释杏娟。”
“母后,这投毒之事总要弄个明白。”
“那你现在就审。”赵太后是步步紧逼。
嬴政在韩非面前不好对赵太后发火,毕竟是生身母亲,只好对韩非谦意地一笑:“先生,今日权且到此吧,缓一两日寡人当再求教。”
“谨遵大王之命,非随时恭候。”韩非躬身退出。
嬴政表情不悦地对赵太后说:“母后,随我去冷宫吧。”
赵太后拄着拐杖,叭噔叭噔跟着嬴政走了。赵高给李斯丢了个眼色,也随嬴政走了。李斯明了赵高眼色的含意,嬴政对韩非也太重视了,如果没有赵太后前来,二人说不定还要长谈多久。
冷宫中的杏娟过着度日如年的生活,可说是每日以泪洗面,要不是赵太后的规劝,她早就命赴黄泉了。突然间见到嬴政进来,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及至看到随在身后的赵太后,始知这是太后将嬴政搬来。她强忍住悲声,上前施礼:“臣妾叩见大王。”
“在这冷宫中闭门思过,也这么长时间了,说说为何要在万寿糕上投毒。”嬴政黑着脸发问。
“大王,妾妃与花美人从无仇隙,怎能下毒陷害,实在是天大的冤枉。”杏娟啼泪作答。
赵太后在一旁帮腔:“杏娟自小在为娘身边长大,为人和善谦恭,从无害人之念,断然不会出此下策。”
“花美人总不至于自己下毒吧。”嬴政反问,“那这万寿糕的剧毒又从何而来呢?”
赵太后斜一眼赵高:“这中间诸多环节,说不定是谁做了手脚,便赵高投毒也未可知。”
“太后,您可不能把屎盆子往奴才头上扣,这事奴才可是担当不起。”赵高连声叫屈。
赵太后咬住不放:“不是你,会是谁?”
赵高反击:“王夫人不会下毒,谁能保证她的总管刘公公不下黑手,刘总管可是经手送万寿糕的人。”
“这,”杏娟忙作辩解,“刘公公跟我多年,为人正派,绝不会做这种丧尽天良之事。”
其实嬴政心中对这件事早有看法,他几乎已认定是花美人疑点最大,但是没有证据,又不能将自己心爱的花美人当成凶手,这边太后又逼着要开释杏娟,看来只得委屈刘公公了,且让这位刘总管做只替罪羊吧。嬴政口传谕旨:“万寿糕是刘总管亲送,他的疑点最大,寡人无暇详查,且将刘总管驱逐出宫,王夫人无罪开释还宫。”
杏娟倒地便拜:“谢大王明察秋毫。”
赵太后也面带笑容:“这才是我的好王儿。”
晚膳的时刻到了,丰盛的酒菜摆上了几案,珍馐美味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使人馋涎欲滴。赵高见嬴政仍在专心致志地读书,不免近前呼唤:“大王,该用膳了,饭菜都快凉了。”
嬴政很勉强地将头抬起:“韩非的著述真是太精辟了,读他的文章足以让孤王废寝忘餐。”
“大王,有些言过了吧。”
“不,韩非所著前无古人,立意精深,诚为治国良方。韩王不用,我秦国一定重用韩非。”
赵高心中很不是滋味,但他口中却说:“大王一向重才,这是韩非的福气。”
嬴政吩咐:“将韩非即刻请来,同孤王共进晚膳。”
赵高有些难以接受:“大王,对一布衣如此垂爱,未免过于抬举,有失大王的身份。”
“韩非才高八斗,寡人就要不拘一格。”
“大王,韩非也许已用过晚餐,且待您用过晚膳后,奴才再去宣召他不迟。”赵高推拖。
嬴政现出不悦神色:“怎么,妒忌孤王对韩非看重不成。”
“奴才不敢,”赵高急忙见风转舵,“奴才这就去召韩非入宫。”
韩非奉召来到宫中,嬴政笑吟吟相邀:“先生,来与孤王共进晚膳。”
“这如何使得?”韩非既感到意外,又万分惊喜,“小人何德何能,怎配与大王同桌共餐。”
