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我在现代留过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安抚了群臣后,赵煦就知道,该给他们熬鸡汤了。
鸡汤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必需品。
它就像盐一样,是不可或缺之物。
只是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绪,赵煦就指着沙盘上的那一百二十九坊说道:“朕闻赵韩王(赵普)曾言:治大国如烹小鲜。”
“也曾听人说过愚公移山的故事。”
“礼记有云,盘之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汴京固大,其弊故多,然则朕与卿等同心协力,一日除一小弊,一岁必可除一大弊!”
“汴京一百二十九坊,一月一坊,则十岁可以令汴京焕然一新。”
赵煦说着说着,就慷慨起来,声音也拔高了几分。
他知道自己的劣势,也明白自己的优势所在。
都是一个点——年少。
年纪太小,难以服众,也难以让人信服。
尤其是那些远离他身边,甚至都见不到他的官员,是不大可能因为传说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就傻兮兮的对一个压根不知道底细和能力的小皇帝奉献什么忠诚。
但反过来,这却是他最大的优势所在。
他年少,只要证明他有动力,也有决心去做某个事情。
那么大臣们一旦愿意跟随,那么就不会有人轻易放弃和丢队。
因为时间站在他这边。
以历代大宋天子的正常寿元估算,未来可见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个天下应该都是他说了算。
而赵煦还在现代的校园里,参加过一些竞选活动。
演讲能力,其实已经被锻炼出来了。
只是他一直忍耐着,很少使用。
如今,是一个恰当的时机。
赵煦恰当的拿出了在现代锻炼出来的演讲能力。
于是,他不是单纯的说话。
而是掺入了许多他在现代锻炼来的技巧。
声音、语气、腔调,还有身体语言以及最重要的眼神交流。
都被他运用起来。
所以他说话的时候是看着在他面前的经筵官们,对着这些大臣的眼睛,用着尽可能真诚的眼神,与他们沟通、交流,及时做出反馈。
而他的年纪,成了他最好的BUFF。
哪里有士大夫可以抵抗,一个少年天子,用着热忱、真诚的眼神,说着圣人道理,抒发着自己的志向和目标呢?
范纯仁是最先被感动的。
然后是程颐、苏辙、吕大防……
群臣纷纷拜道:“陛下大志,臣等唯尽死辅佐!”
伴读们也都俯首膜拜。
赵煦上前一步,伸出自己稚嫩的小手,亲自将这些大臣一一扶起来。
作秀和表演,他是顶尖的。
等他将最后一个人扶起来,他就满含真诚的对着所有人说道:“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又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孔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群臣只觉脑瓜子嗡嗡一响,就集体匍匐,哪怕是最小的那个伴读,也膜拜在地,答道:“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这是礼记的原文。
没有人会记错的。
同时,这也是礼记最重要的篇章《大学》一篇之中最重要的一段。
直接引出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圣人大道。
礼记原文直接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为国人交,止于信。
于是,进而引出君子有大道,在大道在忠信,生财亦有大道,大道在义利。
但对赵煦来说,所有的这一切,整篇礼记大学篇,都可以被浓缩成一句话。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为了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朕将抱着朕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大无畏精神!勇敢的无所不用其极的只为了增长财富,振兴国家。
即使为之点燃世界的战火,让千百万人殒命,也在所不惜。
因为这是圣人教的。
特意在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大道理前点名的。
至于你要说,圣人的本意不是如此。
那么请问,当今之世,谁能知晓圣人本意?
当今大宋天下的士林,早就不是汉唐时代的‘六经注我’了。
那个时代的人们,才需要去学那些大学阀的经义注疏,只有学习了大学阀们的经义注疏,才能践行圣人道义和自身抱负。
现在的大宋,已经进入了被现代人称为‘我注六经’的时代。
个人可以直接和圣人跨越时空进行交流。
用我的思想,来让圣人大道再次伟大。
所以,这是一个没有绝对权威的时代,是一个所有人都可以解释圣人的时代。
所以,苏轼可以堂而皇之的科举考场上,瞎编胡造出一篇《论刑赏之忠厚》。
所以,王安石可以堂而皇之的建立荆公新学,将孔孟的文章,用来给新法背书。
和尚摸得,贫道也摸得,朕当然也摸得。
所以,赵煦微笑着抬起手:“朕自当与卿等及天下约法!”
