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造化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主持人:“欢迎收看本期《国宝风云》, 我是主持人沈沉。这期, 我们要讲的是一起曾经震惊过考古界的风云事件:真伪《秦州山河图》!说这个案例之前, 我们得先谈一谈‘国债’。对于‘国债’, 观众朋友们可能都不陌生。早在一千年前, 宋宣宗为了填补空虚的国库,以大宋朝廷的名义发行了一种债券,向百姓们借贷钱款,并承诺兑付时支付利息或是质押田地。这便是‘国债’的来源。现在,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世界上第一版‘国库券’。”
(屏幕上出现了三张印有花纹的债券图案)
主持人:“熙宁二年版的国库券,现存不到四十张, 这一套来自首都国立博物院。通过大屏幕,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第一版国库券分为三种票面。一种票面价值十贯, 一年兑付, 只能支取利息。另两种则是两年期的, 可兑付秦州的荒田,票面价格分别为十五贯和一百五十贯。因为是首次以国家名义进行借贷,这版国库券印刷十分精美,还设置了严密的防伪措施。印刷用纸是当时最上等的花纹楮纸,以铜板套印,分出了红、绿、蓝、橙、黑五色,在兑付金额的字迹上压出了凹凸痕迹。更重要的是, 这版首次采用了‘水印法’, 只要对着光, 就能在图案下方看到若隐若现的‘大宋’二字。可以说,这一张票券,就涵盖了宋朝印刷术的精华。”
(台下传来一阵惊叹声)
主持人:“这国库券虽说精美,但是当年国债首发,又涉及秦州的荒地,价格一路被炒高到了六七倍。也正因此,质押田地的熙宁二年国库券存世极少,至今发现的,票面完好无损的,也不过五张。观众朋友们回家可以翻翻看啊,若是找到了一张,少说值个数百万。”
(台下传来哄笑声)
主持人:“不过今天,我们说的还不是国库券本身,而是质田版国库券上的图画。此图名为《秦州山河图》,乃是宋宣宗为了让百姓见识秦州荒地的地貌,专门命米芾所画。米芾大家应该都知道,宋朝首屈一指的书画大家,素描法的创始人,与赵佶、李公麟、张择端并称‘大宋四杰’。而这幅《秦州山河图》,应当就是他存世最早的素描山水画。按照道理来说,给天子画的画,怎么说也该献给天子才是。不过米芾生性自恋,不肯吃亏,在国库券刻印完毕后,又把自己这幅《山河图》讨要了回来,并且在上面题诗,落印。而这幅画,又被宋宣宗的十四子端王赵佶看中,重金买回,并且在其上题字。这一来,此画就集齐了‘大宋四杰’前两位的笔墨,文物价值已经不可估量了。又经过数次传承,多了许多名人私印,诗词题字,更是成为了一件国宝级文物,毫不逊于《清明上河图》。”
(台下传来惊叹和掌声)
主持人:“这样一件传承有序,且建国以后一直存放在首都国立博物院的国宝,又能惹出什么样的风波呢?有请我们今日的嘉宾,文物鉴定评估委员会主任,首都国立博物院研究员吴瑗吴教授。”
(音乐响起,一人自后台出,主持人起身相迎)
主持人:“吴教授你好。”
吴教授:“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作为书画界的鉴定大家,吴教授一直潜心研究书画文物,也经历过不少名品的鉴别。今天我们说起的‘真伪秦州山河图’这一案,应该就是吴教授亲历的吧?能否给观众朋友们讲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吴教授:“(笑)这件案子确实是我亲手办理的,印象相当深刻啊。就在五年前吧,国家拍卖行突然传来消息,说是有一幅《秦州山河图》进入了拍卖环节,而且疑似真品。这怎么可能呢?《秦州山河图》还锁在保险柜里呢,上一次展示都是八十年代的事情了,怎能可能有真品外传呢?然而告知我此事的,也是文物鉴定圈子里的行家,于是我就亲自去到拍卖行,查看这幅图。这一看可不得了喽,据我这么多年的从业经验,竟然看不住任何伪造的痕迹,难不成这画还能是真品?”