“先生旷世奇才,你我边吃边聊,孤王也好随时求教。”嬴政极为诚恳地,“快请入座吧,我一直在等候先生。”
韩非难再推辞,大礼参拜后入座。嬴政为韩非斟上一杯酒:“先生,请满饮此杯。”
“这岂不折煞小人。”
“先生不必过谦,饮下此杯方好叙话。”
“小人遵命。”韩非举杯一饮而尽。
嬴政随之言道:“先生大才,在韩国竟遭埋没,何不屈尊来我秦国,得展平生所学。”
这话令韩非颇感突然,作为文人,他自然希望自己所学能派上用场,也曾期待秦王能够重用他,但这一希望就要成为现实时,他又感到来得太快了。韩非沉吟少许,没有立时应承:“大王如此器重小人,令非感激涕零,但非毕竟是韩国人,在下还要回国同韩国国王商议一下,再好回复大王。”
“韩王不用先生,何苦还要同他商议。”
“他不仁,非不能不义,总还要打个招呼吧。”
“好,就请先生早日返回阳翟,也好及早再回咸阳。”
“大王释念,小人定当速去速回。”韩非深深一拜。
“先生既已决定佐秦,就请敞开心扉,谈一下治国方略。”
“大王有令,在下敢不直言。”韩非一语中的,“依大王的才华和能力,灭六国寻统一乃是首当其冲。”
“先生知我心也。”嬴政诚恳地求教,“要灭六国,当先走哪一步,还望先生明告。”
“遍观秦外的六国,唯赵楚最强,秦与赵接壤,当以平赵为先。”
“甚合寡人之意。”嬴政再次求教,“还请赐平赵之策。”
“韩乃小国,位于赵秦之间,韩联赵则赵强,联秦则秦壮,故大王当与韩交好,联韩以平赵。”韩非此策固然有保韩之意,但对秦来说,不失是条可行的良策。
“先生言之有理,孤王就依先生之见。”嬴政频频点头,“还望先生早去早回,寡人急需先生这个智囊。”
“大王厚爱,小人敢不从命。”
嬴政是从内心里看重韩非,吩咐赵高:“为先生准备一千两黄金,以为路费程仪。”
韩非感到意外:“大王,小人无功难以受禄,这等重赏,实实不能承受。”
“先生就不要客气了,只望早回。”嬴政再三强调对韩非的渴求。
韩非感激涕零地拜别。
嬴政仍处于极度的亢奋中,韩非所言句句合意,他真恨不能大展宏图,即刻出兵。看着一旁的赵高,他问道:“总管,你觉得韩非之策是否上策?”
赵高自然对韩非受重视极为反感,不免故意假作回避:“这,奴才还是不说为好。”
“有话便说,何必吞吞吐吐。”
“奴才之言,恐不合大王之意,还是不说为上。”
“不要卖关子,寡人要你如实讲来。”
“大王,那奴才就斗胆了。”赵高有意卖弄,“奴才以为,韩非所说,皆是为韩国着想。”
“怎见得。”
“他要大王联韩,实则是保韩,试想,我秦国大军倘若攻赵,他韩国又能出多少兵马。”赵高意在贬低韩非,“韩非建议大王去碰赵国这个强敌,无论秦赵谁胜谁负,得利的都是韩国。”
这话不禁使嬴政心下生疑:“寡人觉得韩非言之有理,他的主意是为我秦国着想啊。”
“大王,奴才也许愚钝,可以问一下李斯李大人。他与韩非同窗,看李大人是何见解。”赵高言道,“李大人刚刚来到,有军情要向大王禀报。”
嬴政吩咐:“宣李斯进见。”
李斯进殿拜毕:“大王,赵国又有军情变化。”
“奏来。”
“赵王迁新任老将司马尚为副统帅,协助李牧共同指挥赵军。”李斯又加注释,“此人是赵国名将,曾与廉颇齐名。”
&... -->>
