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秦始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夕阳的余晖洒进甘泉宫的大殿,给庄严肃穆的厅堂涂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色。枝形地灯和黄铜编钟也显得越发古色古香。是进晚膳的时间了,数十种膳食,逐一摆放在嬴政面前的几案上。他举起象牙箸,想了想又放下了。
“赵高。”嬴政左顾右盼后,叫了一声。
“奴才在。”赵高迈着碎步急匆匆到了近前。
“为何不在孤王身旁候旨。”
“大王,奴才刚好有事。”
嬴政不耐烦听下去:“好了,宣魏缭同孤王共进晚膳。”
“这。”赵高没像往常那样痛快地应答。
嬴政却是兴致颇高:“孤王同他谈论兵法,觉得受益匪浅,很想与他再做彻夜长谈。”
“大王,还是稍候一下再宣吧。”
“怎么,你敢违抗王命?”嬴政收敛起脸上的笑容。
“大王,是王叔子康等人有要事求见。”
“孤王不是在进膳吗?”
“他们言称事情紧急。”
“好吧,宣。”
子康等六七人一同入内,见了嬴政拜毕落座。子康颇含谦意地说:“打扰了大王进膳,罪过。”
“不妨。”嬴政问,“王叔们同来,不知有何大事?”
子康等人其实是赵高鼓动来的,这就是赵高的阴险之处。子康早就对外国的客卿占据高位心存芥蒂,如今可算是抓到了把柄:“大王,水尉郑国他是韩国派来的奸细。”
“何以见得?”嬴政倒是一惊。
“韩国有人来同他联络,落在了我们手中。”
“此话当真?”
“怎敢欺骗大王,”子康言道,“大王可以当面审问。”
嬴政皱起眉头:“竟有此事!那郑国来我大秦修水渠,他身为奸细,又能起何作用?”
“韩人用的是疲秦之计,即让我大秦的青壮劳力用去修渠,便无兵攻韩,使韩国得以苟延残喘。”
“郑国竟然如此用心良苦,可见各国防我大秦,真乃无所不用其极。”嬴政已然动怒。
“大王,应将郑国下狱才是。”子康提议。
“有理。”嬴政传旨,“赵高,晓谕廷尉,将郑国打入大牢。”
“遵旨。”
子康再次进言:“大王,郑国之事说明,外人不会同秦国一心,应将所有客卿悉数赶出秦邦。”
“悉数。”嬴政感到困惑,“这样做是否太过了?”
“大王,您面临最大的国事为扫平六国,您想,那些齐国人、赵国人、楚国人及各国的客卿,在面临他所属国家灭亡的情况下,会和您一心吗?他们必然要为各自国家着想,留在身边都是各国的奸细。”
“这,像李斯等人,对孤王还是忠心耿耿的。”
“那是没到关键时刻,若是大王消灭他的楚国时,他就会倾向楚国了,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嬴政想了再想,觉得子康之言有道理:“却也合情在理,这些客卿无不身居高位,如有异心,对我大秦相当不利。”
“着啊,”子康进一步谏言,“我大秦广有人才,何不用我本国之人,使用客卿总是需要防范。”
嬴政不觉点头。
“大王,这些人全是精英大才,不为我所用,也不能为敌所用。”赵高说出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主意,“把他们全部坑杀!”
嬴政翻翻眼珠,看看赵高,没有立即表明态度。
“杀了可以免除后患。”子康表示赞同。
“这样未免不妥。”嬴政自有他的主张,“李斯等人为我大秦效力多年,全都有功于社稷,无罪诛杀,于我大秦声名有碍,将他们驱逐出境就是了。”
“大王仁爱宽厚。”赵高奉承一句。
“好,此事就交你去执行,孤王还要去迎请母后还宫。”嬴政算是正式下达了命令。
李斯接到驱逐令,有点不敢相信,他站在房中,久久的不语,仿佛是一尊雕像伫立。
魏缭倒是比他想得开:“这就是秦王,如果不这样那倒奇怪了,李大人,遵旨离开吧,没什么可留恋的。”
“我不甘心就这样离去,这里有我的远大志向,唯有与秦王相伴,才能使我的智谋得以发挥。”
“是黄金到哪儿都能发光,没有秦王总还得生存吧。”
“活与活不一样,轰轰烈烈是活,默默无闻也是活,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虚度此生。”李斯坐在了桌前,“临行之际,我要向秦王谏言,让他认识到驱逐客卿是极其错误的行为。”
“于事无补啊。”魏缭不以为然,“而且秦王也未必能看到你的临别谏书,还是不要枉劳笔墨了。”
李斯对魏缭言语不予置评,而是提起笔来,在一方素绢上刷刷点点写起来,他胸中似有喷泉般的话语要倾吐,足足一刻钟才放下手中笔:“先生,愿否过目一阅?”
