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综]母仪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舒云穿着隆重的礼服, 与朱元璋并肩站在高台之上,听着下面雷鸣一般的欢呼,有一种恍然若梦的感觉,她这就是皇后了!
没错,朱元璋终于称帝了,比起真实的历史, 他提前了两年称帝,不过依旧定国号为明, 年号洪武,大封群臣,光是国公就封了六个,另外还追封了几个, 其他的也多半有了封侯之赏。
前朝如此,后宫自然也得了册封,朱元璋册封后宫也很简单粗暴,只考虑家世和孩子,有孩子, 父兄是功臣的,封高一些, 其他的, 也就随便册封了。对此,舒云并没有任何意见。
舒云制定了一系列的宫规之后,后宫里头的事情也就没什么好管的了!后宫的事情,说白了, 也就是两个字,一个是钱,一个是人。舒云直接规定了宫中各个级别的待遇,什么品级用多少人,该拿多少钱,多少东西,每个月直接凭着对牌自己去领取就可以了。
宫中所需要的东西,一部分直接由皇庄提供,另一部分直接向商人招标,招标是每年一次,如果送过来的东西不符合条件,那么,接下来你就没有第二次参加招标的机会了。
这个时候后宫制度并不严密,后宫之中也没多少太监,多是宫女,毕竟,天下大乱多年,汉人死伤无数,鼓励生育还来不及,又怎么会让人残缺身体去做太监。实际上,明朝的时候,许多太监都是战俘,民间是不许私自阉割的,明军在外头俘虏了外族,然后从中挑选出一部分人出来,阉割之后,送到宫中执役,也就是到了后期,对外作战比较少,九边也日渐糜烂,太监里头这类人才算是比较少了。
在这个时代,宫中用太监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毕竟,整个皇宫的男人就朱元璋一个,皇子年纪稍微大一点,也是不能随便进入内宫的,那么多的妃嫔宫女,难免会出一些问题。舒云倒是想要推动一夫一妻的制度呢,但是很可惜的是,现在不存在这个条件。说白了,天下战乱,女多男少,要是强行一夫一妻,那是要出事的!
当然了,按照官府的规定,民间其实还是一夫一妻的,庶民娶媳妇都是难事,何况是纳妾!没有一定的品级,自然是不许纳妾的,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朝这会儿,许多所谓的小妾,在家中的名义就是养女,你能说人家不许收养女孩子吗?官宦人家,正经小妾也是有名额的,这就又有变通的法门了,通房丫头是不算小妾的。就算是后世,法律都规定一夫一妻了,在外面包养小三情人的,还有搞重婚的,简直是到处都有,叫人都觉得没眼看!
所以,舒云对此也是徒呼奈何,不过呢,出于某种不爽的心理,舒云还是给朱元璋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向超额纳妾者征税。舒云的理由也很充分,过些年,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有钱有权的男性,自然会占据过多的女性资源,然后就会有不少条件比较差的人娶不上老婆,这些人其实就是不安定因素。有句话说得好,有恒产者有恒心,有家庭的人,相应来说,做事也会有个牵挂。没老婆的人,做事都没个奔头,谁知道他们被刺激了,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所以,法律必须规定,你可以纳妾,但是超额纳妾,也就是平民想要纳妾,就得交税,纳得越多,税率越高。纳妾必须要通过官府,要不然,女子到了年纪,要么交人头税,要么通过官媒嫁人,哪怕奴籍也是一样!至于隐户之类的,官府鼓励举报,举报者可以得到当年纳税额一半的奖励……
朱元璋大概是穷怕了,对于能收钱的东西都很感兴趣,哪怕在舒云的经营下,朱元璋的库房已经很充实了,他还是觉得有些不够,何况,打仗打到这个份上,朱元璋已经发现了,什么都能没有,钱万万不能没有。脱脱发行纸币的时候,朱元璋就起了心思,被舒云劝阻了。明朝的宝钞同样是个笑话,擦屁股都嫌硬。舒云觉得,这玩意能不发行,还是不发行好了,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始了,美洲那边银矿不要太多,倭国那边金矿也不少,中原金银储备不足,那么,就带着自个的商品,去国外换嘛!
