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转世小太监之乱世称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叫他妈什么世道,家里人都快饿死了,眼瞅着南边的粮食就是运不回来。弄他妈一个什么钦差在这儿挡道添乱。”
“听说那个钦差是个小太监,因为会讲故事得了皇帝的欢心,皇上一高兴就赏了个钦差,出来风光了,估计这小太监一路下来肯定发财了,得收多少贿赂啊,比我们苦哈哈的捣腾买卖可来钱快多了。”一个小伙子说道。
“这皇帝也是,天下都乱成这样了,他还有闲心听故事,再这么下去呀,这江山还不定是谁的呢!”一个中年人压低声音说道。
“那是,再怎么乱也乱不到北京城去呀,皇帝不光听故事,那么多娘娘嫔妃的还不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可是那么多嫔妃,你说这皇帝对付的了吗?”那小伙子一脸龌龊的说道。
四人中年纪最长的那人咳嗽一声说道:“你们还有闲心管那闲事,赶紧琢磨着我们这几船货怎么办是正经,现在这些货运回去,还能卖个好价钱,再拖个把月,估计那边就得乱起来,到时候,兵荒马乱的,有货也不敢往回运了。”
那中年人叹了口气说道:“可这该死的钦差不走,运河不开禁,我们也没有办法呀,急也是没用。”
那岁数大的商人说道:“我看不能这么干耗下去,待会儿我去一趟河道衙门,拜会一下里面管事的,送点银子,争取能私下里给咱们放了行。”几人点头称是。
赵强留心听其他食客的话头,也大体是着急着自己的生意。快吃完饭要结帐的时候,忽听门外一阵锣响,紧接着是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队官兵开了过来,队伍头里是个军官,骑在马上高声的呼喝着:“街面儿上的人都听好了,知府大人有令,今天晚上到明天全天,城里主要街道一律戒严,所有到城里讨饭的都到南边校场去,从下午起,在校场开粥棚舍粥。两边的店铺听好了,明天早上必须统统开张营业,而且一律要张灯结彩,凡是不按官府命令做的,一律严办。”军官话音刚落,这队士兵立即散开,开始驱赶流落在街头的饥民,一时间呼喊声、叫骂声、孩子的哭声想成一片。田精明看了一眼赵强,那意思是这回您明白一路之上那些官府是怎么蒙骗你的了吧。赵强心里确实明白,但也觉得无可奈何,因为崇祯皇帝一再叮嘱他只看只听不要管。这时候,饭馆跑堂的伙计过来结帐,嘴里还在骂着:“这帮灰孙子,就会糊弄上边,祸害老百姓。”
赵强等人离开饭馆,听说南边要开粥棚,想去看看,田精明一把拉住说道:“赵大人不可,您这身打扮儿到那里去,一下就漏了行藏,您先到旅店歇息一会儿,我去弄几身衣裳去。”
下午四点多,赵强带着几个随从出现在校场,身上已经换上了田精明找来的破棉袄,手里拿个破碗当作讨饭的家伙。校场上已经聚满了被从各处赶来的饥民,因为还没有开始舍粥,饥民们四散着坐着,性急的已经开始敲着饭碗催促着开饭。校场南头一字排开是三口大铁锅,正架着柴火烧火,一帮府衙的兵丁拿着兵器和皮鞭在维持秩序,那阵势与在保定府看到的情况差不多。赵强四下打量,不远处的三个人引起了赵强的注意,那三个人虽然也穿着农民的衣服,但是干净利落,看气质神态显然的与那些饥民不同,其中一个20多岁的青年人显然是个头,手里竟然还拿着一把扇子,三个人交头接耳的好象在商量什么事情,那青年人交代几句以后,另外两个人很快离开了校场。这时候,只听一棒锣响,开饭了,饥民们立即闻声而起,呼啦啦的聚集到粥棚前面,在衙役的指挥下排起了长队,赵强凑近铁锅一看,那哪里是粥呀,只见锅里清得见底,上面漂浮着一层麸子!根本看不到几粒大米,一个刚刚打完粥的老人看着碗里可怜的几粒米,随口说了一句:“这叫什么粥呀,连米汤都算不上。”话音刚落,旁边的一个衙役不干了,抡起手中皮鞭兜头就是一下,口中骂道:“你个老东西!要饭还嫌伙食不好,饿死你算了。”