“李大人不吐不快,只怕是白费力气。”魏缭根本无意观看。
李斯将谏言书装入一个封袋中:“这是秦王特赐的‘火’袋,黄门太监必须立即呈报的。”
“那是老皇历了。”魏缭付之一笑,“而今你已去职被逐,谁还会把它认真对待。”
李斯还是将谏言书交与了传旨太监:“公公,此乃火急谏言,万勿耽搁,尽快呈与大王。”
“放心,咱家明白。”传旨太监走了。
李斯万分留恋地环视着房中的一切,开始打点离去的行囊。
大黄门总管太监赵高,而今是春风得意,整个宫廷几乎就是他一手遮天。此时他在房中品着香茗,小太监为他捶背,煞是舒服享受。传旨太监归来向他复旨:“总管,旨意传到,他们都已立即动身。”
“谅他们也不敢违旨。”赵高看见传旨太监手中有物,“你手里握着的是何物件?”
“总管,是李斯临别时写的谏言书,要我务必转呈大王。”传旨太监询问,“您看,这……”
赵高眼睛一转:“你就交给我吧,我相机呈报大王就是。”
“那就有劳总管了。”
赵高接过谏言书,放在身边的几案上:“没你的事了,你可以下去了。”
“是了。”传旨太监退下。
赵高拿起谏言书,瞧瞧那醒目的偌大火字,不由得发出冷笑。心里说,好个不知进退的李斯,已然是被贬逐的人了,还要热脸贴冷屁股给大王谏言,我给你转呈,我给你丢到茅厕去吧!他起身就向茅厕走去。
迎面,嬴政只带两个从人走来:“赵高,你去何处?”
“啊,大王。”赵高脸上即刻春风满面,“您不是去接太后吗?”
“太后孤王已送至艹〖〗负阳宫。”嬴政看见了赵高手中的谏言书,而且那大大的火字令他瞩目,“何人的谏言书?”
“啊,”赵高有意轻描淡写地说,“是李斯他被逐之后不满,胡乱涂鸦写了一些文字,其实都是负气的发泄,奴才将它丢了就是。”
“孤王倒要看看他是如何发泄怨气。”
“大王,不看也罢。”
嬴政眯起双眼:“这却为何?”
“看后会惹一肚子气。”
“你给我便是。”嬴政一把夺了过来。
赵高讪笑一下。
到了宫室,嬴政迫不及待地打开谏言书,从头看起,看着看着,他便放不下了,书中写道:臣闻大王此番有令,凡客籍官员无论其有功有过尽皆逐之,大错特错尔。昔穆公广求贤德之士,从西戎中选由余,自东楚宛地得百里奚,去宋国迎纳蹇叔,往晋国收录丕豹、公孙支,这些均非秦国人,但穆公任用他们,得并小国二十余,而一举成为霸主。孝公信任卫人商鞅,行变法,易风俗,强国力,拓展疆土千里。惠王用张仪,尽得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取上党,南收汉中,东扼成皋,瓦解了六国合纵图谋。昭王得范睢,强化了国家权力,奠定了大秦霸业根基。以上四位国君,无不得益于客卿之力。如果四位先王,皆如大王短视,放逐客臣,何来国之富强。
大王戴夜明之珠,佩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悬翠凤之旗,架灵皮之鼓。但这些宝物,无一为秦所产,大王为何爱之。凡客卿一律驱逐,是宝物则留之,大王爱的是物轻的是人。泰山不嫌沙土之渺小,方显其伟大,河海不鄙弃细流,方得以渊深。逐走为秦效力的客卿,这岂非将力量送与敌人。以大王之睿智,怎能做此亲痛仇快之事,望大王三思三思再思。
嬴政越看越发坐立不安,他被这谏言书极大地震撼了。迫不及待地连声呼唤:“赵高,赵高快来!”
