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头“王爷所虑不错,现在李自成进犯山海关,我大转道向南。轻装前进。直趋山海关。招降吴三桂,打通山海关,击溃李自成。如今遇到千载难逢之良机。我军又何必再像往年一样,走蓟州、密云一带的艰险小路,替吴三枝独战强敌,留着他坐山观虎斗?”
多尔衮见洪承畴与自己刚刚准备好的意见不谋而合,心中不由大悦。他原来不知吴三桂有向自己借兵之事,只想到第一步是如何进入长城;第二步是在山海关与燕京之间占据一坚固城池屯兵;第三步是击溃流贼,占领燕京;第四步是招降吴三桂,迫使他献出山海关,打通关内关外的大道。而洪承畴这一提议,无疑是计划将这四步棋分成一步走,固然行险,然而倘若获胜,那么收获必然远远超出预计。而反过来想,若是不幸判断失败,那么
多尔衮考虑到此处,又问道:“那李自成亲率大军从燕京来攻打吴三桂,攻占山海卫的胜算究竟能有几成?”
“依臣看来,应该在七成以上——当然,另外三成败算,关键就是在于我军是否能够及时出战,如何出战。”
“不是说那李自成本属贼寇,不注意在京畿一带稳固势力,就悬军出征了吗?若如此,他必然选择速战速决,山海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况且吴三桂地守城本领我们早已领教,令他五万关宁军把守区区三座城池,兵力不至于分散;况且东罗城、西罗城、山海卫同样城防坚固,守上个五六日应该不成问题吧?”
多尔衮先前曾非常仔细地研究比对了山海关周围的地图以及探子报回来的大致防卫部署,因此他对于吴三桂抵挡李自成的时间长短上,多少还是有个大概估算的。
“王爷的估算应该没有什么差池,只不过李自成手下并非没有能人,对于这样的弊处,应该可以做到一定的分析。所以他此战必须一战取胜,败则不可收拾。因此之故,他必将驱赶将士死斗,不惜牺牲惨重,使吴三桂无力抵抗。若果真如此,恐怕只需要三五日,甚至两三日后,就是贼寇拿下山海卫之时。”
若果事实果然如洪承畴所分析地这样,那么留给清军地时间可谓是宝贵万分,如果稍稍延迟而错过了最佳时机,那么这次结局多半就是无功而返了,这是众位大臣们极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多尔衮所极力避免的。
大家议论了一阵,最后大多肯定了洪承畴地意见,于是齐齐将目光盯向主位上的多尔衮,期望着主帅能够做出一个最正确的决定来。
多尔衮终于下定了决心,他手撑椅子扶手,站立起来,脸色凝重地宣布道:“既然时机如此紧迫,那么就不能拘束于常理了;虽然这招着实是步险棋,但也着实可以一试。我已经决定了,从现在起,我军立即改变行军路线,日夜兼程,直趋山海关!”
对于眼前极其宝贵的历史机遇,多尔衮的眼光是极其敏锐的——形势变于瞬息之间,昨天的敌人变成了朋友,更强的敌人出现了。出于对战机的把握和敏感,他果断决定,大军直发山海。他才不会理会吴三桂要他走喜峰口和墙子岭的要求呢,如今时机天降,这个时候来不得丁点犹豫。他决心在山海关与李自成军做正面战斗。
四月十六日,一个和平常几乎没有什么两样的清晨,在辽西翁后这座小城的十里外,多尔衮在短短几个时辰内做出了改变历史走向,改变清朝命运,影响到了中国今后数百年命运的决定,可谓是他平生最为的意的手笔,这是他由一个纵横关外的军事统帅转向为一统中原的大战略家的重要转折点。
决定改变行军路线之后,大军开拔,继续行军。我坐在那辆宽大而华丽的马车里,掀起杏黄色的帐帘,向外面看了看,转过头来对正在闭目沉思的多尔衮问道:
“王爷为何不下令加快行军速度呢?我看眼下的速度,最多也不过每日六十里,实在太过缓慢,等到了下一站西拉塔拉城,恐怕就要黄昏时分了。”
多尔衮微微蹙着眉头,并没有睁开眼睛,他淡淡地回答道:“我虽然决定改变计划,然而却始终不能对于吴三桂真正放心,毕竟眼下只要一步走错,就极有可能满盘皆输。”
我也清楚,无论是多尔衮,还是众多王公大臣们,眼下都无法确认吴三桂的真实意图。明清两国长期处于交战状态,双方积怨甚深,很难取得相互信任。吴三桂一直同清军作战,拒降坚守,这封求援的信来得太突然,他们思想上毫无准备,仅凭一纸书信,怎能叫他轻信!所以在决定改变行军路线的同时,多尔衮还做了两手准备,采取慎重戒备态度,先搞清虚实再说。
因此直到大半日过去,多尔衮仍然没有直接给吴三桂一个明确答复,他在心里面权衡利弊,左右比对着,生怕一个不慎,让父兄两代人入主中原的梦想化为泡影。
“我不想做大清的千古罪人啊!”多尔衮轻轻地喟叹一声,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每时每刻的殚精竭虑让他虚弱的身体难以支撑,然而他却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存着任何侥幸心理。
看着他疲惫的模样,我心中一阵担忧,忍不住关切地问:“你头晕目眩的病症有没有再犯?要是有这个兆头的话,我就令太医再给你加一副这方面的汤药。否则再这样下去,还没等到大战开始,你这个主帅就先倒下了,那可怎么得了?”
