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名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子本该稳坐龙椅,不要说出现在荡阴了,他一般连皇宫都很少出。这真的有可能吗?
武贤法师陷入了沉思,晋惠帝出现在这里,还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一切的起因,还要从拓跋六修远去北疆收复鲜卑各部,顺便把匈奴揍的哭爹喊娘……之前说起。
名义上,卫玠是被匈奴质子刘聪绑架的。
当这个消息在洛阳传开后,就像是点燃了一个装满了□□的炸药桶,朝廷上下、世家内外全都群情激发,甚至还有太学生组织集体请愿,是可忍孰不可忍,希望朝廷能够对匈奴出兵,不要怂!卫玠绝想不到,他可以重要到这种程度。
但是,这就是事实。
对于世家集团来说,卫玠是刚刚兴起的海外挖金业务的联络人,没了他,谁也无法确定阿李夫妇是否还会那么忠心;
对于文人名士来说,卫玠是清谈界的未来,绑架卫玠,就是对整个圈子的挑衅,是对文人极大的侮辱,今天他们敢绑架卫玠,明天是不是就要绑架王戎了?
至于洛阳太学的学生,他们倒是没有什么利益或者物伤同类的复杂情感,只是单纯的想要声援学长。卫玠几乎是洛阳太学的一个标识,没有他,就不会有如今的洛阳太学,每一个太学生都以能与卫玠同窗为荣,自然不甘卫玠被胡人害到生死未卜,他们要复仇!
卫玠的绑架一事,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社会焦点。
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藩王们最终也主动请缨,希望能与匈奴一战。
朝廷上少数的主和派,之所以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这件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担心成都王和东海王这两个当时进京的王爷要搞事情。
这两位王爷也确实是准备搞事情,但再多的事情都可以等,不会比卫玠更重要。
好吧,这是对于极个别的王爷来说的。
好比楚王世子,也好比成都王。
至于其他王爷,他们只是被逼无奈,一脸的宝宝心里苦.jpg。
成都王,这位晋武帝的幼子,在朝堂上第一次全无保留的马力全开,针对各个藩王不同的个人特色,逐一击破。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就说动他们;不能的就激将;如果连激将都不行,那他还有一些黑暗面的手段可以用来威胁。
反正结果就是,成都王只仅仅花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说服了朝中全部领兵的王爷,先放下成见,共同抗敌。
在朝臣中有人担心朝廷对胡人用兵,会造成洛阳空虚,被“有心人”有机可乘的时候,这些“有心人”们已经主动对晋惠帝上书,表达了渴求与匈奴人一战的血性决心。一个个真的都跟打了鸡血似的,说的那叫一个慷慨激昂、铿锵有力,好像你阻止他们去,就是在阻止他们忠君爱国。
东海王振振有词:“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
我们内部虽有分歧,但是在外敌来临时,也会拧成一股麻花,打的那群胡人连亲妈都不认识!
别觉得所有藩王都是那么不明事理的人,哪怕他们真的不懂事,他们也有脑子,懂得唇亡齿寒这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王爷们内心深处,也都更倾向于先揍的外部的敌人生活不能自理,再解决内部的皇位之争,反正他们是绝对不会让胡人趁机占他们领土的便宜的。
是的,也不知道成都王怎么煽动的,反正对于当时的很多藩王来说,晋朝已经被他们视作了囊中之物,哪怕当下不是,未来也会是。他们自然要看好自己的东西。
从未有哪一次,司马家会如此的团结一心。
大臣们也没有不答应的搭理。既可以不用担心兵源,也可以趁机收拢一下晋武帝之前分散的太过的兵权。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会是个不错的结局,还很有教育意义。
可惜,现实还要继续,好景并不长久。
在战争初期,藩王们确实展现出了极高的战争素养,让人明白了什么叫兄弟间的默契。但那些热血、那些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过去,在当匈奴人已经不再能构成威胁的时候,分分钟就原地蒸发了。
过去还恍若就在眼前,藩王们却已经能毫不犹豫的调转枪头,将利刃对准了自己人。
佛道之争的突然爆发,令京中的局势急转而下,打了很多人一个措手不及。朝廷无力召回大量外在的兵力,藩王们也却纷纷留了一手。
佛道之争所代表的宗教之战,其实就是藩王们角力的缩影。对皇帝的发难,支持自己的信仰,趁机打压政敌……各种好戏轮番上演,目不暇接,只多眨一下眼,就要担心会跟不上接下来的剧情。今天还是盟友,明天就是死敌,翻脸比翻书都快,让人瞠目结舌。
在王济带着昏睡的卫玠离开洛阳之前,京中胶着的局势,已经像是在火上熬煮多时、咕咚咕咚冒泡的热油,只需要一滴水就能引爆京师。
然后,水就来了。
秦王司马柬死了。
这是在卫璪和卫熠等人接到来自魏兴郡的求援消息后,一边点兵,一边命人快马加鞭、日... -->>
天子本该稳坐龙椅,不要说出现在荡阴了,他一般连皇宫都很少出。这真的有可能吗?