赵高急步来到:“大王何事?”
“你乘快马,立即将李斯、魏缭等人追回。”
赵高心头一震:“大王这是何意?”
嬴政不满地白他一眼:“遵旨就是,何须多问。”
“大王莫非为驱逐令反悔乎?”
“便是又如何?”
“臣闻丈夫一言驷马难追,何况一国之君,倘若出尔反尔,恐失信于天下臣民,有损大王威望。”
“为王者做错事,难道就不能改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则改,有何不可。”嬴政反问。
赵高见嬴政之意已决,赶紧见风转舵:“大王身为一国之主,竟能躬身自省,实在难得,当为旷古明君。”
“不要给孤王唱高调了,速去追回人才,驱逐客卿的旨意作废。”嬴政正色言道,“你不要拂逆孤王之意。”
“奴才遵旨。”赵高对于李斯重新启用,是如鲠在喉,但他不敢有违嬴政的旨意,而且脸上决不表现出来。
漫漫秋风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细雨,两头骡子和几辆毡车缓缓地行进在秦川古道上。料峭的秋意,失落的情绪,使得并辔向前的李斯和魏缭都缄默无语,充满了无尽的凄苦感。那吱呀吱呀的车轮声,就如同碾轧着李斯的心,他的眼中蒙着一层泪花。想当初满怀凌云壮志前来投奔强秦,为的是一展胸中才华,博个封妻荫子,谁料竟是这般凄苦悲凉被逐出秦国,落魄得就像个囚徒一样,还有何面目回归故国?迎接自己的,那将是何等耻笑的白眼。他越想越觉难堪,也就一步挨一步地向前挪动。
前方显现出一座雄伟的城楼,迎面三个斗大的墨字“临潼关”,分外醒目。出了临潼,离咸阳就更远了,已有百里之遥。李斯叹口气,心中说,看来自己的谏言书并未引起嬴政的注意,仅存的一线希望也彻底破灭了。
身后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同时也传来低哑的喊叫声:“李大人慢走,有大王旨下。”
李斯勒住骡子,回头观看,认出是赵高等十余骑已赶至近前:“赵公公,何故追赶?”
赵高停住坐骑,气喘吁吁:“大王有旨,前旨作废,命你和魏缭先生,即刻返回咸阳。”
“这,”李斯已知谏言书起了作用,心下暗喜,但故作不知,“大王莫非要对我二人治罪?”
“何来治罪之说!”赵高脸上是皮笑肉不笑,“快随咱家回转吧,想来是好事,回宫后自有分晓。”
于是,这一行折转回奔咸阳的官道。李斯也一改方才的低沉抑郁,喜气和愉快洋溢在眼角眉梢。然而,他怎知这一回转也为日后埋下了祸根,正所谓福兮祸所依,从而落下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嬴政手中捏着李斯的谏言书,在屋地上来回踱步,他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真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当赵高将李斯、魏缭带进来时,他完全不顾昔日的礼节,上前拉住李斯的手:“李大人,你的谏言书真是切中要害,言辞犀利,道理明晰,使孤王茅塞顿开,悔之不及。”
李斯心中有几分得意,口中却是一再说:“臣冒昧谏言,幸遇明君,然对大王不恭,应有死罪。”
“卿对秦国有大功,若非你谏言,孤王几乎又失去一位大才。”嬴政走向魏缭,“先生,你不怪孤王吧?”
