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断臂方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没有擒得吐族一兵一马,甚至连骚扰打击西吐犯军的任何一场小战事也不曾有过,直气得眼冒金星!更闻听王轨禀报,身兼征敌元帅、命负军国重任的太子置敌兵于不顾,却听凭郑译、王端二人摆布,在军帐中操练乐舞、饮酒赋诗通宵达旦的实情,早已脸色青紫、怒火喷发了。
他责令左右立即拿太子上殿,当众狠狠地杖挞五十军棍,并诏令太子身边所有的心腹僚属尽皆削官除名!只因气怒过度,武帝原本恢复一些的病体又骤然复发了。
待陛下稍稍恢复一些后,王轨等人恐怕太子终究记恨此事,便据吐谷浑之事联名上疏,奏陈太子无令无德、不堪重用,言外之意请陛下考虑改立储君。
杨坚此时正好从青州回京探亲,闻听夫人独孤迦罗叙说此事后不觉大惊。一面亲到郑译府上慰问了一番,详细问明一番情形,一面匆匆寻到来和府上商议营救之策:“来大夫,我在青州闻听太子率兵西征,而辅佐太子的竟是王轨、孝伯二人时,我当时就捏了一把汗:太子此番出兵,不败而归是最好的结果了。幼主不死在外面,也算他王轨心内还有陛下。但此番西征,太子建功立勋的希望微之甚微!”来和道:“郑大夫在军中与乌丸轨两人交恶,若不是众人拦着,差点出了人命。这次,太子其实是吃了郑大夫的亏了。”杨坚冷笑道:“即令没有郑大夫与乌丸轨的交恶,太子此番出征也决无大捷凯旋之理。一万多大军数月西征,无分毫功勋而返,太子虽有阵前轻视军务之责,却已身受杖策,郑大夫等人也被除官。寻根究底起来,那乌丸轨和孝伯二人深受陛下重托辅佐太子讨敌,他们数月竟连对敌国的一点骚扰也没有,作为决断军事进退的辅将,二人未受任何惩处和责备,又不肯主动引咎自责倒也罢了,若再据此弹劾太子,也实在有些天理不公了吧?”来和道:“隋公所言有理。我等原想为太子辩解一番的,只是陛下正在雷霆之中,担心陛下不仅不听,反而更会迁怒连累太子。这样吧,明天我和隋公的亲家长孙将军一起私下觐见陛下,为太子申辩。”第二天,武帝单独召见了来和与长孙览二人。
武帝的脸色看上去显得苍黄憔悴,来和觉得有些心酸:自陛下亲政以来,勤政克己,多次御驾征讨,亲临前线,自南征发病后龙体一直虚弱。原想太子能率军西伐而历练一番,不意竟是这般一个结果!如何能不令他忧愤交集?因只有君臣三人,武帝赐来和与长孙览二人坐下说话。
来和奏道:“陛下,臣从未有过私下议论朝臣的例子。有些话,臣与长孙将军原应在朝议奏禀给陛下的,因怕话有闪失会连累他人,斟酌再三,才与长孙将军请求私下奏禀陛下。”武帝挥挥手:“来卿,长孙将军,有话但请直言。”来和道:“陛下,臣不想背后猜疑别人。臣只不明白:太子此番率军西征,陛下原将兵事进退之权尽付乌丸轨、孝伯二人决断的。太子年幼,又从未有过单独带兵的经历,何以太子因大军无功退兵而大受杖笞,而二公竟未受分毫责罚?”长孙览也奏道:“陛下,来大夫所言有理。臣等心下疑惑,即令太子有玩忽军务之责,而进退兵事却在二公。乌丸大将军素有常胜将军之称,一万二千大军西征数月未得敌兵一马一卒,若说得失功过尽在太子一人,臣以为于理只怕也说不大通。”其实,不用两位明奏,武帝也情知原委:太子率军西征无功而返,虽有他自己不争气的一面,也有因党争所累的缘故。此时听两位为他辩护,不觉又恼怒起来:“二卿不要再为太子辩解了。朕杖笞太子并不只是因他无功而返之故。身为大周储君、大军元帅,不知身肩朝廷国家、江山社稷的天大干系,竟然在帅帐军营中通宵达旦地鼓乐醺饮。这样的太子,这样的储君,死了又有何足惜?”来和与长孙将军闻言直惊得七魂出窍:原是受隋公之托,替太子辩解一番来的,这下岂不更累害了太子?两人扑通一下跪在地上,流泪叩请陛下念及太子年纪尚小,不知世事险恶。请陛下今后多让太子历练磨砺,太子自然情知江山社稷的沉重,等等。末了,两人竟哽咽泗涕、泣不成声了。
