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东线战场启示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吉普车直直地冲向了林安南三人面前,罗科索夫斯基脸色惨白地对着他们正准备说些什么,而三人立刻挺直了腰准备敬礼,罗科索夫斯基一摆儒态怒吼道:
“别搞这些啦!后面有五台德国坦克!他们估计已经进城了,赶快准备战斗!”
叶戈尔急忙回道:
“我是团政委叶戈尔,将军同志,您随我来!”
罗科索夫斯基声音嘶哑地喊道:
“上车!”
叶戈尔跳上了吉普车,带着他往苏军坦克队列后方的卡车赶去,而KV-1车长乌达诺夫一把拎起林安南对他喊道:
“那台没了车长的T-34坦克就在我后面,快进去!”
乌达诺夫立刻冲向车队,让KV-1先开进城内,随后赶往KV-1身后的坦克纵队,拿起扳手用力地敲击坦克车身唤出了后面3台T34和1台KV1的人员,告诉他们立刻进城准备接敌德军坦克,便返身冲回了自己的坦克。
因为苏联坦克在卫国战争初期并不是每台坦克都配备了无线电,只有指挥车配备了无线电,其余坦克只能靠旗语和摩托兵传达讯息,这种糟糕的通信方式导致了苏军在战争初期尽管拥有大量的T-34和KV1等优秀战车的情况下,依然被性能虽有劣势但40%都配备了无线电的德军坦克所联合绞杀。
现代战争就是信息的战争,情报甚至比武器性能指标更能决定战场局势的变化,技术的优劣性有时候并没有可靠的通讯重要。
林安南立刻冲向了后面的T-34,他的穿越融合者米哈伊尔作为装甲机械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再加上之前的从军经历,已经非常清楚坦克的性能和自己的职能。
林安南爬上了炮塔,打开了舱盖后便爬了进去,狭隘的车身内部和混浊的空气让他几乎透不过气来。
刚爬进坦克,就发现驾驶员、装填手和机枪手微笑地对着他打招呼,驾驶员伊万大叔把嘴上的烟取了下来,对着林安南的脸喷出了一口浓烟呛得他直流眼泪,伊万对着他简单地敬了个礼答道:
“新车长同志,小伙子们等待着你的命令!”
这时,林安南才开始认真端详着这辆传奇坦克的内部。
T-34/76,世界军事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是当今主战坦克的老祖宗,创新性的把倾斜式装甲,柴油发动机后置以及伟大的克里斯蒂悬挂融合在了一台坦克之中。
系统性布置倾斜性装甲虽然相比德军坦克的垂直型装甲牺牲了乘坐舒适度和成员灵活度,车体前后的45mm厚钢装甲配合车体正面的60度倾斜角使得T34/76的防护在水平弹道的视载厚度达到了整整90mm!要知道虎式坦克的车体正面厚度也才102mm,而在卫国战争初期被称为“德意志军马”的四号坦克车身正面厚度也不过50mm!
F-34型41.2倍口径的76.2mm火炮则可以在500米开外就能击穿德国三、四号坦克的装甲,而德军三、四号坦克往往要冒死贴近T-34/76在150米内的距离才有把握将其击穿。
但是问题也是致命的——实际情况远没有理想那么美好,理想和现实往往拥有巨大的差距,这也是林安南目前已经发现的问题:
无论是广角潜望镜还是高倍率窄视角瞄准镜,做工给人的感觉都非常差,瞄准镜居然不是用玻璃做的,而是一块经过抛光的粗糙钢铁!这导致视线模糊不清先不说,里面的画面也是完全扭曲失真的。
只有自己的坦克和乌达诺夫的坦克作为指挥车配备了无线电,其他坦克都没有无线电,这意味着他得用旗语来指挥,也就是把一面小小的旗子伸出炮塔,而其余车长不得不打开炮塔的舱盖才能看到对应旗车的指挥。
虽然柴油发动机稳定可靠,但是其洪亮的噪音使得车组内部成员很难听见来自车长的指令,而苏联早期坦克根本没有内部通话设置,德国人的坦克每一台都配备了内部通话设置。
然后就是T34/76并没有配备炮塔吊篮,炮塔吊篮能大大提升车组人员的协调性,没有炮塔吊篮就意味着装填手还得跟着炮塔的转动调整位置进行装弹,炮手也不得不调整瞄准镜跟随炮塔转动方向。
更惨的是,T34/76的车长和炮手是一个职务,也就是说车长不但得观察战场局势,还得操纵瞄准镜充当炮手来瞄准敌军坦克,然后还得负责开炮。
糟透了,真的糟透了——“要真实就去参军!”这句话原来不是讽刺。
作为军迷的林安南已经从某款坦克游戏折射的现实状况中明白了自己的天真。
林安南对着驾驶员喊道:
“驾驶员同志,驱动坦克前进,进入我们前面的广场!”