“还好,这几日休养得还算不错,倒也没有再发这些旧疾,你不必担心。”多尔终于睁开眼睛,即便如此,他的目光一如既往,仍然是炯炯有神的,让人感到极大的踏实与信赖。
他看了看旁边桌案上堆放着的大摞奏折,沉思片刻,然后说道:“眼下我也无暇分神来处理这些盛京送来的折子,你就替我看一下吧。如果无关紧要的,就代替我批示下去,剩余的再念给我听。”
多尔衮一向对于重要奏折,都是亲自过目的,而眼下他居然不再坚持,由“看”改为“听”可见他对于我的信任。不过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眼下的身体状况确实不能让他耗费眼力来一一览阅,这样很容易让他头晕目胀的旧疾复发。
我由是一惊,连忙请辞道:“若是我念给你听,倒也不必推辞,毕竟可以让你节省不少气力。可我怎么敢代替你来批示其他奏折呢?别说我朝,就是汉人朝廷,历朝历代也没有这样的规矩,这可万万使不得!”
第六卷 日出雄关 第五十三节 翁后决定 ----!
sp; 头“王爷所虑不错,现在李自成进犯山海关,我大转道向南。轻装前进。直趋山海关。招降吴三桂,打通山海关,击溃李自成。如今遇到千载难逢之良机。我军又何必再像往年一样,走蓟州、密云一带的艰险小路,替吴三枝独战强敌,留着他坐山观虎斗?”
多尔衮见洪承畴与自己刚刚准备好的意见不谋而合,心中不由大悦。他原来不知吴三桂有向自己借兵之事,只想到第一步是如何进入长城;第二步是在山海关与燕京之间占据一坚固城池屯兵;第三步是击溃流贼,占领燕京;第四步是招降吴三桂,迫使他献出山海关,打通关内关外的大道。而洪承畴这一提议,无疑是计划将这四步棋分成一步走,固然行险,然而倘若获胜,那么收获必然远远超出预计。而反过来想,若是不幸判断失败,那么
多尔衮考虑到此处,又问道:“那李自成亲率大军从燕京来攻打吴三桂,攻占山海卫的胜算究竟能有几成?”
“依臣看来,应该在七成以上——当然,另外三成败算,关键就是在于我军是否能够及时出战,如何出战。”
“不是说那李自成本属贼寇,不注意在京畿一带稳固势力,就悬军出征了吗?若如此,他必然选择速战速决,山海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况且吴三桂地守城本领我们早已领教,令他五万关宁军把守区区三座城池,兵力不至于分散;况且东罗城、西罗城、山海卫同样城防坚固,守上个五六日应该不成问题吧?”