(台下大哗)
吴教授:“大家可能以为书画作品都很大,其实不然。像这幅《秦州山河图》,原图是用来印刷国库券的,所以图画格外的小,大概只有个15x10厘米吧,它的卷幅其实都用在了题诗和题字上。而画和字并存,想要仿造的难度就大了。又因为它是印刷物的原图,有现成的印品作为参照,判断是真是伪,肯定更容易些。而这幅拍卖的《秦州山河图》,它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只包含原图,并没有赵佶的题字和其他私章,这就从根本上断绝了传序,和历史记载不符。种种因素叠加,可以说很容易判定这是一幅伪作,但是偏偏几位鉴定专家,都觉得它像是真作,连碳十四检测都能通过,确实是宋朝的画!”
主持人:“这就古怪了。难不成是有人在装裱上做了手脚?”
吴教授:“你说的这个可能,我们也想到了。也许观众不太清楚,装裱揭画,向来是书画界的一种常用造假手段。墨色是能浸染纸背的,厉害的装裱师傅可以轻松从原图上揭下一层,乃至两层的纸,制成新画。这样的仿品跟真品是一模一样的,只是墨色浓淡有些变化。但是《秦州山河图》不同于其他作品,它的主图是炭笔素描的,这就意味着没人能从上面揭下图画。最有可能的,也不过是揭下了旁边的题字,然而再仿照着国库券上的图画一副新图。”
主持人:“这可要花不少功夫了吧?想要仿造,必须揭裱,还要仿图,还要找到合用的纸,才能做成这样的效果。”
吴教授:“谁说不是呢?不过这样一来,倒也好解释为何这画上没有赵佶的题字和印章了。毕竟这幅画在宋朝一直都是存在皇室手中,也没谁敢仿照赵佶这位亲王的字啊。我们就照这个思路,对画进行了再次鉴定。以现存的国库券为范本,对照两幅画作。要知道,就算是印刷母本,放到铜板上,多少也会因为刻印工匠的问题,造成画作有些出入。如果这一幅画跟存世的国库券一模一样,那多半就是仿的了。”
主持... -->>
主持人:“欢迎收看本期《国宝风云》, 我是主持人沈沉。这期, 我们要讲的是一起曾经震惊过考古界的风云事件:真伪《秦州山河图》!说这个案例之前, 我们得先谈一谈‘国债’。对于‘国债’, 观众朋友们可能都不陌生。早在一千年前, 宋宣宗为了填补空虚的国库,以大宋朝廷的名义发行了一种债券,向百姓们借贷钱款,并承诺兑付时支付利息或是质押田地。这便是‘国债’的来源。现在,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世界上第一版‘国库券’。”
(屏幕上出现了三张印有花纹的债券图案)
主持人:“熙宁二年版的国库券,现存不到四十张, 这一套来自首都国立博物院。通过大屏幕,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第一版国库券分为三种票面。一种票面价值十贯, 一年兑付, 只能支取利息。另两种则是两年期的, 可兑付秦州的荒田,票面价格分别为十五贯和一百五十贯。因为是首次以国家名义进行借贷,这版国库券印刷十分精美,还设置了严密的防伪措施。印刷用纸是当时最上等的花纹楮纸,以铜板套印,分出了红、绿、蓝、橙、黑五色,在兑付金额的字迹上压出了凹凸痕迹。更重要的是, 这版首次采用了‘水印法’, 只要对着光, 就能在图案下方看到若隐若现的‘大宋’二字。可以说,这一张票券,就涵盖了宋朝印刷术的精华。”
(台下传来一阵惊叹声)
主持人:“这国库券虽说精美,但是当年国债首发,又涉及秦州的荒地,价格一路被炒高到了六七倍。也正因此,质押田地的熙宁二年国库券存世极少,至今发现的,票面完好无损的,也不过五张。观众朋友们回家可以翻翻看啊,若是找到了一张,少说值个数百万。”
(台下传来哄笑声)