总之,朱元璋对这个提议还是很心动的,反正这事对于底层和上层来说,压根没什么问题,底层能娶到一个媳妇就算是不错了,而上层呢,那些功臣,按照制度,本来就有好几个妾室的名额,就这样还不够的话,那就活该他们交钱,何况,一般人敢举报他们吗?
所以,到最后,这些针对的人也就可想而知了,而这群人,其实反而是最有钱,并且最乐于花钱的。说不定他们到时候还会以谁的侍妾多,谁每年交的这方面的税赋多为荣呢!做生意的时候,想着法子偷税漏税,这种事情是正常的,但是能炫富的地方,许多商人可是从来不会错过。
如今的税制还是比较简单的,等到以后,搞阶梯税制,从个人收入里头按比例征税,估计到时候,就有许多人要肉疼了!当然,这应该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起码现在这么做时机还没有到。
但是,朱元璋对此已经是非常满意了,尤其,这个税,是每年都要交的,这都是钱啊!他甚至琢磨着,是不是干脆取消所有人的纳妾特权了,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别人也就罢了,那些跟着他的老兄弟们,总不能太委屈了。
后世史书上都说朱元璋诛杀功臣什么的,实际上,真要算一下就知道,朱元璋自个死的时候,都七十了,以前那些开国功臣,大多数年纪比朱元璋还大,人生七十古来稀,尤其战阵上头难免有些陈年伤势,这等将领,原本就没几个长寿的,他们活不过朱元璋,也算不上朱元璋的错,不是吗?他真正下手的,也就是胡惟庸,蓝玉,李善长那些人,看这些人做出来的那些事,跟造反区别不大,死得也不算冤枉。
实际上,大多数开国功臣其实混得还不错,当然了,因为靖难之役,又有一批功臣站错了队,倒是叫那些靖难的功臣上位了,然后也有一批被边缘化了,留在了南京,这才是让人觉得开国功臣里头似乎许多都没了踪影的缘故。
朱元璋这个时候其实还没有准备就定都应天,他还是比较崇尚秦汉的,因此,也在考虑着定都长安,当然,长安目前还没到手,所以就先在应天过渡一下。
既然不打算定都应天,那么,以朱元璋的性格,自然不会大肆搞基建,徐达那边刚刚打下了开封,他就直接坐镇开封,主持北伐大事了。
舒云留在了应天,做了皇后之后,她也已经培养出了一批人手,许多事情可以交给这些人去掌管,她只需要负责决策,还有提出一些思路就可以了。
发明创造什么玻璃,肥皂什么的,舒云并不着急,等到天下太平之后再拿出来也不迟,算是给皇家增加一点财富来源。实际上日常用品看起来利润微薄,但是规模要是大了,那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最重要的是,这种行业其实能够带动不少就业。
舒云如今要做的,就是规范朱元璋治下的经济体系,朱元璋对于商税什么的不理解,舒云可是知道,商税真要是征收起来,会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开放口岸,开启海贸。方国珍当年起兵的时候,就是带着一帮海匪,扰乱海运和漕运,弄得元廷无法将南方的粮食财富顺利通过漕运和海运运输到北方,造成了不少的损失。方国珍已经投降,但是他那些手下可是跑了不少,这些人如今直接摇身一变,变成了海盗,经常上岸打劫。朱元璋忙着北伐,哪有空管这些海盗,一开始的时候,就是想着禁海,让方国珍那些余党边城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舒云却是劝阻了他,海盗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很难禁绝的,这年头,一些大型的商船,有的时候,都是不吝于做几回海盗的!如今这个世界,海贸已经相对比较发达了,沿海一带,也有不少海商,因此,舒云直接出了个主意,那就是传令沿海地区,但凡是抓到方国珍余党的,就可以得到海贸许可证,凭借这个许可证,就可以进行合法海贸,要不然的话,就得花大价钱购买这种许可证,而且这种许可证还得年审,要是查到你走私或者是偷税漏税什么的,就得吊销证件,处以巨额罚款。