老头一下被打倒在地上,口中哀号着,人群一阵骚乱,饥民中有人开始叫骂,那个手中拿着扇子的青年人挤到前面,指着衙役说道:“不许打人,你们仗势行凶,用这些麸子来打发灾民,还让不让我们老百姓活了。”
“对!你们还让不让我们老百姓活了!”人群里有人应和,众饥民的情绪开始躁动起来。刚才打人的那个衙役挥舞着皮鞭,口中叫着:“嘿!还敢跟老子顶嘴,我看你是活腻味了。”说着就要冲上去打那个年轻人。
这时候,一个班头模样的人快步上前,劈头给了那个打人的衙役一巴掌,口中骂道:“添乱的东西!”然后他转头冲灾民们叫道:“各位乡亲,今天是刚刚开始舍粥,没有来得及准备太多的粮食,知府大人说了,明天保证充足供应粮食,粥厚的要插筷子不倒,请各位乡亲赶紧排好队,不要听信坏人的挑唆。”
众饥民闻听,又重新排好了队,那个青年人见状,摇摇头转身离开了。
赵强在校场转悠了一会儿,觉得情况摸的差不多了,也带着从人转身走了,到了僻静处,他们脱了讨饭的衣服,换回商人打扮返回旅店,在走回自己房间的时候,竟迎面碰上了刚才见过的年轻人,那年轻人已经换了一副书生装扮,手中还拿着那把扇子,那年轻人并不认识赵强,两人打个照面,年轻人冲赵强点了一下头,就走进自己的住处,居然就在赵强的隔壁。赵强觉得此人形迹甚是可疑,也就留了心。
当天夜里,赵强躺在自己房里,朦朦胧胧的还未睡着,忽听隔壁门响,接着传来几个人小声说话的声音,赵强的房间与那个年轻书生的房间上面是连通的,并未封闭,由于夜深人静,说话的声音听的很清楚,赵强悄悄起身,站在床上,透过屋顶上的缝隙向隔壁房间看去,只见那青年书生正坐在椅子上,轻摇着折扇,白天见过的那两个人站在他面前,正在汇报情况。其中一人说道:“李公子,现下已经探明,由于明天那个朝廷的太监钦差要从这里登船,所以官府明天将会真的放粮赈济灾民,所以近几天内起事时机还不成熟。”
另外一人也汇报道:“李公子,我通过在官府的眼线打听清楚了,现在官家的粮仓里根本就没有多少存粮,堆在库里的那些麻包都是充样子的,里面装的是麸子掺上沙子,所以官府就是真想救济,也根本没有那么多粮食。”
青年书生起身踱步,缓缓说道:“看来目前时机还不成熟,百姓但凡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起反,我今天在校场试探了一下,百姓们好象还对朝廷存了一丝幻想,轻易不会跟着起事,而且这几天由于有钦差在,官府方面也小心谨慎,戒备很严,所以我们把事情拖一拖也好,你们安排弟兄们先在饥民中间串联鼓动,等到朝廷的赈济接济不上的时候,再寻机起事,一切要小心谨慎,时机不到,万不可轻举妄动。”
“是!是!”两人抱拳行礼以后退了出去,那书生并不睡觉,而是拿出一本书,在灯底下看了起来。
赵强躺回到床上,心里琢磨着刚才几人的对话,看来他们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搞农民起义呀!这可如何是好呢?现在自己是明朝的官员,按说应该通知官府将这些个人抓起来,可这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一向都是好的,如果自己这么做了,那岂不是成了镇压农民起义的历史罪人了吗!再说自己现在虽然是大明朝的官员,但是到底该不该保崇祯皇帝呢,如果崇祯过几年真的上了吊,自己也就成了亡国之臣,还不叫李自成他们给砍喽,赵强左思右想的拿不定主意,忽然他一下想通了:操!我管那闲事儿干吗呀,老子在现在社会就是一小混混,回到这里也他妈就是一小太监,管他起义不起义亡国不亡国呢,跟老子有屁相干,闷头发我的财,享我的福才是正经,爱谁谁吧!。想明白了,赵强倒头便睡。
