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金光闪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金光振是3月11日到舅舅马月久家的。因为这一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农村人认为是个好日子,所以马月梅便让金光振选择这一天出发去舅舅家。
瓦片是传统民居的重要建筑材料,它与砖石木在不同的墙面聚合,形成建筑。
泥坯瓦窑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一项传统手工艺。小小瓦片,制作起来也比较繁琐。一窑瓦片,从瓦坯制作到烧窑出窑,通常需要40来天。
瓦坯制作的第一步,先要将采来的黏土放在土坑中加水浸泡两三天,再由人或者驱赶牛,在黏土上反复踩踏约两日,直至黏土均匀稀烂。若是踩得不够均匀,制作出来的瓦片容易脆弱破损。
踩踏均匀的黏土被搬运到四面透风的作坊里,制作人先是取出一块泥料,将泥料装在瓦斗上,置于地板,双脚用力踩踏,待泥料完全黏在瓦斗上,再拿到桌上,用木弓切割出模型,再用小木片将黏土反复磨光滑,以保证瓦坯完全填充。
一块块瓦坯整齐叠在一起,中间撒上砂砾隔开,放在作坊里自然风干。
做好的瓦坯被标上记号,然后搬进瓦窑,规整地叠起来,一窑约有上万片瓦。
制作瓦片最关键的步骤就是烧窑。烧窑需要用到许多木料。这时,窑外的温度大概有四五十摄氏度,需要有人24小时轮流值守,随时观察火候,连续烧上约20天。停火后,得用砖块、泥浆堵死窑口和烟囱,在窑顶水池囤水、冷却窑炉,这个过程一般要花半个多月时间。
最后,打开窑门散热,等到窑炉充分冷却后,人才能进到窑里,将成品的瓦片搬出。这些瓦片将被盖房子的人过来买走。
那时瓦片的价格在2角铁左右,所以烧一窑瓦片能够卖两千元钱左右。因为制作瓦片至少需要两个人。水、泥、木柴在农村都是免费可以取得,所以烧一窑瓦片,花费40天左右的时间,一人可以有将近一千元的收入。这当然很不错。何况窑炉冷却时,可以准备下一窑瓦坯。
不过,做瓦片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辛苦堪比打铁。夏天需忍耐高温,冬天则承受刺骨的寒风。所以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做这个活。
金光振舅舅马月久家以前也很穷,所以马月久才肯做这么累的活。金光振的外公外婆在他还很小的时候相继去世。马月久因为穷,娶亲困难。直到1981年,马月久已经三十岁了,才从人贩子手中买了一个女孩,算是成了亲,还生了一儿一女两个小孩。金光振这个舅妈可不是汉族人,听说是云南瓦族的。糟糕的是不会讲汉语,这样大家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因为长得黑,村民们就叫她黑妹。黑妹可能原来家里更加穷,所以嫁给马月久后倒也很开心,从来没想过逃走什么的。黑妹做事很勤快,每天带两个小孩,还把农活基本上承包了。两个小孩一个四岁,一个才两岁多。
马月久有了家庭小孩以后,自然想赚点钱维持家里负担。一开始养了两年的鸭子,也赚了点钱,家里条件有所改善。但是马月久喜欢打牌,有点钱就去打牌了,所以就没有富起来。再加上养鸭子操心太多,鸭子经常要跑到别人家的田里去,引起其他村民投诉和不满。这样马月久心里一烦,就不再养鸭了。买了个爆米花机,一到赶集天,就挑着爆米花机和几袋大米去街上,找个空地做起爆米花来。一开始每上一次街,能卖二三百份爆米花,除去成本,能赚个七八十元。这在当时,是相当好了。
好景不长,做爆米花的人越来越多,马月久上一次街赚的钱越来越少。后来能赚十多块就不错了。这样,马月久便想到做瓦。因为农村盖新房越来越多,对瓦片的需要也就越来越多。所以他把爆米花机给了外甥金光振,开始做瓦。
马月久做瓦并没有请别人帮忙,只是夫妻俩自己做。因为这活太累,不是亲人的话,不愿意帮忙。即使愿意帮忙,钱也不好分。而且一般人做这个活容易偷懒。金光振来帮忙做当然是很好的,毕竟算是亲人,自己的外甥嘛。何况马月久了解这个外甥,是一个能吃苦的人,干活不偷懒。
因为金光振要在舅舅家吃住,所以细账也不好算。马月久就采用简单的办法,做一窑瓦,给金光振五百块钱。虽说做一窑瓦要四十天左右,但相邻两窑瓦有重叠时间。所以平均一窑瓦的时间实际是一个月左右。也就是说相当于做瓦的工资是500块钱。这个工资在当时算是很高的。
金光振在舅舅家做瓦做到了九月底,七、八月份农忙时回家了一个月,一共做瓦的时间算做6个月,刚好半年,赚了三千块钱。
做到九月底为什么结束了呢?原来做瓦是需要泥土的。而挖泥土就得损坏原来的田地或山丘,这是有限度的。马月久在一个小山丘旁搭了个棚子,挖了一个窑。取用山丘上的泥土来做瓦。从去年九月份就开始了,整整一年时间,共做了10窑瓦。再做下去,山丘就要被挖没了,所以村里就有人提意见了,一是眼红,二来确实对周边田土造成了影响。于是村里决定不让马月久再取土了。没有泥土,瓦自然也做不成了。
好在经过一年的辛苦,马月久也赚了上万的钱,一跃成了马家村的“万元户”。金光振呢?本来也是只做这么长时间的,因为十月份开始,他完全可以重操旧业了。