许多人为此唉声叹气,觉得朱元璋简直是掉到钱眼里去了,但是其实还是有许多人对此是比较欢迎的,有没有官方支持,对于海贸来说,也是有着一定影响的,别的不说,应天,姑苏如今生产出来的许多布料锦缎,比起前朝的时候一点不差,甚至质量更好,产量也更多,要是没有官方的许可,这些是不会随便出售给这些海商的。
如今,不需要花钱,只要借助他们的渠道,抓几个人而已,就能得到为期达到三年到五年的许可证,还能免掉年审,这就非常划算了,因此,沿海一带的海商一下子就行动起来了。
这些人做海上的生意,原本就跟这些海盗打过交道,对于他们的落脚点也有些了解,因此,没有花费多长时间,方国珍的残党就一一落网,仅有很少数的人最后隐姓埋名,不知道逃到什么地方去了。
舒云趁机开始开放了沿海港口,重建了海关,朱元璋也不提什么禁海的事情了,他其实也有些忌惮这些海商的势力,因此,一方面对于海商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又下令工部自个造船,优先造战船,回头可以通过战船运输兵力北上,防止元廷逃窜到高丽那边去。等到北伐成功,解决了蒙古人之后,这些战船也可以改造成商船,出海经营。当然海关保留一批战船也是有必要的,可以打击走私,防范倭寇海盗。
朱元璋这一方可以说是经济情况蒸蒸日上,有人暗地里头已经将舒云视作是女财神,觉得舒云实实在在有点石成金之能,一开始的时候,舒云做事的时候,还有人觉得一介女流,没多少见识,能做什么事情,等到到了如今,舒云现在不管想要做什么,都有人乐得跟上,毕竟,跟得早有肉吃,来晚了,顶多也就能跟在后面喝点剩汤了。
而那些命妇们,一个个就更是眼热了,她们中大多数人都没有多少理财之能,这年头的一家主母,说是掌握家中财政,实际上呢,掌握的一般就是家里的那些不动产,一般就是靠着收租,还有放贷什么的挣钱,让他们自个去开铺子,其实是不靠谱的,因为她们其实不懂做生意,手里头也没有合适的人手,很多时候,开铺子还不如直接将铺子租出去呢!
瞧着舒云翻云覆雨,几百万贯的钱财在她那里周转,然后似乎所有人都得了好处,收益也非常大,这些掌管家中庶务的命妇们哪有不动心的道理。
之前的时候,舒云就教过她们不少事情,让她们投资一些作坊什么的,她们的确得了一些好处,可是现在看起来,这远远不够啊!说白了,进项虽然涨了一些,但是比较起来,需要养活的人口却是越来越多了,她们自个有了孩子,就得为自家孩子打算,长子可以继承爵位,也可以继承一半家业,但是其他儿子可就没那么多了。还有女儿要出嫁,像他们这样的人家,女儿的嫁妆又是一大笔钱。这年头,比起女方的嫁妆来说,除非是真的卖女儿,否则的话,男方的彩礼实际上算不得什么,按照礼数,都是些象征意义上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爵位是降等承袭的,他们这些开国功臣,可能会三代以下再递减,但是,若是儿女不够出息的话,三代之后,人丁繁衍,家产分下去就更没什么明堂了。
他们还不能觉得皇恩不够浩荡,要知道,即便是宗室,境况也是一样的,要么你出去开拓,建立属于你自个的王国,作为大明的藩国,朝廷一般不会干涉王国的事情,你只需要每年朝贡就可以,其他的,大明都不会多问,等你选好了继承人,朝廷盖个章就行,你就算是想要将自个的王国均分给其他儿子,那也没问题。
但是,如果你不想去那些蛮荒之地,冒着性命危险开疆辟土,想要留在中原这个花花世界,那么,宗室这些王爷的爵位也是会递减的,递减到郡王以下,就没有所谓的藩国了,老老实实领俸禄吧,再往下几代,也只能读书习武混口饭吃,最多在成年之前,宗人府会发放最低限度的生活费。当然,作为宗室,你也有特权,你的祖先不肯出去开拓,你要是有足够的雄心的话,也可以带上你的爵位允许的臣属,前往其他地方开拓进取,朝廷会给予一定的支持,甚至还可以找朝廷乃至那些藩王借钱借兵,但是前提是,你得还得起。
