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一声惊雷 (2/2)
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求生在西晋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并没有表现出太大失望。以他与世家的关系,人家不拆台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来给他捧场。
“再说我本来就没打算录取那些世家子弟,只知夸夸其谈不懂治政经济如何能牧守一方?辽东举行科举是要选出一些真正有才干的人。对于那些崇尚清谈的世家子弟,一个也不要录取。”
“请主公放心,我等一定谨记教诲,绝不敢坏了主公大业!”
“嗯,科举选士关系到辽东兴亡,半点都马虎不得。”
……
其实并不是所有世家都抵制科考。比如京兆韦氏便决心派出家族中最出色子弟韦謏(音同笑)前往蓟城参加科考。
京兆韦氏起源于黄帝姬姓后裔大彭氏,产生于商代末期,定型于战国末期。其家族发迹于西汉中叶,至曹魏时期成为关陇士族代表之一。
关陇地区在汉魏以来,一直是汉族传统文化渊薮所在,特别是自晋末丧乱以来,许多文人志士多避难于此。
永嘉丧乱之后,虽有不少卫氏族人避乱南下,但仍有大量京兆韦氏留居关中。一开始韦氏迫于现实离乱,纷纷避世隐居不仕,后来卫朔西入关中,让韦氏意识到明主已然入世,韦氏已无隐居必要,遂开始谋划入幕辽东。
新年刚过,辽东将在九月份举行科举的消息传到了关陇,虽然引起朝堂上下一片口诛笔伐,但梁氏、皇甫氏、游氏、韦氏等关陇豪门纷纷派出子弟沿着安定、北地、冯翊、陉北等路线前往幽燕参加科考。
……
辽东欲行科举吸引了大批读书人前往蓟城,同时亦引起各方猜忌,其中既有赞同者又有不屑者,更有大魄力者欲效仿之。江东世家为了掩饰内心恐惧,纷纷对科举制大肆诋毁。而琅琊王虽看到科举制的好处,却迫于世家压力连提都不敢提。
到了最后各地势力中,真正有心推行科举制的竟是奴隶出身的石勒。石勒出身底层,深知下面人才往上爬的艰辛,而辽东科举制让他眼前一亮,便有心效仿之。
“孟孙,可曾听说辽东将举行科举?”
“略有耳闻。”
对于蓟城科举,张宾心情十分复杂,作为智谋之士他如何看不清科举一事的深远影响,他只是可惜如此好的政策却被辽东抢先。本来他对石勒抱有十足信心,然自辽东崛起以来,张宾愈发觉得襄国前途暗淡。
“我欲在襄国推行科举不知可否?”
“不行!”
“为何?”
自体会到张宾的作用后,他念念不忘招揽人才,只是多年来见识了各种各样人才后,再也没有人可与张宾相提并论。今日一听说科举一事,石勒便意识到科举在招揽人才上的重要性,他认为辽东推行的科举制有利于招揽人才。
“主公,辽东推行科举制是以均田制、学堂制、普世教育制为基础,我襄国继承了魏晋体制,依靠世家大族维持统治,根本没有推行科举制的基础。若主公强行为之,必将引发政局动乱,值此关键时刻襄国一乱,谁能保证幽州不乘虚而入?”
石勒闻言脸上一阵抽搐,他现在总算明白卫朔为何不待见世家了,原来依靠世家固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稳定一个地方,可也因此埋下了隐患。相反辽东虽然遭到世家全面抵制,可他们基础打得牢靠,根本无惧任何风雨波折。
石勒不甘心人才被辽东所用,便咬着后牙槽道:“孟孙难道我等只能眼睁睁看着人才前往蓟城?那辽东如今已强悍如斯,若再不加以遏制,未来必是襄国大敌。”
“除了派兵拦截外,我等又能如何?”面对大势连智深如海、智算不亚于留侯的张宾亦是无可奈何。(未完待续。)
并没有表现出太大失望。以他与世家的关系,人家不拆台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来给他捧场。
“再说我本来就没打算录取那些世家子弟,只知夸夸其谈不懂治政经济如何能牧守一方?辽东举行科举是要选出一些真正有才干的人。对于那些崇尚清谈的世家子弟,一个也不要录取。”
“请主公放心,我等一定谨记教诲,绝不敢坏了主公大业!”
“嗯,科举选士关系到辽东兴亡,半点都马虎不得。”
……
其实并不是所有世家都抵制科考。比如京兆韦氏便决心派出家族中最出色子弟韦謏(音同笑)前往蓟城参加科考。
京兆韦氏起源于黄帝姬姓后裔大彭氏,产生于商代末期,定型于战国末期。其家族发迹于西汉中叶,至曹魏时期成为关陇士族代表之一。
关陇地区在汉魏以来,一直是汉族传统文化渊薮所在,特别是自晋末丧乱以来,许多文人志士多避难于此。
永嘉丧乱之后,虽有不少卫氏族人避乱南下,但仍有大量京兆韦氏留居关中。一开始韦氏迫于现实离乱,纷纷避世隐居不仕,后来卫朔西入关中,让韦氏意识到明主已然入世,韦氏已无隐居必要,遂开始谋划入幕辽东。
新年刚过,辽东将在九月份举行科举的消息传到了关陇,虽然引起朝堂上下一片口诛笔伐,但梁氏、皇甫氏、游氏、韦氏等关陇豪门纷纷派出子弟沿着安定、北地、冯翊、陉北等路线前往幽燕参加科考。
……
辽东欲行科举吸引了大批读书人前往蓟城,同时亦引起各方猜忌,其中既有赞同者又有不屑者,更有大魄力者欲效仿之。江东世家为了掩饰内心恐惧,纷纷对科举制大肆诋毁。而琅琊王虽看到科举制的好处,却迫于世家压力连提都不敢提。
到了最后各地势力中,真正有心推行科举制的竟是奴隶出身的石勒。石勒出身底层,深知下面人才往上爬的艰辛,而辽东科举制让他眼前一亮,便有心效仿之。
“孟孙,可曾听说辽东将举行科举?”
“略有耳闻。”
对于蓟城科举,张宾心情十分复杂,作为智谋之士他如何看不清科举一事的深远影响,他只是可惜如此好的政策却被辽东抢先。本来他对石勒抱有十足信心,然自辽东崛起以来,张宾愈发觉得襄国前途暗淡。
“我欲在襄国推行科举不知可否?”
“不行!”
“为何?”
自体会到张宾的作用后,他念念不忘招揽人才,只是多年来见识了各种各样人才后,再也没有人可与张宾相提并论。今日一听说科举一事,石勒便意识到科举在招揽人才上的重要性,他认为辽东推行的科举制有利于招揽人才。
“主公,辽东推行科举制是以均田制、学堂制、普世教育制为基础,我襄国继承了魏晋体制,依靠世家大族维持统治,根本没有推行科举制的基础。若主公强行为之,必将引发政局动乱,值此关键时刻襄国一乱,谁能保证幽州不乘虚而入?”
石勒闻言脸上一阵抽搐,他现在总算明白卫朔为何不待见世家了,原来依靠世家固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稳定一个地方,可也因此埋下了隐患。相反辽东虽然遭到世家全面抵制,可他们基础打得牢靠,根本无惧任何风雨波折。
石勒不甘心人才被辽东所用,便咬着后牙槽道:“孟孙难道我等只能眼睁睁看着人才前往蓟城?那辽东如今已强悍如斯,若再不加以遏制,未来必是襄国大敌。”
“除了派兵拦截外,我等又能如何?”面对大势连智深如海、智算不亚于留侯的张宾亦是无可奈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