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油菜花开幸福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罗永福选择复读的高中,在皖西南边的一个偏僻小镇上。/p>
四面环山的小镇,只有一条颠簸不平的石子公路与外面的世界相连。因为偏僻,这个小镇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而且由于小镇名字的怪异,知道的人也经常会把它叫错。/p>
听老人讲,小镇最辉煌的历史是1948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候,镇上的涂家祠堂做过一段时间新成立的边区人民政府的驻地。但驻地很快就搬到六安州里去了,小镇也复归往日的平静。/p>
校园依山而建,十几栋红砖黑瓦的平房校舍整齐的排列于绿树丛中。它们既是教室寝室,又是老师们的办公地、生活区。和这一时期其他的农村中学没有二样,连校园围墙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标语,也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p>
那时候的校园,尤其是对于复读班的同学来说,似乎还没有整齐划一的坐在教室里晨读的要求和习惯。/p>
所以每个炊烟四起、雾霭升腾的清晨和黄昏,校园的操场上,校门外的河边,四周的田野山坡,到处都是捧着书本大声诵读或者低声吟读的学子们。/p>
有的同学干脆爬上旁边1oo多米的山坡顶部,在那里对着山川原野大声的诵读着“海燕”!/p>
诵读着“诸子百家、二次大战”!/p>
诵读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p>
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所具有古代书院气质的山区中学,十几年后竟然名声鹊起,一跃成为全国最知名的中学,号称“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p>
每年高考季结束后,来自全国各地数万名落榜生朝圣似的蜂拥而来,在这所“高考监狱”里接受为期一年的全封闭集训。/p>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恐怖校训,也早已取代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政治标语。/p>
跟随复读生们一起涌入的,是数以万计陪读的家长们。/p>
可想而知,一个原生人口不足两千的小镇,也因数万外地人口的涌入,而瞬间的繁华起来。/p>
以教育立镇,财政、投资、民生、就业全部依赖于教育,依赖于一所中学的崛起,在整个中国可能找不到第二个。/p>
罗永福复读的那一年,正是这所中学即将腾飞的前夜。那年高考,这所中学出了创校以来的第一位清华生。/p>
/p>
班主任郑老师5o来岁,很和蔼可亲、瘦高个、带了一副深度眼镜,教几何出身。/p>
他的教学和治学能力在整个地区都是很有名的,今年那个清华生就是出自他的班。所以这次很多同学都是慕名而来投他名下的,罗永福就是其中之一。/p>
“同学们!我跟大家说!”第一节课的开场训话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班主任有没有能力,能不能服众,这个开场白很重要的。/p>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五花马,书中自有千钟粟!是吧!”抬一抬眼镜,这是他的习惯性动作。/p>
“所以我跟你们说,读书很重要!读书对于我们这些农家子弟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是吧,没有第二条路现在这社会!”一边说郑老师一遍自我肯定似的摇了下头。/p>
“我们这个班目前总共6o名同学,每个同学的来路我都很清楚的!有刚刚高考失利的,有从外边打工回来的!有城里的,有乡镇的!是吧!”/p>
“是吧”看来是郑老师的口头禅了。坐在后排的罗永福突然有想笑的感觉,他赶紧捂住嘴,把笑意咽了下去。/p>
“我们到这里来干什么?就是为了读书!为了考大学!”没有再“是吧”。/p>
“那么我们就要做到既来之,则安之!是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讲台上郑老师直起后背,右手庄严的挥了一下,拍到讲台上,以此引起大家... -->>
/p>
罗永福选择复读的高中,在皖西南边的一个偏僻小镇上。/p>
四面环山的小镇,只有一条颠簸不平的石子公路与外面的世界相连。因为偏僻,这个小镇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而且由于小镇名字的怪异,知道的人也经常会把它叫错。/p>
听老人讲,小镇最辉煌的历史是1948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候,镇上的涂家祠堂做过一段时间新成立的边区人民政府的驻地。但驻地很快就搬到六安州里去了,小镇也复归往日的平静。/p>
校园依山而建,十几栋红砖黑瓦的平房校舍整齐的排列于绿树丛中。它们既是教室寝室,又是老师们的办公地、生活区。和这一时期其他的农村中学没有二样,连校园围墙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标语,也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p>
那时候的校园,尤其是对于复读班的同学来说,似乎还没有整齐划一的坐在教室里晨读的要求和习惯。/p>
所以每个炊烟四起、雾霭升腾的清晨和黄昏,校园的操场上,校门外的河边,四周的田野山坡,到处都是捧着书本大声诵读或者低声吟读的学子们。/p>
有的同学干脆爬上旁边1oo多米的山坡顶部,在那里对着山川原野大声的诵读着“海燕”!/p>
诵读着“诸子百家、二次大战”!/p>
诵读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p>
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所具有古代书院气质的山区中学,十几年后竟然名声鹊起,一跃成为全国最知名的中学,号称“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p>
每年高考季结束后,来自全国各地数万名落榜生朝圣似的蜂拥而来,在这所“高考监狱”里接受为期一年的全封闭集训。/p>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恐怖校训,也早已取代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政治标语。/p>
跟随复读生们一起涌入的,是数以万计陪读的家长们。/p>
可想而知,一个原生人口不足两千的小镇,也因数万外地人口的涌入,而瞬间的繁华起来。/p>
以教育立镇,财政、投资、民生、就业全部依赖于教育,依赖于一所中学的崛起,在整个中国可能找不到第二个。/p>
罗永福复读的那一年,正是这所中学即将腾飞的前夜。那年高考,这所中学出了创校以来的第一位清华生。/p>
/p>
班主任郑老师5o来岁,很和蔼可亲、瘦高个、带了一副深度眼镜,教几何出身。/p>
他的教学和治学能力在整个地区都是很有名的,今年那个清华生就是出自他的班。所以这次很多同学都是慕名而来投他名下的,罗永福就是其中之一。/p>
“同学们!我跟大家说!”第一节课的开场训话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班主任有没有能力,能不能服众,这个开场白很重要的。/p>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五花马,书中自有千钟粟!是吧!”抬一抬眼镜,这是他的习惯性动作。/p>
“所以我跟你们说,读书很重要!读书对于我们这些农家子弟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是吧,没有第二条路现在这社会!”一边说郑老师一遍自我肯定似的摇了下头。/p>
“我们这个班目前总共6o名同学,每个同学的来路我都很清楚的!有刚刚高考失利的,有从外边打工回来的!有城里的,有乡镇的!是吧!”/p>
“是吧”看来是郑老师的口头禅了。坐在后排的罗永福突然有想笑的感觉,他赶紧捂住嘴,把笑意咽了下去。/p>
“我们到这里来干什么?就是为了读书!为了考大学!”没有再“是吧”。/p>
“那么我们就要做到既来之,则安之!是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讲台上郑老师直起后背,右手庄严的挥了一下,拍到讲台上,以此引起大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