叫他妈什么世道,家里人都快饿死了,眼瞅着南边的粮食就是运不回来。弄他妈一个什么钦差在这儿挡道添乱。”
“听说那个钦差是个小太监,因为会讲故事得了皇帝的欢心,皇上一高兴就赏了个钦差,出来风光了,估计这小太监一路下来肯定发财了,得收多少贿赂啊,比我们苦哈哈的捣腾买卖可来钱快多了。”一个小伙子说道。
“这皇帝也是,天下都乱成这样了,他还有闲心听故事,再这么下去呀,这江山还不定是谁的呢!”一个中年人压低声音说道。
“那是,再怎么乱也乱不到北京城去呀,皇帝不光听故事,那么多娘娘嫔妃的还不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可是那么多嫔妃,你说这皇帝对付的了吗?”那小伙子一脸龌龊的说道。
四人中年纪最长的那人咳嗽一声说道:“你们还有闲心管那闲事,赶紧琢磨着我们这几船货怎么办是正经,现在这些货运回去,还能卖个好价钱,再拖个把月,估计那边就得乱起来,到时候,兵荒马乱的,有货也不敢往回运了。”
那中年人叹了口气说道:“可这该死的钦差不走,运河不开禁,我们也没有办法呀,急也是没用。”
那岁数大的商人说道:“我看不能这么干耗下去,待会儿我去一趟河道衙门,拜会一下里面管事的,送点银子,争取能私下里给咱们放了行。”几人点头称是。
赵强留心听其他食客的话头,也大体是着急着自己的生意。快吃完饭要结帐的时候,忽听门外一阵锣响,紧接着是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队官兵开了过来,队伍头里是个军官,骑在马上高声的呼喝着:“街面儿上的人都听好了,知府大人有令,今天晚上到明天全天,城里主要街道一律戒严,所有到城里讨饭的都到南边校场去,从下午起,在校场开粥棚舍粥。两边的店铺听好了,明天早上必须统统开张营业,而且一律要张灯结彩,凡是不按官府命令做的,一律严办。”军官话音刚落,这队士兵立即散开,开始驱赶流落在街头的饥民,一时间呼喊声、叫骂声、孩子的哭声想成一片。田精明看了一眼赵强,那意思是这回您明白一路之上那些官府是怎么蒙骗你的了吧。赵强心里确实明白,但也觉得无可奈何,因为崇祯皇帝一再叮嘱他只看只听不要管。这时候,饭馆跑堂的伙计过来结帐,嘴里还在骂着:“这帮灰孙子,就会糊弄上边,祸害老百姓。”
赵强等人离开饭馆,听说南边要开粥棚,想去看看,田精明一把拉住说道:“赵大人不可,您这身打扮儿到那里去,一下就漏了行藏,您先到旅店歇息一会儿,我去弄几身衣裳去。”
下午四点多,赵强带着几个随从出现在校场,身上已经换上了田精明找来的破棉袄,手里拿个破碗当作讨饭的家伙。校场上已经聚满了被从各处赶来的饥民,因为还没有开始舍粥,饥民们四散着坐着,性急的已经开始敲着饭碗催促着开饭。校场南头一字排开是三口大铁锅,正架着柴火烧火,一帮府衙的兵丁拿着兵器和皮鞭在维持秩序,那阵势与在保定府看到的情况差不多。赵强四下打量,不远处的三个人引起了赵强的注意,那三个人虽然也穿着农民的衣服,但是干净利落,看气质神态显然的与那些饥民不同,其中一个20多岁的青年人显然是个头,手里竟然还拿着一把扇子,三个人交头接耳的好象在商量什么事情,那青年人交代几句以后,另外两个人很快离开了校场。这时候,只听一棒锣响,开饭了,饥民们立即闻声而起,呼啦啦的聚集到粥棚前面,在衙役的指挥下排起了长队,赵强凑近铁锅一看,那哪里是粥呀,只见锅里清得见底,上面漂浮着一层麸子!根本看不到几粒大米,一个刚刚打完粥的老人看着碗里可怜的几粒米,随口说了一句:“这叫什么粥呀,连米汤都算不上。”话音刚落,旁边的一个衙役不干了,抡起手中皮鞭兜头就是一下,口中骂道:“你个老东西!要饭还嫌伙食不好,饿死你算了。”