陛下见他们如此为太子哀求,长叹了一口气,亲自扶起二公,再次赐座道:“二卿快请起来。朕不是怪你们,朕是恨太子身兼朝廷江山之重,却如此不知争气啊。”二人谢恩时,见一向威厉的陛下眼中闪着泪光,显出从未有过的无奈和虚弱阅览了王轨等人联名上疏的奏折后,武帝将孝伯召到小书房:“公卿,太子此番西征之举,作为一国储君,实令文武众臣失望。朕今天请公直言无讳:以公之见,朕若废掉现太子,当改立何人合适?”宇文孝伯望着陛下高深莫测的脸,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见孝伯沉默不语,武帝又道:“公卿,朕的帝位原是两位皇兄所传,若为大周江山长久之计,诸子中无有堪当大任的,是否仍当传位于诸王兄弟的好?”孝伯正欲答言,蓦然记起这个话题乃帝王大忌,一时脸色煞白,结结巴巴地答道:“陛下,此乃陛下家事,臣、臣、不敢妄言。”武帝沉默了一会儿道:“朕废掉太子,若论兄弟长幼之序和雄才大略,应当立五弟齐王为太弟。公卿以为,凭齐王的禀赋圣质,可否担当得了大任呢?”孝伯觉得自己的背上开始冷汗横流了:“陛下天纵英明,胸中自有经纬”武帝转身望着殿外的天空说:“自朕亲政以来,旧日要臣中,唯有齐王一人,朕却升他为三公之首的大冢宰。朕不仅是为安抚手足兄弟之故,也因齐王确有雄才大略,与公卿兄弟二人和乌丸轨大夫一样,皆是我大周不可多得的辅弼良臣啊。”孝伯忙道:“此乃陛下的宽宏厚德。”武帝道:“错!非是朕更看重兄弟情义,朕更为江山社稷而虑。朕的兄弟诸王眼下旗鼓相当,各有长短。加上还有闵帝儿子康儿,世宗明帝的长子贤儿两人。贤儿天纵过人,朕的皇位原是他父皇所传,本当还嗣于他。可是康儿一直又是太祖嫡子嫡孙,他又能服气吗?还有,朕的诸王兄弟和侄儿们,个个也都是天纵过人,哪个都有过人之处,可个个也都有不足之处。而且朕思量过了,无论立嗣哪个,恐怕都会有人不服,最终有可能酿成诸王争重之变!朕今启用太子,毕竟朕能以父子身份格外严厉教导于他,眼下太子虽说声德未闻,可毕竟还是最肯听朕一个人的啊!”孝伯觉得自己全身有些战栗发冷了。
“卿公,历朝灭国之祸,多从手足骨肉的相互争重开始生出动变之乱,以致外敌乘虚而入告终的!晋朝八王之乱的覆辙,决不能在我大周重演。如此,公从朕的位置所虑,又当如何定夺方为万全?”武帝继续说。
宇文孝伯满脸大汗地说:“陛下,臣、臣明白了”武帝继续说:“公卿,朕与公自幼亲如手足,患难与共。朕虽侥幸位登九五至尊,却是高处不胜寒啊。又兼国事家事内忧外患,万机之重缠得朕喘气的机会都不敢有。怎么比得你我兄弟旧日当年,每日朝夕相处,无话不谈。虽有万千烦忧惊险,毕竟相互激励。唉!如今不是朕远了公,实在是公平素不肯常来与朕排解忧烦了。”孝伯此时才感到愧悔难当:当初陛下册定太子后,曾郑重托付自己辅佐教导太子。
这些年来,自己只因担心外戚势力过重,又因与杨坚一党旧有嫌隙,故而不仅未能尽心尽职,反而和齐王等人一起屡屡上奏太子的不堪大任,实际上是一直希望陛下终究能改立有雄才大略的齐王为储,以此扳倒杨坚。结果,不仅不能体谅陛下的苦衷,有时甚至连“投鼠忌器”都顾不得了!再思量前不久的吐谷浑之征,自己和乌丸将军辅佐幼主出征敌域数月,因有私心,实在并未全力辅弼太子。天纵英明的陛下什么底里看不透?然而却只对太子一人大加杖笞,又削去了太子东宫官属郑译等人的官职,而对自己和王轨将军竟连半点不满都未流露。
这里面不仅有陛下顾惜自己和王轨的脸面,更有陛下珍重情义的意思在内啊!此番的君臣交心,宇文孝伯决计从今往后全力辅佐和教诲太子,再不能有负陛下的重托和恩情了。