多尔衮先前曾非常仔细地研究比对了山海关周围的地图以及探子报回来的大致防卫部署,因此他对于吴三桂抵挡李自成的时间长短上,多少还是有个大概估算的。
“王爷的估算应该没有什么差池,只不过李自成手下并非没有能人,对于这样的弊处,应该可以做到一定的分析。所以他此战必须一战取胜,败则不可收拾。因此之故,他必将驱赶将士死斗,不惜牺牲惨重,使吴三桂无力抵抗。若果真如此,恐怕只需要三五日,甚至两三日后,就是贼寇拿下山海卫之时。”
若果事实果然如洪承畴所分析地这样,那么留给清军地时间可谓是宝贵万分,如果稍稍延迟而错过了最佳时机,那么这次结局多半就是无功而返了,这是众位大臣们极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多尔衮所极力避免的。
大家议论了一阵,最后大多肯定了洪承畴地意见,于是齐齐将目光盯向主位上的多尔衮,期望着主帅能够做出一个最正确的决定来。
多尔衮终于下定了决心,他手撑椅子扶手,站立起来,脸色凝重地宣布道:“既然时机如此紧迫,那么就不能拘束于常理了;虽然这招着实是步险棋,但也着实可以一试。我已经决定了,从现在起,我军立即改变行军路线,日夜兼程,直趋山海关!”
对于眼前极其宝贵的历史机遇,多尔衮的眼光是极其敏锐的——形势变于瞬息之间,昨天的敌人变成了朋友,更强的敌人出现了。出于对战机的把握和敏感,他果断决定,大军直发山海。他才不会理会吴三桂要他走喜峰口和墙子岭的要求呢,如今时机天降,这个时候来不得丁点犹豫。他决心在山海关与李自成军做正面战斗。
四月十六日,一个和平常几乎没有什么两样的清晨,在辽西翁后这座小城的十里外,多尔衮在短短几个时辰内做出了改变历史走向,改变清朝命运,影响到了中国今后数百年命运的决定,可谓是他平生最为的意的手笔,这是他由一个纵横关外的军事统帅转向为一统中原的大战略家的重要转折点。
决定改变行军路线之后,大军开拔,继续行军。我坐在那辆宽大而华丽的马车里,掀起杏黄色的帐帘,向外面看了看,转过头来对正在闭目沉思的多尔衮问道:
“王爷为何不下令加快行军速度呢?我看眼下的速度,最多也不过每日六十里,实在太过缓慢,等到了下一站西拉塔拉城,恐怕就要黄昏时分了。”
多尔衮微微蹙着眉头,并没有睁开眼睛,他淡淡地回答道:“我虽然决定改变计划,然而却始终不能对于吴三桂真正放心,毕竟眼下只要一步走错,就极有可能满盘皆输。”
我也清楚,无论是多尔衮,还是众多王公大臣们,眼下都无法确认吴三桂的真实意图。明清两国长期处于交战状态,双方积怨甚深,很难取得相互信任。吴三桂一直同清军作战,拒降坚守,这封求援的信来得太突然,他们思想上毫无准备,仅凭一纸书信,怎能叫他轻信!所以在决定改变行军路线的同时,多尔衮还做了两手准备,采取慎重戒备态度,先搞清虚实再说。
因此直到大半日过去,多尔衮仍然没有直接给吴三桂一个明确答复,他在心里面权衡利弊,左右比对着,生怕一个不慎,让父兄两代人入主中原的梦想化为泡影。
“我不想做大清的千古罪人啊!”多尔衮轻轻地喟叹一声,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每时每刻的殚精竭虑让他虚弱的身体难以支撑,然而他却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存着任何侥幸心理。
看着他疲惫的模样,我心中一阵担忧,忍不住关切地问:“你头晕目眩的病症有没有再犯?要是有这个兆头的话,我就令太医再给你加一副这方面的汤药。否则再这样下去,还没等到大战开始,你这个主帅就先倒下了,那可怎么得了?”
“还好,这几日休养得还算不错,倒也没有再发这些旧疾,你不必担心。”多尔终于睁开眼睛,即便如此,他的目光一如既往,仍然是炯炯有神的,让人感到极大的踏实与信赖。
他看了看旁边桌案上堆放着的大摞奏折,沉思片刻,然后说道:“眼下我也无暇分神来处理这些盛京送来的折子,你就替我看一下吧。如果无关紧要的,就代替我批示下去,剩余的再念给我听。”
多尔衮一向对于重要奏折,都是亲自过目的,而眼下他居然不再坚持,由“看”改为“听”可见他对于我的信任。不过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眼下的身体状况确实不能让他耗费眼力来一一览阅,这样很容易让他头晕目胀的旧疾复发。
我由是一惊,连忙请辞道:“若是我念给你听,倒也不必推辞,毕竟可以让你节省不少气力。可我怎么敢代替你来批示其他奏折呢?别说我朝,就是汉人朝廷,历朝历代也没有这样的规矩,这可万万使不得!”
第六卷 日出雄关 第五十三节 翁后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