老头一下被打倒在地上,口中哀号着,人群一阵骚乱,饥民中有人开始叫骂,那个手中拿着扇子的青年人挤到前面,指着衙役说道:“不许打人,你们仗势行凶,用这些麸子来打发灾民,还让不让我们老百姓活了。”
“对!你们还让不让我们老百姓活了!”人群里有人应和,众饥民的情绪开始躁动起来。刚才打人的那个衙役挥舞着皮鞭,口中叫着:“嘿!还敢跟老子顶嘴,我看你是活腻味了。”说着就要冲上去打那个年轻人。
这时候,一个班头模样的人快步上前,劈头给了那个打人的衙役一巴掌,口中骂道:“添乱的东西!”然后他转头冲灾民们叫道:“各位乡亲,今天是刚刚开始舍粥,没有来得及准备太多的粮食,知府大人说了,明天保证充足供应粮食,粥厚的要插筷子不倒,请各位乡亲赶紧排好队,不要听信坏人的挑唆。”
众饥民闻听,又重新排好了队,那个青年人见状,摇摇头转身离开了。
赵强在校场转悠了一会儿,觉得情况摸的差不多了,也带着从人转身走了,到了僻静处,他们脱了讨饭的衣服,换回商人打扮返回旅店,在走回自己房间的时候,竟迎面碰上了刚才见过的年轻人,那年轻人已经换了一副书生装扮,手中还拿着那把扇子,那年轻人并不认识赵强,两人打个照面,年轻人冲赵强点了一下头,就走进自己的住处,居然就在赵强的隔壁。赵强觉得此人形迹甚是可疑,也就留了心。
当天夜里,赵强躺在自己房里,朦朦胧胧的还未睡着,忽听隔壁门响,接着传来几个人小声说话的声音,赵强的房间与那个年轻书生的房间上面是连通的,并未封闭,由于夜深人静,说话的声音听的很清楚,赵强悄悄起身,站在床上,透过屋顶上的缝隙向隔壁房间看去,只见那青年书生正坐在椅子上,轻摇着折扇,白天见过的那两个人站在他面前,正在汇报情况。其中一人说道:“李公子,现下已经探明,由于明天那个朝廷的太监钦差要从这里登船,所以官府明天将会真的放粮赈济灾民,所以近几天内起事时机还不成熟。”
另外一人也汇报道:“李公子,我通过在官府的眼线打听清楚了,现在官家的粮仓里根本就没有多少存粮,堆在库里的那些麻包都是充样子的,里面装的是麸子掺上沙子,所以官府就是真想救济,也根本没有那么多粮食。”
青年书生起身踱步,缓缓说道:“看来目前时机还不成熟,百姓但凡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起反,我今天在校场试探了一下,百姓们好象还对朝廷存了一丝幻想,轻易不会跟着起事,而且这几天由于有钦差在,官府方面也小心谨慎,戒备很严,所以我们把事情拖一拖也好,你们安排弟兄们先在饥民中间串联鼓动,等到朝廷的赈济接济不上的时候,再寻机起事,一切要小心谨慎,时机不到,万不可轻举妄动。”
“是!是!”两人抱拳行礼以后退了出去,那书生并不睡觉,而是拿出一本书,在灯底下看了起来。
赵强躺回到床上,心里琢磨着刚才几人的对话,看来他们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搞农民起义呀!这可如何是好呢?现在自己是明朝的官员,按说应该通知官府将这些个人抓起来,可这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一向都是好的,如果自己这么做了,那岂不是成了镇压农民起义的历史罪人了吗!再说自己现在虽然是大明朝的官员,但是到底该不该保崇祯皇帝呢,如果崇祯过几年真的上了吊,自己也就成了亡国之臣,还不叫李自成他们给砍喽,赵强左思右想的拿不定主意,忽然他一下想通了:操!我管那闲事儿干吗呀,老子在现在社会就是一小混混,回到这里也他妈就是一小太监,管他起义不起义亡国不亡国呢,跟老子有屁相干,闷头发我的财,享我的福才是正经,爱谁谁吧!。想明白了,赵强倒头便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