舒云给朱元璋建议的时候,直接坦然表示,做皇子的,都是一个父亲,就没一个没野心的,与其让他们内斗,不如让他们出去开拓属于自个的国度,甚至,也能保持大明的尚武之风。
别的不说,那些勋贵的儿孙又不是都能继承父辈的爵位,甚至嫡系的爵位也是要递减的,他们要是想要保持自家的富贵,就得跟着出去开疆拓土。当然,这种事情,不能只留给准备出外开拓的藩王,还得留一部分给大明本土。要不然,本土那些勋贵想要战功什么的,都跑出去了,回头强支弱干,只怕回头反倒是有麻烦,所以,也需要给大明本土一直留一个敌人。另外就是,大明提供雇佣兵的模式,可以帮助没有足够力量,却有着足够财富的藩王征战,但是相应的,对方要付出足够的代价才行。舒云没有说得是,如果后世那些藩国的子孙后代不肖,说不定就要找大明主持公道,回头,这些藩国说不定就名正言顺地成为大明的国土了。
老实说,这个提议在朝堂之中是引起了绝大反响的,武将们对此都很赞同,他们是真担心,等到天下承平之后,老朱也来一出杯酒释兵权,他们这些人出身草根,一刀一枪打出来的荣华富贵,除了打仗,几乎啥也不会,至于读书什么的,说起来容易,实际上这真的是要看天分的,还运气的,由文转武哪里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要是再绝了这一条进身之阶,只怕日后就要被文官压制了。
可是如今情况不一样了,大明鼓励开拓,哪怕是跟着宗室王爷们出去开拓,但是总能给自家子孙一条新的出路,也能开枝散叶,给自家多留点后路。
经历过元廷的事情,就算是寻常的武将都知道,这个世界很大,要知道,如今这个元顺帝名义上是元廷的共主,实际上再往西,还有蒙古人建立的汗国呢!据说汉朝的时候,匈奴人似乎后来也西迁了。
尤其,在藩国,天高皇帝远的,很多事情大有可为啊!在这样的情况下,武将们简直是两眼放光,几乎要欢呼雀跃起来。
但是文臣们想法就不同了,这些人素来保守,虽说是儒家,但是,还想着三代之治呢,三代... -->>
舒云穿着隆重的礼服, 与朱元璋并肩站在高台之上,听着下面雷鸣一般的欢呼,有一种恍然若梦的感觉,她这就是皇后了!
没错,朱元璋终于称帝了,比起真实的历史, 他提前了两年称帝,不过依旧定国号为明, 年号洪武,大封群臣,光是国公就封了六个,另外还追封了几个, 其他的也多半有了封侯之赏。
前朝如此,后宫自然也得了册封,朱元璋册封后宫也很简单粗暴,只考虑家世和孩子,有孩子, 父兄是功臣的,封高一些, 其他的, 也就随便册封了。对此,舒云并没有任何意见。
舒云制定了一系列的宫规之后,后宫里头的事情也就没什么好管的了!后宫的事情,说白了, 也就是两个字,一个是钱,一个是人。舒云直接规定了宫中各个级别的待遇,什么品级用多少人,该拿多少钱,多少东西,每个月直接凭着对牌自己去领取就可以了。
宫中所需要的东西,一部分直接由皇庄提供,另一部分直接向商人招标,招标是每年一次,如果送过来的东西不符合条件,那么,接下来你就没有第二次参加招标的机会了。
这个时候后宫制度并不严密,后宫之中也没多少太监,多是宫女,毕竟,天下大乱多年,汉人死伤无数,鼓励生育还来不及,又怎么会让人残缺身体去做太监。实际上,明朝的时候,许多太监都是战俘,民间是不许私自阉割的,明军在外头俘虏了外族,然后从中挑选出一部分人出来,阉割之后,送到宫中执役,也就是到了后期,对外作战比较少,九边也日渐糜烂,太监里头这类人才算是比较少了。
在这个时代,宫中用太监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毕竟,整个皇宫的男人就朱元璋一个,皇子年纪稍微大一点,也是不能随便进入内宫的,那么多的妃嫔宫女,难免会出一些问题。舒云倒是想要推动一夫一妻的制度呢,但是很可惜的是,现在不存在这个条件。说白了,天下战乱,女多男少,要是强行一夫一妻,那是要出事的!