主持人:“不过今天,我们说的还不是国库券本身,而是质田版国库券上的图画。此图名为《秦州山河图》,乃是宋宣宗为了让百姓见识秦州荒地的地貌,专门命米芾所画。米芾大家应该都知道,宋朝首屈一指的书画大家,素描法的创始人,与赵佶、李公麟、张择端并称‘大宋四杰’。而这幅《秦州山河图》,应当就是他存世最早的素描山水画。按照道理来说,给天子画的画,怎么说也该献给天子才是。不过米芾生性自恋,不肯吃亏,在国库券刻印完毕后,又把自己这幅《山河图》讨要了回来,并且在上面题诗,落印。而这幅画,又被宋宣宗的十四子端王赵佶看中,重金买回,并且在其上题字。这一来,此画就集齐了‘大宋四杰’前两位的笔墨,文物价值已经不可估量了。又经过数次传承,多了许多名人私印,诗词题字,更是成为了一件国宝级文物,毫不逊于《清明上河图》。”
(台下传来惊叹和掌声)
主持人:“这样一件传承有序,且建国以后一直存放在首都国立博物院的国宝,又能惹出什么样的风波呢?有请我们今日的嘉宾,文物鉴定评估委员会主任,首都国立博物院研究员吴瑗吴教授。”
(音乐响起,一人自后台出,主持人起身相迎)
主持人:“吴教授你好。”
吴教授:“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作为书画界的鉴定大家,吴教授一直潜心研究书画文物,也经历过不少名品的鉴别。今天我们说起的‘真伪秦州山河图’这一案,应该就是吴教授亲历的吧?能否给观众朋友们讲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吴教授:“(笑)这件案子确实是我亲手办理的,印象相当深刻啊。就在五年前吧,国家拍卖行突然传来消息,说是有一幅《秦州山河图》进入了拍卖环节,而且疑似真品。这怎么可能呢?《秦州山河图》还锁在保险柜里呢,上一次展示都是八十年代的事情了,怎能可能有真品外传呢?然而告知我此事的,也是文物鉴定圈子里的行家,于是我就亲自去到拍卖行,查看这幅图。这一看可不得了喽,据我这么多年的从业经验,竟然看不住任何伪造的痕迹,难不成这画还能是真品?”
(台下大哗)
吴教授:“大家可能以为书画作品都很大,其实不然。像这幅《秦州山河图》,原图是用来印刷国库券的,所以图画格外的小,大概只有个15x10厘米吧,它的卷幅其实都用在了题诗和题字上。而画和字并存,想要仿造的难度就大了。又因为它是印刷物的原图,有现成的印品作为参照,判断是真是伪,肯定更容易些。而这幅拍卖的《秦州山河图》,它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只包含原图,并没有赵佶的题字和其他私章,这就从根本上断绝了传序,和历史记载不符。种种因素叠加,可以说很容易判定这是一幅伪作,但是偏偏几位鉴定专家,都觉得它像是真作,连碳十四检测都能通过,确实是宋朝的画!”
主持人:“这就古怪了。难不成是有人在装裱上做了手脚?”
吴教授:“你说的这个可能,我们也想到了。也许观众不太清楚,装裱揭画,向来是书画界的一种常用造假手段。墨色是能浸染纸背的,厉害的装裱师傅可以轻松从原图上揭下一层,乃至两层的纸,制成新画。这样的仿品跟真品是一模一样的,只是墨色浓淡有些变化。但是《秦州山河图》不同于其他作品,它的主图是炭笔素描的,这就意味着没人能从上面揭下图画。最有可能的,也不过是揭下了旁边的题字,然而再仿照着国库券上的图画一副新图。”
主持人:“这可要花不少功夫了吧?想要仿造,必须揭裱,还要仿图,还要找到合用的纸,才能做成这样的效果。”
吴教授:“谁说不是呢?不过这样一来,倒也好解释为何这画上没有赵佶的题字和印章了。毕竟这幅画在宋朝一直都是存在皇室手中,也没谁敢仿照赵佶这位亲王的字啊。我们就照这个思路,对画进行了再次鉴定。以现存的国库券为范本,对照两幅画作。要知道,就算是印刷母本,放到铜板上,多少也会因为刻印工匠的问题,造成画作有些出入。如果这一幅画跟存世的国库券一模一样,那多半就是仿的了。”
主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