魏缭屈身欲跪:“为臣怎敢对君王有怨言。”
嬴政搀住魏缭:“先生不要多礼,日后孤王还要常相求教。”
赵高在一旁有意讨好双方:“大王将他二人召回,自当重用,还当赐予相应官职才是。”
“这是自然。”嬴政早已胸有成竹,“李斯,孤王加封你廷尉之职,掌管秦国的刑狱。”
李斯心中乐开了花,自己从无实权的长史,升为地位显赫的廷尉,真是因祸得福啊。他伏地叩首:“谢大王提拔。”
&nbs... -->>
夕阳的余晖洒进甘泉宫的大殿,给庄严肃穆的厅堂涂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色。枝形地灯和黄铜编钟也显得越发古色古香。是进晚膳的时间了,数十种膳食,逐一摆放在嬴政面前的几案上。他举起象牙箸,想了想又放下了。
“赵高。”嬴政左顾右盼后,叫了一声。
“奴才在。”赵高迈着碎步急匆匆到了近前。
“为何不在孤王身旁候旨。”
“大王,奴才刚好有事。”
嬴政不耐烦听下去:“好了,宣魏缭同孤王共进晚膳。”
“这。”赵高没像往常那样痛快地应答。
嬴政却是兴致颇高:“孤王同他谈论兵法,觉得受益匪浅,很想与他再做彻夜长谈。”
“大王,还是稍候一下再宣吧。”
“怎么,你敢违抗王命?”嬴政收敛起脸上的笑容。
“大王,是王叔子康等人有要事求见。”
“孤王不是在进膳吗?”
“他们言称事情紧急。”
“好吧,宣。”
子康等六七人一同入内,见了嬴政拜毕落座。子康颇含谦意地说:“打扰了大王进膳,罪过。”
“不妨。”嬴政问,“王叔们同来,不知有何大事?”
子康等人其实是赵高鼓动来的,这就是赵高的阴险之处。子康早就对外国的客卿占据高位心存芥蒂,如今可算是抓到了把柄:“大王,水尉郑国他是韩国派来的奸细。”
“何以见得?”嬴政倒是一惊。
“韩国有人来同他联络,落在了我们手中。”
“此话当真?”
“怎敢欺骗大王,”子康言道,“大王可以当面审问。”
嬴政皱起眉头:“竟有此事!那郑国来我大秦修水渠,他身为奸细,又能起何作用?”
“韩人用的是疲秦之计,即让我大秦的青壮劳力用去修渠,便无兵攻韩,使韩国得以苟延残喘。”
“郑国竟然如此用心良苦,可见各国防我大秦,真乃无所不用其极。”嬴政已然动怒。
“大王,应将郑国下狱才是。”子康提议。
“有理。”嬴政传旨,“赵高,晓谕廷尉,将郑国打入大牢。”
“遵旨。”
子康再次进言:“大王,郑国之事说明,外人不会同秦国一心,应将所有客卿悉数赶出秦邦。”
“悉数。”嬴政感到困惑,“这样做是否太过了?”
“大王,您面临最大的国事为扫平六国,您想,那些齐国人、赵国人、楚国人及各国的客卿,在面临他所属国家灭亡的情况下,会和您一心吗?他们必然要为各自国家着想,留在身边都是各国的奸细。”
“这,像李斯等人,对孤王还是忠心耿耿的。”
“那是没到关键时刻,若是大王消灭他的楚国时,他就会倾向楚国了,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嬴政想了再想,觉得子康之言有道理:“却也合情在理,这些客卿无不身居高位,如有异心,对我大秦相当不利。”
“着啊,”子康进一步谏言,“我大秦广有人才,何不用我本国之人,使用客卿总是需要防范。”
嬴政不觉点头。
“大王,这些人全是精英大才,不为我所用,也不能为敌所用。”赵高说出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主意,“把他们全部坑杀!”
嬴政翻翻眼珠,看看赵高,没有立即表明态度。
“杀了可以免除后患。”子康表示赞同。
“这样未免不妥。”嬴政自有他的主张,“李斯等人为我大秦效力多年,全都有功于社稷,无罪诛杀,于我大秦声名有碍,将他们驱逐出境就是了。”
“大王仁爱宽厚。”赵高奉承一句。
“好,此事就交你去执行,孤王还要去迎请母后还宫。”嬴政算是正式下达了命令。
李斯接到驱逐令,有点不敢相信,他站在房中,久久的不语,仿佛是一尊雕像伫立。
魏缭倒是比他想得开:“这就是秦王,如果不这样那倒奇怪了,李大人,遵旨离开吧,没什么可留恋的。”
“我不甘心就这样离去,这里有我的远大志向,唯有与秦王相伴,才能使我的智谋得以发挥。”
“是黄金到哪儿都能发光,没有秦王总还得生存吧。”
“活与活不一样,轰轰烈烈是活,默默无闻也是活,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虚度此生。”李斯坐在了桌前,“临行之际,我要向秦王谏言,让他认识到驱逐客卿是极其错误的行为。”
“于事无补啊。”魏缭不以为然,“而且秦王也未必能看到你的临别谏书,还是不要枉劳笔墨了。”
李斯对魏缭言语不予置评,而是提起笔来,在一方素绢上刷刷点点写起来,他胸中似有喷泉般的话语要倾吐,足足一刻钟才放下手中笔:“先生,愿否过目一阅?”