驾驶员点了点头,使出吃奶的劲拉动了操纵杆,坦克在轰鸣声中向前驶去。
林安南的T34跟随打头的KV1驶出广场后,他调动广角潜望镜看到了右边有一个巷口正直直对着刚刚苏军吉普车跑出来的巷道口,德军坦克极有可能从那里出现,这是绝佳的正对打击位置。
他对着驾驶员喊道:
“驾驶员,向右转!”
正在行驶中的T-34里发动机的噪音如同一锅沸腾的汤,驾驶员大叔掉过头来对着他喊道:
“啊?听不见!”
林安南痛骂着柴油发动机那糟糕的巨大噪音,又重复了一次命令。
然而驾驶员掉过头来对着他摇摇头,表示自己啥也听不见。
林安南咬紧牙关,对着驾驶员的右肩膀狠狠地踹了一脚,然后大叔会意地点了点头,用力把操纵杆往右移去,T34坦克便在原地调转方向朝着巷口驶去。
而米勒也正带着一队坦克缓缓驶入城镇,尽管他在进入城镇之前顾虑重重,但经过观察后发现城内空无一人,也没有看见俄国士兵的身影。
他判定这也是和之前一样的套路——俄国人带着老百姓逃跑了,让了一座空城给他们,从明斯克到维亚济马,这也是见怪不怪的景象了。
很快,一场激烈的坦克大决战即将在维亚济马上演。
/> 吉普车直直地冲向了林安南三人面前,罗科索夫斯基脸色惨白地对着他们正准备说些什么,而三人立刻挺直了腰准备敬礼,罗科索夫斯基一摆儒态怒吼道:
“别搞这些啦!后面有五台德国坦克!他们估计已经进城了,赶快准备战斗!”
叶戈尔急忙回道:
“我是团政委叶戈尔,将军同志,您随我来!”
罗科索夫斯基声音嘶哑地喊道:
“上车!”
叶戈尔跳上了吉普车,带着他往苏军坦克队列后方的卡车赶去,而KV-1车长乌达诺夫一把拎起林安南对他喊道:
“那台没了车长的T-34坦克就在我后面,快进去!”
乌达诺夫立刻冲向车队,让KV-1先开进城内,随后赶往KV-1身后的坦克纵队,拿起扳手用力地敲击坦克车身唤出了后面3台T34和1台KV1的人员,告诉他们立刻进城准备接敌德军坦克,便返身冲回了自己的坦克。
因为苏联坦克在卫国战争初期并不是每台坦克都配备了无线电,只有指挥车配备了无线电,其余坦克只能靠旗语和摩托兵传达讯息,这种糟糕的通信方式导致了苏军在战争初期尽管拥有大量的T-34和KV1等优秀战车的情况下,依然被性能虽有劣势但40%都配备了无线电的德军坦克所联合绞杀。
现代战争就是信息的战争,情报甚至比武器性能指标更能决定战场局势的变化,技术的优劣性有时候并没有可靠的通讯重要。
林安南立刻冲向了后面的T-34,他的穿越融合者米哈伊尔作为装甲机械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再加上之前的从军经历,已经非常清楚坦克的性能和自己的职能。
林安南爬上了炮塔,打开了舱盖后便爬了进去,狭隘的车身内部和混浊的空气让他几乎透不过气来。
刚爬进坦克,就发现驾驶员、装填手和机枪手微笑地对着他打招呼,驾驶员伊万大叔把嘴上的烟取了下来,对着林安南的脸喷出了一口浓烟呛得他直流眼泪,伊万对着他简单地敬了个礼答道:
“新车长同志,小伙子们等待着你的命令!”
