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disillusion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今上大学已经不再是一件什么难事了,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的连年扩招。更笼统地说今天只要是有心上大学的人都能上大学。且不谈这是否是文凭的泛滥,单高等教育的实在性,社会也不免会提出疑问,就多方面去看,高等教育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就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各种实践活动的直接作用者。人们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快慢,而大学层次的教育必会提高社会整体知识水平,较高的知识水平必能反作用于实践活动。推动社会较快地发展,这是事实。因此当代的大学教育连年普遍也能够说社会发展的必然,因为物质方面的高度发展必定要求精神方面以之相适应。尽管大学教育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它的确是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从社会发展的层面去分析大学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显然大学教育的意义是十分之积极的,这就是宏观上的分析。
就国家的角度而言:中国声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国家由谁来领导,当然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啊!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国家的领导有赖于大学生,国家的富强,发达,也有赖于大学生。这也是事实。国家的综合国力说是由科技和经济来决定,其实到底还是由一国的教育所决定,重视教育,教育搞得好的国家能更好地搞好国家事务,而政局稳定又必能带动科技、经济实力快速地强大起来。教育与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经济发展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说,高等教育也是国家实施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内需等职能的手段。国家的出发点无疑是十分之正确的,因为国家实施任何一种政策都是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的,也正因为国家所考虑的只是整体的利弊,因此从现在的大众教育进一步到以后的全民教育,大学教育的意义也是十分之实在的。
就学术的角度而言,中国人的读书观说白了就是为了大学而读书,中国学生都固执地认为大学是天堂,就好像大学是学习终止的地方一样。这是许多学子们的误解,也是应试教育带来的悲哀,大学应该是学子们无限量追求真理的地方,然而大多的高校并没有大师们所说的民主,尽管社会,国家一再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还有近来的什么绿色教育,但提倡总归还是提倡而已,真正落实的或许没有多少个高校。学生还是没有很高程度上的民主。尽管所有大学都说是不追求整体归一的地方,但事实上学生根本就少有创新的机会,也不敢去行创新之路。学校各方面的政策和自己对得不到专业学位的担心等都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行为。在大学校园中或许没有一个学生是真正为了发展学术而认真去读书的,这种现象在文科类院校更加严重。一百个本科生中只有三两个能考上研究生,而三两个研究生中能为学术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又有几个?想必是极少数。大学教育是在培养人才,大专类的技术人才,本科类,研究生类的中高等技术、管理人才,再向上的硕士,博士类的科学研究人才。真正对学术有影响的也无非是几个坚定自己个人追求的偏执狂。我总认为一个人要是达到了硕士、博士、院士这种学识水平应该是要稍偏隔于整个世俗,不为世俗的钱、色、权所动太大心。因为他们在极大程度上往往就代表了学术和整个文人知识群体。最适合他们的工作就是高校教师或科研人员,也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为学术发展作贡献的大学生涌现出来。大学教育在学术方面的意义才会更加之大。
就学生个人而言: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但并不等于大学生能很好地运用高等理论知识。一个经济类的高材生往往只知道商业在市场经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而不懂得在经济活动中老板要的只是你怎样能用最少的付出而获得可能多的回报或者最现实的实用价值问题。许多用人单位声称招聘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比调教一个处女还要麻烦百倍,尽管这是夸张低俗的说法,但毕竟也反映出了当代大学教育的弊端。当代大学生并不是说他们的专业水平不够过关,知识是个很灵活、较虚幻的东西,它可能与具体的实践工作是完完全全的两码事。中国大学教育成就下的学生更多的是专业知识从分数上的反映是确实好得没话说,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差强人意。大学教育似乎更多的是教给了学生理论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学生的功利、钻营心态。当今大学生还用天之骄子去形容或许会很牵强,一个个大学生们也大可不必摆出一副清高,傲立于群的姿态。社会永远也只在乎真正有能耐的人才而并非几张什么证书,什么实践记录。
就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素质而言:大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素质应该是较高的思想高度、健全的人格和并不落后的高等知识。教育对大众来说只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而并非冠冕堂皇地说学到什么高深莫测的知识。大学教育的着重点应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培养健全的人格。试想下一个毕业于重点大学的学生的魄力如果比不上一个高中生、在失败受挫后的心理承受能力比不上一个市井之徒----那有再高,即使是再实在的专业知识又何用之有?作为思想和创新的仓库,大学教育在这方面的考虑或许真的不多。一个一流的大学往往只强调其拥有如何先进的教学设备而忽略对培养学生思想上、健全人格上的投入。健全人格的形成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终极产物而大学教育偏偏没有做到这一点。
总而言之,无论从哪个角度上去分析大学教育,大学教育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实在的东西。但正如世上没有任何完美的事物一样,大学教育也同样存在很多不实在的地方,我们做的只能是不断推进教育改革,落实一些确有成效的教育政策,停止不着边际的乱提倡。那样的话,大学教育必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实在、更积极的成果。