没有擒得吐族一兵一马,甚至连骚扰打击西吐犯军的任何一场小战事也不曾有过,直气得眼冒金星!更闻听王轨禀报,身兼征敌元帅、命负军国重任的太子置敌兵于不顾,却听凭郑译、王端二人摆布,在军帐中操练乐舞、饮酒赋诗通宵达旦的实情,早已脸色青紫、怒火喷发了。
他责令左右立即拿太子上殿,当众狠狠地杖挞五十军棍,并诏令太子身边所有的心腹僚属尽皆削官除名!只因气怒过度,武帝原本恢复一些的病体又骤然复发了。
待陛下稍稍恢复一些后,王轨等人恐怕太子终究记恨此事,便据吐谷浑之事联名上疏,奏陈太子无令无德、不堪重用,言外之意请陛下考虑改立储君。
杨坚此时正好从青州回京探亲,闻听夫人独孤迦罗叙说此事后不觉大惊。一面亲到郑译府上慰问了一番,详细问明一番情形,一面匆匆寻到来和府上商议营救之策:“来大夫,我在青州闻听太子率兵西征,而辅佐太子的竟是王轨、孝伯二人时,我当时就捏了一把汗:太子此番出兵,不败而归是最好的结果了。幼主不死在外面,也算他王轨心内还有陛下。但此番西征,太子建功立勋的希望微之甚微!”来和道:“郑大夫在军中与乌丸轨两人交恶,若不是众人拦着,差点出了人命。这次,太子其实是吃了郑大夫的亏了。”杨坚冷笑道:“即令没有郑大夫与乌丸轨的交恶,太子此番出征也决无大捷凯旋之理。一万多大军数月西征,无分毫功勋而返,太子虽有阵前轻视军务之责,却已身受杖策,郑大夫等人也被除官。寻根究底起来,那乌丸轨和孝伯二人深受陛下重托辅佐太子讨敌,他们数月竟连对敌国的一点骚扰也没有,作为决断军事进退的辅将,二人未受任何惩处和责备,又不肯主动引咎自责倒也罢了,若再据此弹劾太子,也实在有些天理不公了吧?”来和道:“隋公所言有理。我等原想为太子辩解一番的,只是陛下正在雷霆之中,担心陛下不仅不听,反而更会迁怒连累太子。这样吧,明天我和隋公的亲家长孙将军一起私下觐见陛下,为太子申辩。”第二天,武帝单独召见了来和与长孙览二人。
武帝的脸色看上去显得苍黄憔悴,来和觉得有些心酸:自陛下亲政以来,勤政克己,多次御驾征讨,亲临前线,自南征发病后龙体一直虚弱。原想太子能率军西伐而历练一番,不意竟是这般一个结果!如何能不令他忧愤交集?因只有君臣三人,武帝赐来和与长孙览二人坐下说话。
来和奏道:“陛下,臣从未有过私下议论朝臣的例子。有些话,臣与长孙将军原应在朝议奏禀给陛下的,因怕话有闪失会连累他人,斟酌再三,才与长孙将军请求私下奏禀陛下。”武帝挥挥手:“来卿,长孙将军,有话但请直言。”来和道:“陛下,臣不想背后猜疑别人。臣只不明白:太子此番率军西征,陛下原将兵事进退之权尽付乌丸轨、孝伯二人决断的。太子年幼,又从未有过单独带兵的经历,何以太子因大军无功退兵而大受杖笞,而二公竟未受分毫责罚?”长孙览也奏道:“陛下,来大夫所言有理。臣等心下疑惑,即令太子有玩忽军务之责,而进退兵事却在二公。乌丸大将军素有常胜将军之称,一万二千大军西征数月未得敌兵一马一卒,若说得失功过尽在太子一人,臣以为于理只怕也说不大通。”其实,不用两位明奏,武帝也情知原委:太子率军西征无功而返,虽有他自己不争气的一面,也有因党争所累的缘故。此时听两位为他辩护,不觉又恼怒起来:“二卿不要再为太子辩解了。朕杖笞太子并不只是因他无功而返之故。身为大周储君、大军元帅,不知身肩朝廷国家、江山社稷的天大干系,竟然在帅帐军营中通宵达旦地鼓乐醺饮。这样的太子,这样的储君,死了又有何足惜?”来和与长孙将军闻言直惊得七魂出窍:原是受隋公之托,替太子辩解一番来的,这下岂不更累害了太子?两人扑通一下跪在地上,流泪叩请陛下念及太子年纪尚小,不知世事险恶。请陛下今后多让太子历练磨砺,太子自然情知江山社稷的沉重,等等。末了,两人竟哽咽泗涕、泣不成声了。