所有人的脑瓜子,再次嗡嗡嗡的响起来。
约法?!
每个人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汉高祖刘邦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的故事。
因为,汉高祖和关中百姓约法三章的时候,他还只是汉王。
约法的对象,也只是百姓,而非大臣。
那么,谁在身为天子时,与大臣约法,天下约法?
向上追溯!
三坟五典的时代,那遥远的三代时期。
盘庚迁都,与群臣,与百姓立约——那个时候,称为誓。
几乎每个人,都能想起这个事情。
因为这是刻在士大夫们记忆深处的思想钢印。
盘庚许下宏大的愿景,召集大臣,训诫他们,也鞭策他们。
他召集百姓,说明迁都的理由,许下美好的未来。
于是,商代的先民,追随盘庚,迁都于殷,让商室基业再次振兴。
对士大夫们来说,殷商能王天下八百年,功劳泰半在盘庚。
于是,人人屏息凝神,竖起耳朵,恭敬的听着面前这个少年天子对他们许下宏伟的蓝图。
“朕将与卿等,为汴京更始而同心协力,以十年为期,将汴京今日诸般弊端,一一去除。”
“在朕眼中,十年之后的汴京城,当道路整洁,当治安肃然,当人有所业,二十年、三十年后,当民有所居,老有所依,幼有所教。”
赵煦缓缓说着,描绘着他构造的未来。
当然,这是一个理想国。
或许,他有生之年都看不到。
可这并不妨碍他描述出来。
因为他真的见过!
而且,也一定能实现!
只要认真学习带英的大缺大德和可持续的固泽而渔。
说不定,有生之年甚至可以实现!
群臣听着,眼中闪着光。
他们很容易就想到了孔子对理想国的描述,也是无数人一生追求的地方: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老有所养,幼有所教……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天子将之简化成,人有所业,民有所居,老有所依,幼有所教。
十年之后就可以看到初步成果?
群臣想着,有些激动,因为十年不算太远,他们应该都能看到。
同时又有些怀疑。
能做到吗?怎么做到?靠什么?
虽然士大夫们嘴上不承认,可他们心里面清楚,这个世界是物质的。
&... -->>
安抚了群臣后,赵煦就知道,该给他们熬鸡汤了。
鸡汤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必需品。
它就像盐一样,是不可或缺之物。
只是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绪,赵煦就指着沙盘上的那一百二十九坊说道:“朕闻赵韩王(赵普)曾言:治大国如烹小鲜。”
“也曾听人说过愚公移山的故事。”
“礼记有云,盘之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汴京固大,其弊故多,然则朕与卿等同心协力,一日除一小弊,一岁必可除一大弊!”
“汴京一百二十九坊,一月一坊,则十岁可以令汴京焕然一新。”
赵煦说着说着,就慷慨起来,声音也拔高了几分。
他知道自己的劣势,也明白自己的优势所在。
都是一个点——年少。
年纪太小,难以服众,也难以让人信服。
尤其是那些远离他身边,甚至都见不到他的官员,是不大可能因为传说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就傻兮兮的对一个压根不知道底细和能力的小皇帝奉献什么忠诚。
但反过来,这却是他最大的优势所在。
他年少,只要证明他有动力,也有决心去做某个事情。
那么大臣们一旦愿意跟随,那么就不会有人轻易放弃和丢队。
因为时间站在他这边。
以历代大宋天子的正常寿元估算,未来可见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个天下应该都是他说了算。
而赵煦还在现代的校园里,参加过一些竞选活动。
演讲能力,其实已经被锻炼出来了。
只是他一直忍耐着,很少使用。
如今,是一个恰当的时机。
赵煦恰当的拿出了在现代锻炼出来的演讲能力。
于是,他不是单纯的说话。
而是掺入了许多他在现代锻炼来的技巧。
声音、语气、腔调,还有身体语言以及最重要的眼神交流。
都被他运用起来。
所以他说话的时候是看着在他面前的经筵官们,对着这些大臣的眼睛,用着尽可能真诚的眼神,与他们沟通、交流,及时做出反馈。
而他的年纪,成了他最好的BUFF。
哪里有士大夫可以抵抗,一个少年天子,用着热忱、真诚的眼神,说着圣人道理,抒发着自己的志向和目标呢?