甘泉宫的内书房,是秦王日常处理国务之处,但今日的气氛颇不寻常。从大门以外,直至殿门的九级石阶,长长的路上,站满了手执金瓜斧钺的雄壮兵士。一个个无不身躯高大,足以显示出秦国武力的气势。李斯引领着韩非一步步走向内书房,使韩非感受到秦国的强大。待韩非进入内书房,则更令他大吃一惊。这位传闻中以穷兵黩武为乐事的秦王,竟然格外喜欢书籍。高大宽敞的书房内,成排的书架上堆满了成捆的竹简和成卷的帛书,使他这个以学者著称的人,都感到叹为观止。书房内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向韩非昭示,秦国之强大,不只是靠的武力,而是文武并重。
嬴政高坐在龙台上,是一种傲视天下的姿态,李斯引见后退过一旁。韩非上前跪倒:“韩国使臣非,叩见秦王千岁,愿秦王圣体康健长寿千秋。”
“贵使请起。”嬴政随即改口,“寡人还是称你为先生吧。”
“大王抬爱,先生二字愧不敢当。”
嬴政步下龙台:“自读到你第一篇文章起,在寡人的心目中,韩非便已是孤王的先生。”
“大王如此错爱,令非如芒在背。”
“先生,坐下叙话。”待韩非入座,嬴政又说,“自读了先生大作《孤愤》,便急于谒见先生,以便当面求教。孤王特派遣先生的同窗李斯为特使,前往贵国相请,不料韩王竟然见拒并口出狂言,无奈之下寡人才发十万大军,也可见孤王求贤若渴之心。”
“非一布衣,何德何能,劳大王如此垂青,”韩非话语一转,“况因小人之故,使得韩国民众将受刀兵之苦,更令非五内如焚。愿大王体谅民生疾苦,撤回天兵,以安黎庶。”
“先生已到咸阳,大军自当回秦。”嬴政一笑,“难得先生以民为重。李大人,传寡人旨意,即日撤兵。”
“臣遵旨。”
嬴政兴致很高:“韩先生,你来看看,寡人在读谁的大作!”
韩非近前,到了御案边,注目望去,是两篇文章同时摊在书案之上,都是他的寓言,一为《自相矛盾》,一为《买椟还珠》。不由心中窃喜,口中却说:“大王,小人胡言乱语,有污您的圣目。”
“先生大作,寓意深刻,发人警醒,真乃当世大才奇才。”嬴政赞不绝口,“只可惜韩王不识千里马也。”
“大王过誉,令非汗颜,实不敢比千里马,不过一黄牛耳。”韩非自谦。
“寡人渴求一见先生,今幸得近尊颜,有诸多不明事体请答。”嬴政恭恭敬敬说“万望不吝赐教。”
“大王万万不可如此过谦,有话只管动问。”
“先生大作《五蠹》,孤王不甚明了,还请稍加讲解。”
“五蠹者,即国家权力所存之五大弊病,也就是说有五种蛀虫危及国家的富强与安定,必须认识到并彻底杜绝。”韩非说起这些,真是侃侃而谈,恰似行云流水,舒缓有致,张弛有度。
嬴政听得如久渴禾苗得遇甘霖,丝丝入地点点润心,对韩非的学识钦佩得无以复加。
二人的交谈不知不觉间已过了两个时辰,但一个愿讲一个愿听,两人皆毫无倦意,可说是谈兴尚浓。李斯和赵高见他们大有相识恨晚之意,心里无不酸溜溜的,虽被晾在了一边,可谁也不敢离开。
一阵木杵拄地的声音叭噔叭噔响起,赵高扭身一看,是赵太后到了,心中觉得没底,心说,这个没死的老太太她来做甚。职责所在,移身上前问道:“太后,您这是为何而来,大王也未曾宣召。”
赵太后对赵高似乎没好气:“少废话,告诉大王,我要见他。”
“这,”赵高有意拦挡,“大王正在会客,奴才不敢打扰。”
“你报是不报?”
“奴才不是不报,而是不敢。”
“哼!”赵太后拄棍向里就走。
“太后,这如何使得,你擅自入内,大王会怪罪奴才的。”赵高以身相拦,挡住去路。
赵太后将赵高一把推开:“好狗不拦路,你算个什么东西!”
赵高没提防,闪了个趔趄:“哎,太后,你不能啊。”
赵太后径直走进了房中,嬴政一见,赶紧起身:“母后,您怎么来了?”
“自然是有事。”
嬴政转过身,不悦地瞪着跟着入内的赵高:“你为何不加通报?”