如今上大学已经不再是一件什么难事了,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的连年扩招。更笼统地说今天只要是有心上大学的人都能上大学。且不谈这是否是文凭的泛滥,单高等教育的实在性,社会也不免会提出疑问,就多方面去看,高等教育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就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各种实践活动的直接作用者。人们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快慢,而大学层次的教育必会提高社会整体知识水平,较高的知识水平必能反作用于实践活动。推动社会较快地发展,这是事实。因此当代的大学教育连年普遍也能够说社会发展的必然,因为物质方面的高度发展必定要求精神方面以之相适应。尽管大学教育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它的确是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从社会发展的层面去分析大学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显然大学教育的意义是十分之积极的,这就是宏观上的分析。
就国家的角度而言:中国声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国家由谁来领导,当然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啊!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国家的领导有赖于大学生,国家的富强,发达,也有赖于大学生。这也是事实。国家的综合国力说是由科技和经济来决定,其实到底还是由一国的教育所决定,重视教育,教育搞得好的国家能更好地搞好国家事务,而政局稳定又必能带动科技、经济实力快速地强大起来。教育与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经济发展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说,高等教育也是国家实施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内需等职能的手段。国家的出发点无疑是十分之正确的,因为国家实施任何一种政策都是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的,也正因为国家所考虑的只是整体的利弊,因此从现在的大众教育进一步到以后的全民教育,大学教育的意义也是十分之实在的。
就学术的角度而言,中国人的读书观说白了就是为了大学而读书,中国学生都固执地认为大学是天堂,就好像大学是学习终止的地方一样。这是许多学子们的误解,也是应试教育带来的悲哀,大学应该是学子们无限量追求真理的地方,然而大多的高校并没有大师们所说的民主,尽管社会,国家一再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还有近来的什么绿色教育,但提倡总归还是提倡而已,真正落实的或许没有多少个高校。学生还是没有很高程度上的民主。尽管所有大学都说是不追求整体归一的地方,但事实上学生根本就少有创新的机会,也不敢去行创新之路。学校各方面的政策和自己对得不到专业学位的担心等都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行为。在大学校园中或许没有一个学生是真正为了发展学术而认真去读书的,这种现象在文科类院校更加严重。一百个本科生中只有三两个能考上研究生,而三两个研究生中能为学术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又有几个?想必是极少数。大学教育是在培养人才,大专类的技术人才,本科类,研究生类的中高等技术、管理人才,再向上的硕士,博士类的科学研究人才。真正对学术有影响的也无非是几个坚定自己个人追求的偏执狂。我总认为一个人要是达到了硕士、博士、院士这种学识水平应该是要稍偏隔于整个世俗,不为世俗的钱、色、权所动太大心。因为他们在极大程度上往往就代表了学术和整个文人知识群体。最适合他们的工作就是高校教师或科研人员,也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为学术发展作贡献的大学生涌现出来。大学教育在学术方面的意义才会更加之大。
就学生个人而言: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但并不等于大学生能很好地运用高等理论知识。一个经济类的高材生往往只知道商业在市场经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而不懂得在经济活动中老板要的只是你怎样能用最少的付出而获得可能多的回报或者最现实的实用价值问题。许多用人单位声称招聘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比调教一个处女还要麻烦百倍,尽管这是夸张低俗的说法,但毕竟也反映出了当代大学教育的弊端。当代大学生并不是说他们的专业水平不够过关,知识是个很灵活、较虚幻的东西,它可能与具体的实践工作是完完全全的两码事。中国大学教育成就下的学生更多的是专业知识从分数上的反映是确实好得没话说,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差强人意。大学教育似乎更多的是教给了学生理论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学生的功利、钻营心态。当今大学生还用天之骄子去形容或许会很牵强,一个个大学生们也大可不必摆出一副清高,傲立于群的姿态。社会永远也只在乎真正有能耐的人才而并非几张什么证书,什么实践记录。
就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素质而言:大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素质应该是较高的思想高度、健全的人格和并不落后的高等知识。教育对大众来说只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而并非冠冕堂皇地说学到什么高深莫测的知识。大学教育的着重点应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培养健全的人格。试想下一个毕业于重点大学的学生的魄力如果比不上一个高中生、在失败受挫后的心理承受能力比不上一个市井之徒----那有再高,即使是再实在的专业知识又何用之有?作为思想和创新的仓库,大学教育在这方面的考虑或许真的不多。一个一流的大学往往只强调其拥有如何先进的教学设备而忽略对培养学生思想上、健全人格上的投入。健全人格的形成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终极产物而大学教育偏偏没有做到这一点。
总而言之,无论从哪个角度上去分析大学教育,大学教育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实在的东西。但正如世上没有任何完美的事物一样,大学教育也同样存在很多不实在的地方,我们做的只能是不断推进教育改革,落实一些确有成效的教育政策,停止不着边际的乱提倡。那样的话,大学教育必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实在、更积极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