陛下见他们如此为太子哀求,长叹了一口气,亲自扶起二公,再次赐座道:“二卿快请起来。朕不是怪你们,朕是恨太子身兼朝廷江山之重,却如此不知争气啊。”二人谢恩时,见一向威厉的陛下眼中闪着泪光,显出从未有过的无奈和虚弱阅览了王轨等人联名上疏的奏折后,武帝将孝伯召到小书房:“公卿,太子此番西征之举,作为一国储君,实令文武众臣失望。朕今天请公直言无讳:以公之见,朕若废掉现太子,当改立何人合适?”宇文孝伯望着陛下高深莫测的脸,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见孝伯沉默不语,武帝又道:“公卿,朕的帝位原是两位皇兄所传,若为大周江山长久之计,诸子中无有堪当大任的,是否仍当传位于诸王兄弟的好?”孝伯正欲答言,蓦然记起这个话题乃帝王大忌,一时脸色煞白,结结巴巴地答道:“陛下,此乃陛下家事,臣、臣、不敢妄言。”武帝沉默了一会儿道:“朕废掉太子,若论兄弟长幼之序和雄才大略,应当立五弟齐王为太弟。公卿以为,凭齐王的禀赋圣质,可否担当得了大任呢?”孝伯觉得自己的背上开始冷汗横流了:“陛下天纵英明,胸中自有经纬”武帝转身望着殿外的天空说:“自朕亲政以来,旧日要臣中,唯有齐王一人,朕却升他为三公之首的大冢宰。朕不仅是为安抚手足兄弟之故,也因齐王确有雄才大略,与公卿兄弟二人和乌丸轨大夫一样,皆是我大周不可多得的辅弼良臣啊。”孝伯忙道:“此乃陛下的宽宏厚德。”武帝道:“错!非是朕更看重兄弟情义,朕更为江山社稷而虑。朕的兄弟诸王眼下旗鼓相当,各有长短。加上还有闵帝儿子康儿,世宗明帝的长子贤儿两人。贤儿天纵过人,朕的皇位原是他父皇所传,本当还嗣于他。可是康儿一直又是太祖嫡子嫡孙,他又能服气吗?还有,朕的诸王兄弟和侄儿们,个个也都是天纵过人,哪个都有过人之处,可个个也都有不足之处。而且朕思量过了,无论立嗣哪个,恐怕都会有人不服,最终有可能酿成诸王争重之变!朕今启用太子,毕竟朕能以父子身份格外严厉教导于他,眼下太子虽说声德未闻,可毕竟还是最肯听朕一个人的啊!”孝伯觉得自己全身有些战栗发冷了。
“卿公,历朝灭国之祸,多从手足骨肉的相互争重开始生出动变之乱,以致外敌乘虚而入告终的!晋朝八王之乱的覆辙,决不能在我大周重演。如此,公从朕的位置所虑,又当如何定夺方为万全?”武帝继续说。
宇文孝伯满脸大汗地说:“陛下,臣、臣明白了”武帝继续说:“公卿,朕与公自幼亲如手足,患难与共。朕虽侥幸位登九五至尊,却是高处不胜寒啊。又兼国事家事内忧外患,万机之重缠得朕喘气的机会都不敢有。怎么比得你我兄弟旧日当年,每日朝夕相处,无话不谈。虽有万千烦忧惊险,毕竟相互激励。唉!如今不是朕远了公,实在是公平素不肯常来与朕排解忧烦了。”孝伯此时才感到愧悔难当:当初陛下册定太子后,曾郑重托付自己辅佐教导太子。
这些年来,自己只因担心外戚势力过重,又因与杨坚一党旧有嫌隙,故而不仅未能尽心尽职,反而和齐王等人一起屡屡上奏太子的不堪大任,实际上是一直希望陛下终究能改立有雄才大略的齐王为储,以此扳倒杨坚。结果,不仅不能体谅陛下的苦衷,有时甚至连“投鼠忌器”都顾不得了!再思量前不久的吐谷浑之征,自己和乌丸将军辅佐幼主出征敌域数月,因有私心,实在并未全力辅弼太子。天纵英明的陛下什么底里看不透?然而却只对太子一人大加杖笞,又削去了太子东宫官属郑译等人的官职,而对自己和王轨将军竟连半点不满都未流露。
这里面不仅有陛下顾惜自己和王轨的脸面,更有陛下珍重情义的意思在内啊!此番的君臣交心,宇文孝伯决计从今往后全力辅佐和教诲太子,再不能有负陛下的重托和恩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