“大王,太后她……不容奴才通禀,就,闯进来了。”
“母后,宫中还是要讲规矩。”
“我的大王,你还知道规矩,那么为娘问你,将我的儿媳妇,你的王夫人关进冷宫不闻不问,又是哪家的规矩呀。”
“啊,母后是为杏娟而来。”嬴政解释,“实在是儿国务繁忙,这不,正在接待韩非先生。”
“为娘不管他寒非热非,我是心疼我那儿媳,她在冷宫孤苦无依,你怎能将她丢在脑后呢?”
“母后,儿臣一定尽快处理。”
“王儿,为娘不能再等了,要你即刻开释杏娟。”
“母后,这投毒之事总要弄个明白。”
“那你现在就审。”赵太后是步步紧逼。
嬴政在韩非面前不好对赵太后发火,毕竟是生身母亲,只好对韩非谦意地一笑:“先生,今日权且到此吧,缓一两日寡人当再求教。”
“谨遵大王之命,非随时恭候。”韩非躬身退出。
嬴政表情不悦地对赵太后说:“母后,随我去冷宫吧。”
赵太后拄着拐杖,叭噔叭噔跟着嬴政走了。赵高给李斯丢了个眼色,也随嬴政走了。李斯明了赵高眼色的含意,嬴政对韩非也太重视了,如果没有赵太后前来,二人说不定还要长谈多久。
冷宫中的杏娟过着度日如年的生活,可说是每日以泪洗面,要不是赵太后的规劝,她早就命赴黄泉了。突然间见到嬴政进来,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及至看到随在身后的赵太后,始知这是太后将嬴政搬来。她强忍住悲声,上前施礼:“臣妾叩见大王。”
“在这冷宫中闭门思过,也这么长时间了,说说为何要在万寿糕上投毒。”嬴政黑着脸发问。
“大王,妾妃与花美人从无仇隙,怎能下毒陷害,实在是天大的冤枉。”杏娟啼泪作答。
赵太后在一旁帮腔:“杏娟自小在为娘身边长大,为人和善谦恭,从无害人之念,断然不会出此下策。”
“花美人总不至于自己下毒吧。”嬴政反问,“那这万寿糕的剧毒又从何而来呢?”
赵太后斜一眼赵高:“这中间诸多环节,说不定是谁做了手脚,便赵高投毒也未可知。”
“太后,您可不能把屎盆子往奴才头上扣,这事奴才可是担当不起。”赵高连声叫屈。
赵太后咬住不放:“不是你,会是谁?”
赵高反击:“王夫人不会下毒,谁能保证她的总管刘公公不下黑手,刘总管可是经手送万寿糕的人。”
“这,”杏娟忙作辩解,“刘公公跟我多年,为人正派,绝不会做这种丧尽天良之事。”
其实嬴政心中对这件事早有看法,他几乎已认定是花美人疑点最大,但是没有证据,又不能将自己心爱的花美人当成凶手,这边太后又逼着要开释杏娟,看来只得委屈刘公公了,且让这位刘总管做只替罪羊吧。嬴政口传谕旨:“万寿糕是刘总管亲送,他的疑点最大,寡人无暇详查,且将刘总管驱逐出宫,王夫人无罪开释还宫。”
杏娟倒地便拜:“谢大王明察秋毫。”
赵太后也面带笑容:“这才是我的好王儿。”
晚膳的时刻到了,丰盛的酒菜摆上了几案,珍馐美味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使人馋涎欲滴。赵高见嬴政仍在专心致志地读书,不免近前呼唤:“大王,该用膳了,饭菜都快凉了。”
嬴政很勉强地将头抬起:“韩非的著述真是太精辟了,读他的文章足以让孤王废寝忘餐。”
“大王,有些言过了吧。”
“不,韩非所著前无古人,立意精深,诚为治国良方。韩王不用,我秦国一定重用韩非。”
赵高心中很不是滋味,但他口中却说:“大王一向重才,这是韩非的福气。”
嬴政吩咐:“将韩非即刻请来,同孤王共进晚膳。”
赵高有些难以接受:“大王,对一布衣如此垂爱,未免过于抬举,有失大王的身份。”
“韩非才高八斗,寡人就要不拘一格。”
“大王,韩非也许已用过晚餐,且待您用过晚膳后,奴才再去宣召他不迟。”赵高推拖。