武贤法师陷入了沉思,晋惠帝出现在这里,还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一切的起因,还要从拓跋六修远去北疆收复鲜卑各部,顺便把匈奴揍的哭爹喊娘……之前说起。
名义上,卫玠是被匈奴质子刘聪绑架的。
当这个消息在洛阳传开后,就像是点燃了一个装满了□□的炸药桶,朝廷上下、世家内外全都群情激发,甚至还有太学生组织集体请愿,是可忍孰不可忍,希望朝廷能够对匈奴出兵,不要怂!卫玠绝想不到,他可以重要到这种程度。
但是,这就是事实。
对于世家集团来说,卫玠是刚刚兴起的海外挖金业务的联络人,没了他,谁也无法确定阿李夫妇是否还会那么忠心;
对于文人名士来说,卫玠是清谈界的未来,绑架卫玠,就是对整个圈子的挑衅,是对文人极大的侮辱,今天他们敢绑架卫玠,明天是不是就要绑架王戎了?
至于洛阳太学的学生,他们倒是没有什么利益或者物伤同类的复杂情感,只是单纯的想要声援学长。卫玠几乎是洛阳太学的一个标识,没有他,就不会有如今的洛阳太学,每一个太学生都以能与卫玠同窗为荣,自然不甘卫玠被胡人害到生死未卜,他们要复仇!
卫玠的绑架一事,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社会焦点。
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藩王们最终也主动请缨,希望能与匈奴一战。
朝廷上少数的主和派,之所以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这件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担心成都王和东海王这两个当时进京的王爷要搞事情。
这两位王爷也确实是准备搞事情,但再多的事情都可以等,不会比卫玠更重要。
好吧,这是对于极个别的王爷来说的。
好比楚王世子,也好比成都王。
至于其他王爷,他们只是被逼无奈,一脸的宝宝心里苦.jpg。
成都王,这位晋武帝的幼子,在朝堂上第一次全无保留的马力全开,针对各个藩王不同的个人特色,逐一击破。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就说动他们;不能的就激将;如果连激将都不行,那他还有一些黑暗面的手段可以用来威胁。
反正结果就是,成都王只仅仅花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说服了朝中全部领兵的王爷,先放下成见,共同抗敌。
在朝臣中有人担心朝廷对胡人用兵,会造成洛阳空虚,被“有心人”有机可乘的时候,这些“有心人”们已经主动对晋惠帝上书,表达了渴求与匈奴人一战的血性决心。一个个真的都跟打了鸡血似的,说的那叫一个慷慨激昂、铿锵有力,好像你阻止他们去,就是在阻止他们忠君爱国。
东海王振振有词:“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
我们内部虽有分歧,但是在外敌来临时,也会拧成一股麻花,打的那群胡人连亲妈都不认识!
别觉得所有藩王都是那么不明事理的人,哪怕他们真的不懂事,他们也有脑子,懂得唇亡齿寒这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王爷们内心深处,也都更倾向于先揍的外部的敌人生活不能自理,再解决内部的皇位之争,反正他们是绝对不会让胡人趁机占他们领土的便宜的。
是的,也不知道成都王怎么煽动的,反正对于当时的很多藩王来说,晋朝已经被他们视作了囊中之物,哪怕当下不是,未来也会是。他们自然要看好自己的东西。
从未有哪一次,司马家会如此的团结一心。
大臣们也没有不答应的搭理。既可以不用担心兵源,也可以趁机收拢一下晋武帝之前分散的太过的兵权。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会是个不错的结局,还很有教育意义。
可惜,现实还要继续,好景并不长久。
在战争初期,藩王们确实展现出了极高的战争素养,让人明白了什么叫兄弟间的默契。但那些热血、那些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过去,在当匈奴人已经不再能构成威胁的时候,分分钟就原地蒸发了。
过去还恍若就在眼前,藩王们却已经能毫不犹豫的调转枪头,将利刃对准了自己人。
佛道之争的突然爆发,令京中的局势急转而下,打了很多人一个措手不及。朝廷无力召回大量外在的兵力,藩王们也却纷纷留了一手。
佛道之争所代表的宗教之战,其实就是藩王们角力的缩影。对皇帝的发难,支持自己的信仰,趁机打压政敌……各种好戏轮番上演,目不暇接,只多眨一下眼,就要担心会跟不上接下来的剧情。今天还是盟友,明天就是死敌,翻脸比翻书都快,让人瞠目结舌。
在王济带着昏睡的卫玠离开洛阳之前,京中胶着的局势,已经像是在火上熬煮多时、咕咚咕咚冒泡的热油,只需要一滴水就能引爆京师。
然后,水就来了。
秦王司马柬死了。
这是在卫璪和卫熠等人接到来自魏兴郡的求援消息后,一边点兵,一边命人快马加鞭、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