当然了,按照官府的规定,民间其实还是一夫一妻的,庶民娶媳妇都是难事,何况是纳妾!没有一定的品级,自然是不许纳妾的,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朝这会儿,许多所谓的小妾,在家中的名义就是养女,你能说人家不许收养女孩子吗?官宦人家,正经小妾也是有名额的,这就又有变通的法门了,通房丫头是不算小妾的。就算是后世,法律都规定一夫一妻了,在外面包养小三情人的,还有搞重婚的,简直是到处都有,叫人都觉得没眼看!
所以,舒云对此也是徒呼奈何,不过呢,出于某种不爽的心理,舒云还是给朱元璋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向超额纳妾者征税。舒云的理由也很充分,过些年,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有钱有权的男性,自然会占据过多的女性资源,然后就会有不少条件比较差的人娶不上老婆,这些人其实就是不安定因素。有句话说得好,有恒产者有恒心,有家庭的人,相应来说,做事也会有个牵挂。没老婆的人,做事都没个奔头,谁知道他们被刺激了,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所以,法律必须规定,你可以纳妾,但是超额纳妾,也就是平民想要纳妾,就得交税,纳得越多,税率越高。纳妾必须要通过官府,要不然,女子到了年纪,要么交人头税,要么通过官媒嫁人,哪怕奴籍也是一样!至于隐户之类的,官府鼓励举报,举报者可以得到当年纳税额一半的奖励……
朱元璋大概是穷怕了,对于能收钱的东西都很感兴趣,哪怕在舒云的经营下,朱元璋的库房已经很充实了,他还是觉得有些不够,何况,打仗打到这个份上,朱元璋已经发现了,什么都能没有,钱万万不能没有。脱脱发行纸币的时候,朱元璋就起了心思,被舒云劝阻了。明朝的宝钞同样是个笑话,擦屁股都嫌硬。舒云觉得,这玩意能不发行,还是不发行好了,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始了,美洲那边银矿不要太多,倭国那边金矿也不少,中原金银储备不足,那么,就带着自个的商品,去国外换嘛!
总之,朱元璋对这个提议还是很心动的,反正这事对于底层和上层来说,压根没什么问题,底层能娶到一个媳妇就算是不错了,而上层呢,那些功臣,按照制度,本来就有好几个妾室的名额,就这样还不够的话,那就活该他们交钱,何况,一般人敢举报他们吗?
所以,到最后,这些针对的人也就可想而知了,而这群人,其实反而是最有钱,并且最乐于花钱的。说不定他们到时候还会以谁的侍妾多,谁每年交的这方面的税赋多为荣呢!做生意的时候,想着法子偷税漏税,这种事情是正常的,但是能炫富的地方,许多商人可是从来不会错过。
如今的税制还是比较简单的,等到以后,搞阶梯税制,从个人收入里头按比例征税,估计到时候,就有许多人要肉疼了!当然,这应该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起码现在这么做时机还没有到。
但是,朱元璋对此已经是非常满意了,尤其,这个税,是每年都要交的,这都是钱啊!他甚至琢磨着,是不是干脆取消所有人的纳妾特权了,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别人也就罢了,那些跟着他的老兄弟们,总不能太委屈了。
后世史书上都说朱元璋诛杀功臣什么的,实际上,真要算一下就知道,朱元璋自个死的时候,都七十了,以前那些开国功臣,大多数年纪比朱元璋还大,人生七十古来稀,尤其战阵上头难免有些陈年伤势,这等将领,原本就没几个长寿的,他们活不过朱元璋,也算不上朱元璋的错,不是吗?他真正下手的,也就是胡惟庸,蓝玉,李善长那些人,看这些人做出来的那些事,跟造反区别不大,死得也不算冤枉。
实际上,大多数开国功臣其实混得还不错,当然了,因为靖难之役,又有一批功臣站错了队,倒是叫那些靖难的功臣上位了,然后也有一批被边缘化了,留在了南京,这才是让人觉得开国功臣里头似乎许多都没了踪影的缘故。