“李大人不吐不快,只怕是白费力气。”魏缭根本无意观看。
李斯将谏言书装入一个封袋中:“这是秦王特赐的‘火’袋,黄门太监必须立即呈报的。”
“那是老皇历了。”魏缭付之一笑,“而今你已去职被逐,谁还会把它认真对待。”
李斯还是将谏言书交与了传旨太监:“公公,此乃火急谏言,万勿耽搁,尽快呈与大王。”
“放心,咱家明白。”传旨太监走了。
李斯万分留恋地环视着房中的一切,开始打点离去的行囊。
大黄门总管太监赵高,而今是春风得意,整个宫廷几乎就是他一手遮天。此时他在房中品着香茗,小太监为他捶背,煞是舒服享受。传旨太监归来向他复旨:“总管,旨意传到,他们都已立即动身。”
“谅他们也不敢违旨。”赵高看见传旨太监手中有物,“你手里握着的是何物件?”
“总管,是李斯临别时写的谏言书,要我务必转呈大王。”传旨太监询问,“您看,这……”
赵高眼睛一转:“你就交给我吧,我相机呈报大王就是。”
“那就有劳总管了。”
赵高接过谏言书,放在身边的几案上:“没你的事了,你可以下去了。”
“是了。”传旨太监退下。
赵高拿起谏言书,瞧瞧那醒目的偌大火字,不由得发出冷笑。心里说,好个不知进退的李斯,已然是被贬逐的人了,还要热脸贴冷屁股给大王谏言,我给你转呈,我给你丢到茅厕去吧!他起身就向茅厕走去。
迎面,嬴政只带两个从人走来:“赵高,你去何处?”
“啊,大王。”赵高脸上即刻春风满面,“您不是去接太后吗?”
“太后孤王已送至艹〖〗负阳宫。”嬴政看见了赵高手中的谏言书,而且那大大的火字令他瞩目,“何人的谏言书?”
“啊,”赵高有意轻描淡写地说,“是李斯他被逐之后不满,胡乱涂鸦写了一些文字,其实都是负气的发泄,奴才将它丢了就是。”
“孤王倒要看看他是如何发泄怨气。”
“大王,不看也罢。”
嬴政眯起双眼:“这却为何?”
“看后会惹一肚子气。”
“你给我便是。”嬴政一把夺了过来。
赵高讪笑一下。
到了宫室,嬴政迫不及待地打开谏言书,从头看起,看着看着,他便放不下了,书中写道:臣闻大王此番有令,凡客籍官员无论其有功有过尽皆逐之,大错特错尔。昔穆公广求贤德之士,从西戎中选由余,自东楚宛地得百里奚,去宋国迎纳蹇叔,往晋国收录丕豹、公孙支,这些均非秦国人,但穆公任用他们,得并小国二十余,而一举成为霸主。孝公信任卫人商鞅,行变法,易风俗,强国力,拓展疆土千里。惠王用张仪,尽得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取上党,南收汉中,东扼成皋,瓦解了六国合纵图谋。昭王得范睢,强化了国家权力,奠定了大秦霸业根基。以上四位国君,无不得益于客卿之力。如果四位先王,皆如大王短视,放逐客臣,何来国之富强。
大王戴夜明之珠,佩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悬翠凤之旗,架灵皮之鼓。但这些宝物,无一为秦所产,大王为何爱之。凡客卿一律驱逐,是宝物则留之,大王爱的是物轻的是人。泰山不嫌沙土之渺小,方显其伟大,河海不鄙弃细流,方得以渊深。逐走为秦效力的客卿,这岂非将力量送与敌人。以大王之睿智,怎能做此亲痛仇快之事,望大王三思三思再思。
嬴政越看越发坐立不安,他被这谏言书极大地震撼了。迫不及待地连声呼唤:“赵高,赵高快来!”
