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朕的大明朕做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25章 大明政事的日常
新政这个事情,别的地方或许敢搞花花头子,玩阳奉阴违什么的。
但是,顺天府绝对不敢。
皇帝就在顺天府,又有锦衣卫为耳目。
这种地方搞事儿,纯粹就是脑袋放脖子上太痒了。
皇帝的诏书下到顺天府衙门,顺天府衙门发公文到下面县衙,县衙再发公文到乡衙。
这么一个流程走下来,新政推行的很是顺利。
随着朝廷新设的乡官到位,开始重新丈量田亩。
而在清丈过程中,如投献什么的,都不是个问题。
皇帝下诏了,卫所田谁种的归谁。
至于说那些投献到大户门下的田亩,大户有良心了,给人退还了。
大户没良心了,那这田就真成大户了。
对于想着偷税漏税的玩意儿,朱由校是一点儿惯着的想法都没有。
将田地投献到他人名下,用来偷税漏税的那天起,你就应该有这个觉悟。
大明的田亩,卫所田占三成,自耕农占三成,剩下的都是皇亲国戚和巨商富贾。
这轮改制,目的是弄清税基,而不是拉拢民心。
对于下面的人是怎么做的,朱由校这个皇帝并不关心,那是臣子的事。
他为臣子们提供了自己的帮助,给了权力,只看结果。
而随着虎贲卫重新回京,顺天府的新政推行的也是异常的顺利。
“末将此番出京,共剿灭贼匪七伙,捉拿流寇四股,捕获无业流民七百六十九人,向陛下缴旨。”
西苑校场之上,当着已经归来的众军士,以曹文诏为首的虎贲卫将领,正在向朱由校这个皇帝进行着军事汇报。
仔细的听完了曹文诏对一路上的叙述后,朱由校挥了挥手道。
“朕知道了,将赏银给有功之人发下去吧。”
“待事后,本次出京城士卒,轮番放假三日,以做犒赏。”
“末将谢陛下隆恩。”
曹文诏一拱手,就向高台下走去。
随着曹文诏的离开,本次跟随曹文诏离京的军士中,立功之人纷纷前去领取赏银。
也就四五十个人,这次军事行动,说是出城剿匪,实际上就一次和武装迅游差不多,根本就没打上仗。
主要目的,还是看看军队成色,不要连家门口都没离开,就大明军镇的故态萌发,搞个臭事出来。
一步一步走到高台的边上,看着下方正在训练的留守士卒。
对于这次剿匪的结果,朱由校这个皇帝很是满意。
战斗力强不强先不说,起码军纪严整,没发生什么杀良冒功之事。
就目前而言,这就足够了。
就在虎贲卫归京当日,顺天府衙门中。
董应举正在主持一场例会。
每月十五,顺天府就会召集如今已有的四个知县,对新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能拿出解决办法的,自己解决。
拿不出解决办法的,由董应举上奏皇帝,由皇帝来给出解决办法。
站在窗外,听屋内几人的讨论,听了一会儿后,周应秋皱着眉头离开了顺天府衙。
坐在马车上,又回头再看了眼顺天府衙,周应秋不由得摇了摇头。
这董应举的能力,还... -->>
第225章 大明政事的日常
新政这个事情,别的地方或许敢搞花花头子,玩阳奉阴违什么的。
但是,顺天府绝对不敢。
皇帝就在顺天府,又有锦衣卫为耳目。
这种地方搞事儿,纯粹就是脑袋放脖子上太痒了。
皇帝的诏书下到顺天府衙门,顺天府衙门发公文到下面县衙,县衙再发公文到乡衙。
这么一个流程走下来,新政推行的很是顺利。
随着朝廷新设的乡官到位,开始重新丈量田亩。
而在清丈过程中,如投献什么的,都不是个问题。
皇帝下诏了,卫所田谁种的归谁。
至于说那些投献到大户门下的田亩,大户有良心了,给人退还了。
大户没良心了,那这田就真成大户了。
对于想着偷税漏税的玩意儿,朱由校是一点儿惯着的想法都没有。
将田地投献到他人名下,用来偷税漏税的那天起,你就应该有这个觉悟。
大明的田亩,卫所田占三成,自耕农占三成,剩下的都是皇亲国戚和巨商富贾。
这轮改制,目的是弄清税基,而不是拉拢民心。
对于下面的人是怎么做的,朱由校这个皇帝并不关心,那是臣子的事。
他为臣子们提供了自己的帮助,给了权力,只看结果。
而随着虎贲卫重新回京,顺天府的新政推行的也是异常的顺利。
“末将此番出京,共剿灭贼匪七伙,捉拿流寇四股,捕获无业流民七百六十九人,向陛下缴旨。”
西苑校场之上,当着已经归来的众军士,以曹文诏为首的虎贲卫将领,正在向朱由校这个皇帝进行着军事汇报。
仔细的听完了曹文诏对一路上的叙述后,朱由校挥了挥手道。
“朕知道了,将赏银给有功之人发下去吧。”
“待事后,本次出京城士卒,轮番放假三日,以做犒赏。”
“末将谢陛下隆恩。”
曹文诏一拱手,就向高台下走去。
随着曹文诏的离开,本次跟随曹文诏离京的军士中,立功之人纷纷前去领取赏银。
也就四五十个人,这次军事行动,说是出城剿匪,实际上就一次和武装迅游差不多,根本就没打上仗。
主要目的,还是看看军队成色,不要连家门口都没离开,就大明军镇的故态萌发,搞个臭事出来。
一步一步走到高台的边上,看着下方正在训练的留守士卒。
对于这次剿匪的结果,朱由校这个皇帝很是满意。
战斗力强不强先不说,起码军纪严整,没发生什么杀良冒功之事。
就目前而言,这就足够了。
就在虎贲卫归京当日,顺天府衙门中。
董应举正在主持一场例会。
每月十五,顺天府就会召集如今已有的四个知县,对新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能拿出解决办法的,自己解决。
拿不出解决办法的,由董应举上奏皇帝,由皇帝来给出解决办法。
站在窗外,听屋内几人的讨论,听了一会儿后,周应秋皱着眉头离开了顺天府衙。
坐在马车上,又回头再看了眼顺天府衙,周应秋不由得摇了摇头。
这董应举的能力,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