朱元璋这个时候其实还没有准备就定都应天,他还是比较崇尚秦汉的,因此,也在考虑着定都长安,当然,长安目前还没到手,所以就先在应天过渡一下。
既然不打算定都应天,那么,以朱元璋的性格,自然不会大肆搞基建,徐达那边刚刚打下了开封,他就直接坐镇开封,主持北伐大事了。
舒云留在了应天,做了皇后之后,她也已经培养出了一批人手,许多事情可以交给这些人去掌管,她只需要负责决策,还有提出一些思路就可以了。
发明创造什么玻璃,肥皂什么的,舒云并不着急,等到天下太平之后再拿出来也不迟,算是给皇家增加一点财富来源。实际上日常用品看起来利润微薄,但是规模要是大了,那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最重要的是,这种行业其实能够带动不少就业。
舒云如今要做的,就是规范朱元璋治下的经济体系,朱元璋对于商税什么的不理解,舒云可是知道,商税真要是征收起来,会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开放口岸,开启海贸。方国珍当年起兵的时候,就是带着一帮海匪,扰乱海运和漕运,弄得元廷无法将南方的粮食财富顺利通过漕运和海运运输到北方,造成了不少的损失。方国珍已经投降,但是他那些手下可是跑了不少,这些人如今直接摇身一变,变成了海盗,经常上岸打劫。朱元璋忙着北伐,哪有空管这些海盗,一开始的时候,就是想着禁海,让方国珍那些余党边城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舒云却是劝阻了他,海盗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很难禁绝的,这年头,一些大型的商船,有的时候,都是不吝于做几回海盗的!如今这个世界,海贸已经相对比较发达了,沿海一带,也有不少海商,因此,舒云直接出了个主意,那就是传令沿海地区,但凡是抓到方国珍余党的,就可以得到海贸许可证,凭借这个许可证,就可以进行合法海贸,要不然的话,就得花大价钱购买这种许可证,而且这种许可证还得年审,要是查到你走私或者是偷税漏税什么的,就得吊销证件,处以巨额罚款。
许多人为此唉声叹气,觉得朱元璋简直是掉到钱眼里去了,但是其实还是有许多人对此是比较欢迎的,有没有官方支持,对于海贸来说,也是有着一定影响的,别的不说,应天,姑苏如今生产出来的许多布料锦缎,比起前朝的时候一点不差,甚至质量更好,产量也更多,要是没有官方的许可,这些是不会随便出售给这些海商的。
如今,不需要花钱,只要借助他们的渠道,抓几个人而已,就能得到为期达到三年到五年的许可证,还能免掉年审,这就非常划算了,因此,沿海一带的海商一下子就行动起来了。
这些人做海上的生意,原本就跟这些海盗打过交道,对于他们的落脚点也有些了解,因此,没有花费多长时间,方国珍的残党就一一落网,仅有很少数的人最后隐姓埋名,不知道逃到什么地方去了。
舒云趁机开始开放了沿海港口,重建了海关,朱元璋也不提什么禁海的事情了,他其实也有些忌惮这些海商的势力,因此,一方面对于海商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又下令工部自个造船,优先造战船,回头可以通过战船运输兵力北上,防止元廷逃窜到高丽那边去。等到北伐成功,解决了蒙古人之后,这些战船也可以改造成商船,出海经营。当然海关保留一批战船也是有必要的,可以打击走私,防范倭寇海盗。
朱元璋这一方可以说是经济情况蒸蒸日上,有人暗地里头已经将舒云视作是女财神,觉得舒云实实在在有点石成金之能,一开始的时候,舒云做事的时候,还有人觉得一介女流,没多少见识,能做什么事情,等到到了如今,舒云现在不管想要做什么,都有人乐得跟上,毕竟,跟得早有肉吃,来晚了,顶多也就能跟在后面喝点剩汤了。
而那些命妇们,一个个就更是眼热了,她们中大多数人都没有多少理财之能,这年头的一家主母,说是掌握家中财政,实际上呢,掌握的一般就是家里的那些不动产,一般就是靠着收租,还有放贷什么的挣钱,让他们自个去开铺子,其实是不靠谱的,因为她们其实不懂做生意,手里头也没有合适的人手,很多时候,开铺子还不如直接将铺子租出去呢!