赵高急步来到:“大王何事?”
“你乘快马,立即将李斯、魏缭等人追回。”
赵高心头一震:“大王这是何意?”
嬴政不满地白他一眼:“遵旨就是,何须多问。”
“大王莫非为驱逐令反悔乎?”
“便是又如何?”
“臣闻丈夫一言驷马难追,何况一国之君,倘若出尔反尔,恐失信于天下臣民,有损大王威望。”
“为王者做错事,难道就不能改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则改,有何不可。”嬴政反问。
赵高见嬴政之意已决,赶紧见风转舵:“大王身为一国之主,竟能躬身自省,实在难得,当为旷古明君。”
“不要给孤王唱高调了,速去追回人才,驱逐客卿的旨意作废。”嬴政正色言道,“你不要拂逆孤王之意。”
“奴才遵旨。”赵高对于李斯重新启用,是如鲠在喉,但他不敢有违嬴政的旨意,而且脸上决不表现出来。
漫漫秋风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细雨,两头骡子和几辆毡车缓缓地行进在秦川古道上。料峭的秋意,失落的情绪,使得并辔向前的李斯和魏缭都缄默无语,充满了无尽的凄苦感。那吱呀吱呀的车轮声,就如同碾轧着李斯的心,他的眼中蒙着一层泪花。想当初满怀凌云壮志前来投奔强秦,为的是一展胸中才华,博个封妻荫子,谁料竟是这般凄苦悲凉被逐出秦国,落魄得就像个囚徒一样,还有何面目回归故国?迎接自己的,那将是何等耻笑的白眼。他越想越觉难堪,也就一步挨一步地向前挪动。
前方显现出一座雄伟的城楼,迎面三个斗大的墨字“临潼关”,分外醒目。出了临潼,离咸阳就更远了,已有百里之遥。李斯叹口气,心中说,看来自己的谏言书并未引起嬴政的注意,仅存的一线希望也彻底破灭了。
身后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同时也传来低哑的喊叫声:“李大人慢走,有大王旨下。”
李斯勒住骡子,回头观看,认出是赵高等十余骑已赶至近前:“赵公公,何故追赶?”
赵高停住坐骑,气喘吁吁:“大王有旨,前旨作废,命你和魏缭先生,即刻返回咸阳。”
“这,”李斯已知谏言书起了作用,心下暗喜,但故作不知,“大王莫非要对我二人治罪?”
“何来治罪之说!”赵高脸上是皮笑肉不笑,“快随咱家回转吧,想来是好事,回宫后自有分晓。”
于是,这一行折转回奔咸阳的官道。李斯也一改方才的低沉抑郁,喜气和愉快洋溢在眼角眉梢。然而,他怎知这一回转也为日后埋下了祸根,正所谓福兮祸所依,从而落下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嬴政手中捏着李斯的谏言书,在屋地上来回踱步,他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真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当赵高将李斯、魏缭带进来时,他完全不顾昔日的礼节,上前拉住李斯的手:“李大人,你的谏言书真是切中要害,言辞犀利,道理明晰,使孤王茅塞顿开,悔之不及。”
李斯心中有几分得意,口中却是一再说:“臣冒昧谏言,幸遇明君,然对大王不恭,应有死罪。”
“卿对秦国有大功,若非你谏言,孤王几乎又失去一位大才。”嬴政走向魏缭,“先生,你不怪孤王吧?”
魏缭屈身欲跪:“为臣怎敢对君王有怨言。”
嬴政搀住魏缭:“先生不要多礼,日后孤王还要常相求教。”
赵高在一旁有意讨好双方:“大王将他二人召回,自当重用,还当赐予相应官职才是。”
“这是自然。”嬴政早已胸有成竹,“李斯,孤王加封你廷尉之职,掌管秦国的刑狱。”
李斯心中乐开了花,自己从无实权的长史,升为地位显赫的廷尉,真是因祸得福啊。他伏地叩首:“谢大王提拔。”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