金光振是3月11日到舅舅马月久家的。因为这一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农村人认为是个好日子,所以马月梅便让金光振选择这一天出发去舅舅家。
瓦片是传统民居的重要建筑材料,它与砖石木在不同的墙面聚合,形成建筑。
泥坯瓦窑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一项传统手工艺。小小瓦片,制作起来也比较繁琐。一窑瓦片,从瓦坯制作到烧窑出窑,通常需要40来天。
瓦坯制作的第一步,先要将采来的黏土放在土坑中加水浸泡两三天,再由人或者驱赶牛,在黏土上反复踩踏约两日,直至黏土均匀稀烂。若是踩得不够均匀,制作出来的瓦片容易脆弱破损。
踩踏均匀的黏土被搬运到四面透风的作坊里,制作人先是取出一块泥料,将泥料装在瓦斗上,置于地板,双脚用力踩踏,待泥料完全黏在瓦斗上,再拿到桌上,用木弓切割出模型,再用小木片将黏土反复磨光滑,以保证瓦坯完全填充。
一块块瓦坯整齐叠在一起,中间撒上砂砾隔开,放在作坊里自然风干。
做好的瓦坯被标上记号,然后搬进瓦窑,规整地叠起来,一窑约有上万片瓦。
制作瓦片最关键的步骤就是烧窑。烧窑需要用到许多木料。这时,窑外的温度大概有四五十摄氏度,需要有人24小时轮流值守,随时观察火候,连续烧上约20天。停火后,得用砖块、泥浆堵死窑口和烟囱,在窑顶水池囤水、冷却窑炉,这个过程一般要花半个多月时间。
最后,打开窑门散热,等到窑炉充分冷却后,人才能进到窑里,将成品的瓦片搬出。这些瓦片将被盖房子的人过来买走。
那时瓦片的价格在2角铁左右,所以烧一窑瓦片能够卖两千元钱左右。因为制作瓦片至少需要两个人。水、泥、木柴在农村都是免费可以取得,所以烧一窑瓦片,花费40天左右的时间,一人可以有将近一千元的收入。这当然很不错。何况窑炉冷却时,可以准备下一窑瓦坯。
不过,做瓦片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辛苦堪比打铁。夏天需忍耐高温,冬天则承受刺骨的寒风。所以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做这个活。
金光振舅舅马月久家以前也很穷,所以马月久才肯做这么累的活。金光振的外公外婆在他还很小的时候相继去世。马月久因为穷,娶亲困难。直到1981年,马月久已经三十岁了,才从人贩子手中买了一个女孩,算是成了亲,还生了一儿一女两个小孩。金光振这个舅妈可不是汉族人,听说是云南瓦族的。糟糕的是不会讲汉语,这样大家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因为长得黑,村民们就叫她黑妹。黑妹可能原来家里更加穷,所以嫁给马月久后倒也很开心,从来没想过逃走什么的。黑妹做事很勤快,每天带两个小孩,还把农活基本上承包了。两个小孩一个四岁,一个才两岁多。
马月久有了家庭小孩以后,自然想赚点钱维持家里负担。一开始养了两年的鸭子,也赚了点钱,家里条件有所改善。但是马月久喜欢打牌,有点钱就去打牌了,所以就没有富起来。再加上养鸭子操心太多,鸭子经常要跑到别人家的田里去,引起其他村民投诉和不满。这样马月久心里一烦,就不再养鸭了。买了个爆米花机,一到赶集天,就挑着爆米花机和几袋大米去街上,找个空地做起爆米花来。一开始每上一次街,能卖二三百份爆米花,除去成本,能赚个七八十元。这在当时,是相当好了。
好景不长,做爆米花的人越来越多,马月久上一次街赚的钱越来越少。后来能赚十多块就不错了。这样,马月久便想到做瓦。因为农村盖新房越来越多,对瓦片的需要也就越来越多。所以他把爆米花机给了外甥金光振,开始做瓦。
马月久做瓦并没有请别人帮忙,只是夫妻俩自己做。因为这活太累,不是亲人的话,不愿意帮忙。即使愿意帮忙,钱也不好分。而且一般人做这个活容易偷懒。金光振来帮忙做当然是很好的,毕竟算是亲人,自己的外甥嘛。何况马月久了解这个外甥,是一个能吃苦的人,干活不偷懒。
因为金光振要在舅舅家吃住,所以细账也不好算。马月久就采用简单的办法,做一窑瓦,给金光振五百块钱。虽说做一窑瓦要四十天左右,但相邻两窑瓦有重叠时间。所以平均一窑瓦的时间实际是一个月左右。也就是说相当于做瓦的工资是500块钱。这个工资在当时算是很高的。
金光振在舅舅家做瓦做到了九月底,七、八月份农忙时回家了一个月,一共做瓦的时间算做6个月,刚好半年,赚了三千块钱。
做到九月底为什么结束了呢?原来做瓦是需要泥土的。而挖泥土就得损坏原来的田地或山丘,这是有限度的。马月久在一个小山丘旁搭了个棚子,挖了一个窑。取用山丘上的泥土来做瓦。从去年九月份就开始了,整整一年时间,共做了10窑瓦。再做下去,山丘就要被挖没了,所以村里就有人提意见了,一是眼红,二来确实对周边田土造成了影响。于是村里决定不让马月久再取土了。没有泥土,瓦自然也做不成了。
好在经过一年的辛苦,马月久也赚了上万的钱,一跃成了马家村的“万元户”。金光振呢?本来也是只做这么长时间的,因为十月份开始,他完全可以重操旧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