瞧着舒云翻云覆雨,几百万贯的钱财在她那里周转,然后似乎所有人都得了好处,收益也非常大,这些掌管家中庶务的命妇们哪有不动心的道理。
之前的时候,舒云就教过她们不少事情,让她们投资一些作坊什么的,她们的确得了一些好处,可是现在看起来,这远远不够啊!说白了,进项虽然涨了一些,但是比较起来,需要养活的人口却是越来越多了,她们自个有了孩子,就得为自家孩子打算,长子可以继承爵位,也可以继承一半家业,但是其他儿子可就没那么多了。还有女儿要出嫁,像他们这样的人家,女儿的嫁妆又是一大笔钱。这年头,比起女方的嫁妆来说,除非是真的卖女儿,否则的话,男方的彩礼实际上算不得什么,按照礼数,都是些象征意义上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爵位是降等承袭的,他们这些开国功臣,可能会三代以下再递减,但是,若是儿女不够出息的话,三代之后,人丁繁衍,家产分下去就更没什么明堂了。
他们还不能觉得皇恩不够浩荡,要知道,即便是宗室,境况也是一样的,要么你出去开拓,建立属于你自个的王国,作为大明的藩国,朝廷一般不会干涉王国的事情,你只需要每年朝贡就可以,其他的,大明都不会多问,等你选好了继承人,朝廷盖个章就行,你就算是想要将自个的王国均分给其他儿子,那也没问题。
但是,如果你不想去那些蛮荒之地,冒着性命危险开疆辟土,想要留在中原这个花花世界,那么,宗室这些王爷的爵位也是会递减的,递减到郡王以下,就没有所谓的藩国了,老老实实领俸禄吧,再往下几代,也只能读书习武混口饭吃,最多在成年之前,宗人府会发放最低限度的生活费。当然,作为宗室,你也有特权,你的祖先不肯出去开拓,你要是有足够的雄心的话,也可以带上你的爵位允许的臣属,前往其他地方开拓进取,朝廷会给予一定的支持,甚至还可以找朝廷乃至那些藩王借钱借兵,但是前提是,你得还得起。
舒云给朱元璋建议的时候,直接坦然表示,做皇子的,都是一个父亲,就没一个没野心的,与其让他们内斗,不如让他们出去开拓属于自个的国度,甚至,也能保持大明的尚武之风。
别的不说,那些勋贵的儿孙又不是都能继承父辈的爵位,甚至嫡系的爵位也是要递减的,他们要是想要保持自家的富贵,就得跟着出去开疆拓土。当然,这种事情,不能只留给准备出外开拓的藩王,还得留一部分给大明本土。要不然,本土那些勋贵想要战功什么的,都跑出去了,回头强支弱干,只怕回头反倒是有麻烦,所以,也需要给大明本土一直留一个敌人。另外就是,大明提供雇佣兵的模式,可以帮助没有足够力量,却有着足够财富的藩王征战,但是相应的,对方要付出足够的代价才行。舒云没有说得是,如果后世那些藩国的子孙后代不肖,说不定就要找大明主持公道,回头,这些藩国说不定就名正言顺地成为大明的国土了。
老实说,这个提议在朝堂之中是引起了绝大反响的,武将们对此都很赞同,他们是真担心,等到天下承平之后,老朱也来一出杯酒释兵权,他们这些人出身草根,一刀一枪打出来的荣华富贵,除了打仗,几乎啥也不会,至于读书什么的,说起来容易,实际上这真的是要看天分的,还运气的,由文转武哪里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要是再绝了这一条进身之阶,只怕日后就要被文官压制了。
可是如今情况不一样了,大明鼓励开拓,哪怕是跟着宗室王爷们出去开拓,但是总能给自家子孙一条新的出路,也能开枝散叶,给自家多留点后路。
经历过元廷的事情,就算是寻常的武将都知道,这个世界很大,要知道,如今这个元顺帝名义上是元廷的共主,实际上再往西,还有蒙古人建立的汗国呢!据说汉朝的时候,匈奴人似乎后来也西迁了。
尤其,在藩国,天高皇帝远的,很多事情大有可为啊!在这样的情况下,武将们简直是两眼放光,几乎要欢呼雀跃起来。
但是文臣们想法就不同了,这些人素来保守,虽说是儒家,但是,还想着三代之治呢,三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