范纯仁是最先被感动的。
然后是程颐、苏辙、吕大防……
群臣纷纷拜道:“陛下大志,臣等唯尽死辅佐!”
伴读们也都俯首膜拜。
赵煦上前一步,伸出自己稚嫩的小手,亲自将这些大臣一一扶起来。
作秀和表演,他是顶尖的。
等他将最后一个人扶起来,他就满含真诚的对着所有人说道:“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又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孔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群臣只觉脑瓜子嗡嗡一响,就集体匍匐,哪怕是最小的那个伴读,也膜拜在地,答道:“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这是礼记的原文。
没有人会记错的。
同时,这也是礼记最重要的篇章《大学》一篇之中最重要的一段。
直接引出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圣人大道。
礼记原文直接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为国人交,止于信。
于是,进而引出君子有大道,在大道在忠信,生财亦有大道,大道在义利。
但对赵煦来说,所有的这一切,整篇礼记大学篇,都可以被浓缩成一句话。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为了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朕将抱着朕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大无畏精神!勇敢的无所不用其极的只为了增长财富,振兴国家。
即使为之点燃世界的战火,让千百万人殒命,也在所不惜。
因为这是圣人教的。
特意在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大道理前点名的。
至于你要说,圣人的本意不是如此。
那么请问,当今之世,谁能知晓圣人本意?
当今大宋天下的士林,早就不是汉唐时代的‘六经注我’了。
那个时代的人们,才需要去学那些大学阀的经义注疏,只有学习了大学阀们的经义注疏,才能践行圣人道义和自身抱负。
现在的大宋,已经进入了被现代人称为‘我注六经’的时代。
个人可以直接和圣人跨越时空进行交流。
用我的思想,来让圣人大道再次伟大。
所以,这是一个没有绝对权威的时代,是一个所有人都可以解释圣人的时代。
所以,苏轼可以堂而皇之的科举考场上,瞎编胡造出一篇《论刑赏之忠厚》。
所以,王安石可以堂而皇之的建立荆公新学,将孔孟的文章,用来给新法背书。
和尚摸得,贫道也摸得,朕当然也摸得。
所以,赵煦微笑着抬起手:“朕自当与卿等及天下约法!”
所有人的脑瓜子,再次嗡嗡嗡的响起来。
约法?!
每个人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汉高祖刘邦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的故事。
因为,汉高祖和关中百姓约法三章的时候,他还只是汉王。
约法的对象,也只是百姓,而非大臣。
那么,谁在身为天子时,与大臣约法,天下约法?
向上追溯!
三坟五典的时代,那遥远的三代时期。
盘庚迁都,与群臣,与百姓立约——那个时候,称为誓。
几乎每个人,都能想起这个事情。
因为这是刻在士大夫们记忆深处的思想钢印。
盘庚许下宏大的愿景,召集大臣,训诫他们,也鞭策他们。
他召集百姓,说明迁都的理由,许下美好的未来。
于是,商代的先民,追随盘庚,迁都于殷,让商室基业再次振兴。
对士大夫们来说,殷商能王天下八百年,功劳泰半在盘庚。
于是,人人屏息凝神,竖起耳朵,恭敬的听着面前这个少年天子对他们许下宏伟的蓝图。
“朕将与卿等,为汴京更始而同心协力,以十年为期,将汴京今日诸般弊端,一一去除。”
“在朕眼中,十年之后的汴京城,当道路整洁,当治安肃然,当人有所业,二十年、三十年后,当民有所居,老有所依,幼有所教。”
赵煦缓缓说着,描绘着他构造的未来。
当然,这是一个理想国。
或许,他有生之年都看不到。
可这并不妨碍他描述出来。
因为他真的见过!
而且,也一定能实现!
只要认真学习带英的大缺大德和可持续的固泽而渔。
说不定,有生之年甚至可以实现!
群臣听着,眼中闪着光。
他们很容易就想到了孔子对理想国的描述,也是无数人一生追求的地方: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老有所养,幼有所教……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天子将之简化成,人有所业,民有所居,老有所依,幼有所教。
十年之后就可以看到初步成果?
群臣想着,有些激动,因为十年不算太远,他们应该都能看到。
同时又有些怀疑。
能做到吗?怎么做到?靠什么?
虽然士大夫们嘴上不承认,可他们心里面清楚,这个世界是物质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