这时,林安南才开始认真端详着这辆传奇坦克的内部。
T-34/76,世界军事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是当今主战坦克的老祖宗,创新性的把倾斜式装甲,柴油发动机后置以及伟大的克里斯蒂悬挂融合在了一台坦克之中。
系统性布置倾斜性装甲虽然相比德军坦克的垂直型装甲牺牲了乘坐舒适度和成员灵活度,车体前后的45mm厚钢装甲配合车体正面的60度倾斜角使得T34/76的防护在水平弹道的视载厚度达到了整整90mm!要知道虎式坦克的车体正面厚度也才102mm,而在卫国战争初期被称为“德意志军马”的四号坦克车身正面厚度也不过50mm!
F-34型41.2倍口径的76.2mm火炮则可以在500米开外就能击穿德国三、四号坦克的装甲,而德军三、四号坦克往往要冒死贴近T-34/76在150米内的距离才有把握将其击穿。
但是问题也是致命的——实际情况远没有理想那么美好,理想和现实往往拥有巨大的差距,这也是林安南目前已经发现的问题:
无论是广角潜望镜还是高倍率窄视角瞄准镜,做工给人的感觉都非常差,瞄准镜居然不是用玻璃做的,而是一块经过抛光的粗糙钢铁!这导致视线模糊不清先不说,里面的画面也是完全扭曲失真的。
只有自己的坦克和乌达诺夫的坦克作为指挥车配备了无线电,其他坦克都没有无线电,这意味着他得用旗语来指挥,也就是把一面小小的旗子伸出炮塔,而其余车长不得不打开炮塔的舱盖才能看到对应旗车的指挥。
虽然柴油发动机稳定可靠,但是其洪亮的噪音使得车组内部成员很难听见来自车长的指令,而苏联早期坦克根本没有内部通话设置,德国人的坦克每一台都配备了内部通话设置。
然后就是T34/76并没有配备炮塔吊篮,炮塔吊篮能大大提升车组人员的协调性,没有炮塔吊篮就意味着装填手还得跟着炮塔的转动调整位置进行装弹,炮手也不得不调整瞄准镜跟随炮塔转动方向。
更惨的是,T34/76的车长和炮手是一个职务,也就是说车长不但得观察战场局势,还得操纵瞄准镜充当炮手来瞄准敌军坦克,然后还得负责开炮。
糟透了,真的糟透了——“要真实就去参军!”这句话原来不是讽刺。
作为军迷的林安南已经从某款坦克游戏折射的现实状况中明白了自己的天真。
林安南对着驾驶员喊道:
“驾驶员同志,驱动坦克前进,进入我们前面的广场!”
驾驶员点了点头,使出吃奶的劲拉动了操纵杆,坦克在轰鸣声中向前驶去。
林安南的T34跟随打头的KV1驶出广场后,他调动广角潜望镜看到了右边有一个巷口正直直对着刚刚苏军吉普车跑出来的巷道口,德军坦克极有可能从那里出现,这是绝佳的正对打击位置。
他对着驾驶员喊道:
“驾驶员,向右转!”
正在行驶中的T-34里发动机的噪音如同一锅沸腾的汤,驾驶员大叔掉过头来对着他喊道:
“啊?听不见!”
林安南痛骂着柴油发动机那糟糕的巨大噪音,又重复了一次命令。
然而驾驶员掉过头来对着他摇摇头,表示自己啥也听不见。
林安南咬紧牙关,对着驾驶员的右肩膀狠狠地踹了一脚,然后大叔会意地点了点头,用力把操纵杆往右移去,T34坦克便在原地调转方向朝着巷口驶去。
而米勒也正带着一队坦克缓缓驶入城镇,尽管他在进入城镇之前顾虑重重,但经过观察后发现城内空无一人,也没有看见俄国士兵的身影。
他判定这也是和之前一样的套路——俄国人带着老百姓逃跑了,让了一座空城给他们,从明斯克到维亚济马,这也是见怪不怪的景象了。
很快,一场激烈的坦克大决战即将在维亚济马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