嬴政现出不悦神色:“怎么,妒忌孤王对韩非看重不成。”
“奴才不敢,”赵高急忙见风转舵,“奴才这就去召韩非入宫。”
韩非奉召来到宫中,嬴政笑吟吟相邀:“先生,来与孤王共进晚膳。”
“这如何使得?”韩非既感到意外,又万分惊喜,“小人何德何能,怎配与大王同桌共餐。”
“先生旷世奇才,你我边吃边聊,孤王也好随时求教。”嬴政极为诚恳地,“快请入座吧,我一直在等候先生。”
韩非难再推辞,大礼参拜后入座。嬴政为韩非斟上一杯酒:“先生,请满饮此杯。”
“这岂不折煞小人。”
“先生不必过谦,饮下此杯方好叙话。”
“小人遵命。”韩非举杯一饮而尽。
嬴政随之言道:“先生大才,在韩国竟遭埋没,何不屈尊来我秦国,得展平生所学。”
这话令韩非颇感突然,作为文人,他自然希望自己所学能派上用场,也曾期待秦王能够重用他,但这一希望就要成为现实时,他又感到来得太快了。韩非沉吟少许,没有立时应承:“大王如此器重小人,令非感激涕零,但非毕竟是韩国人,在下还要回国同韩国国王商议一下,再好回复大王。”
“韩王不用先生,何苦还要同他商议。”
“他不仁,非不能不义,总还要打个招呼吧。”
“好,就请先生早日返回阳翟,也好及早再回咸阳。”
“大王释念,小人定当速去速回。”韩非深深一拜。
“先生既已决定佐秦,就请敞开心扉,谈一下治国方略。”
“大王有令,在下敢不直言。”韩非一语中的,“依大王的才华和能力,灭六国寻统一乃是首当其冲。”
“先生知我心也。”嬴政诚恳地求教,“要灭六国,当先走哪一步,还望先生明告。”
“遍观秦外的六国,唯赵楚最强,秦与赵接壤,当以平赵为先。”
“甚合寡人之意。”嬴政再次求教,“还请赐平赵之策。”
“韩乃小国,位于赵秦之间,韩联赵则赵强,联秦则秦壮,故大王当与韩交好,联韩以平赵。”韩非此策固然有保韩之意,但对秦来说,不失是条可行的良策。
“先生言之有理,孤王就依先生之见。”嬴政频频点头,“还望先生早去早回,寡人急需先生这个智囊。”
“大王厚爱,小人敢不从命。”
嬴政是从内心里看重韩非,吩咐赵高:“为先生准备一千两黄金,以为路费程仪。”
韩非感到意外:“大王,小人无功难以受禄,这等重赏,实实不能承受。”
“先生就不要客气了,只望早回。”嬴政再三强调对韩非的渴求。
韩非感激涕零地拜别。
嬴政仍处于极度的亢奋中,韩非所言句句合意,他真恨不能大展宏图,即刻出兵。看着一旁的赵高,他问道:“总管,你觉得韩非之策是否上策?”
赵高自然对韩非受重视极为反感,不免故意假作回避:“这,奴才还是不说为好。”
“有话便说,何必吞吞吐吐。”
“奴才之言,恐不合大王之意,还是不说为上。”
“不要卖关子,寡人要你如实讲来。”
“大王,那奴才就斗胆了。”赵高有意卖弄,“奴才以为,韩非所说,皆是为韩国着想。”
“怎见得。”
“他要大王联韩,实则是保韩,试想,我秦国大军倘若攻赵,他韩国又能出多少兵马。”赵高意在贬低韩非,“韩非建议大王去碰赵国这个强敌,无论秦赵谁胜谁负,得利的都是韩国。”
这话不禁使嬴政心下生疑:“寡人觉得韩非言之有理,他的主意是为我秦国着想啊。”
“大王,奴才也许愚钝,可以问一下李斯李大人。他与韩非同窗,看李大人是何见解。”赵高言道,“李大人刚刚来到,有军情要向大王禀报。”
嬴政吩咐:“宣李斯进见。”
李斯进殿拜毕:“大王,赵国又有军情变化。”
“奏来。”
“赵王迁新任老将司马尚为副统帅,协助李牧共同指挥赵军。”李斯又加注释,“此人是赵国名将,曾与廉颇齐名。”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