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心灵体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几年前,我的德国朋友福斯特给我带来了一只口杯,是从法兰克福机场商店里买来的,那是一种杯壁上绘有幽默字句的“趣语杯”这类瓷材料制作的厚壁带把杯,如今在中国商店货架上花色品种也已很多,不过杯壁上大多只绘有卡通人物或西洋风情,而没有“趣语”我曾在若干西方国家的商店里看到过形形色色的“趣语杯”有的“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半月形杯口的双杯,当然,那“剖面”已然由竖直的杯壁封住了,两个杯子可以交错合拢摆放,杯把一左一右,一只杯上写着:“唉,我只有半杯的心情!”另一只杯上写着:“咦,谁偷
走了那半杯?”还看到过一只胖若南瓜的杯子,杯壁上写的是“傻人有傻福”;有的杯子像比萨斜塔一样歪向一边,杯壁上写着“别让我垮掉”;有的杯子杯壁上鼓出一个“瘤子”一个箭头指向它,注明:“别慌!良性。”诸如此类,引人发噱,也折射出生存在商业竞争中的人们心中程度不等的焦虑。
福斯特送给我的那只口杯;杯壁上的德文有两行之多,写的是:“想做的事总没动手做;不想做的事总在勉强做。”他把那意思翻译给我以后,我不大高兴,问他:“为什么选这样的话送我?”他直率地说:“这话说的不是你,是我!送给你,为了你能记住我!”福斯特当时正失业,临时帮旅行社带旅游团来中国,充当导游糊口。听了他的话,我一笑释然。
可是,我使用起这只杯子以后,开始还确实想起福斯特,后来,却不禁频频联想到自己,其实,我不也常常是“想做的事总没动手做;不想做的事总在勉强做”吗?特别是,那原因还往往并不能推诿到客观上,说到底,还是我自己意志薄弱,不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一次,我正打算静下心来开列构思已久的长篇小说的人物表,电话铃响,是要我去参加一个“研讨会”所研讨的课题非我所长,亦非我所感兴趣的,因此试图婉拒,但对方一连串宣谕出了十多条我“非去不可”的“道理”如:开拓视野有利于创作;若干大名家都应允出席了,你不去岂非架子太大?赞助者一向仰慕你,你跟这样的人建立关系意义很大;若干朋友可借此聚会,何乐而不为?会上还能领到点“小礼品”和“车马费”不无小补嘛?你不去,是不是众人皆浊惟你独清了我还是说考虑考虑,但在那之后又有几个电话,邀请者搬来的“面情”皆难抗拒,再不应允,实在要成为“六国反叛”了,于是,那天只好去了。本来说好“听听,不发言”的,但按“齿序”排下来,轮到我时,又不能不说,说,又只能敷衍成话,送到自己耳内,很不是滋味,而一瞥之中,又发现有并不熟悉的在座者,对我面露鄙夷的冷笑会议拖得很长,会后的饭局从冷盘到果盘更是悠悠历程,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家中,想列长篇小说的人物表,却已没了精力。这类本不想参与的事体,勉为其难地参与了,还常常会后患无穷,如过两天忽见报上一角有报导,把我没说过的话或并不愿表达的意思,赫然嵌于其中。我这人又最不能“见面便熟过后不忘”也不善保存活动中别人赠予的名片,所以往往是,又在某场合见到某人时,反应木讷,由此招人嫌厌
有一段时间,我见了福斯特送我的杯子便发怵,因为我总是“明知故犯”惭愧,而又无勇气扭转。
可是近年来我终于鼓起勇气,履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我尽我应尽的义务,承担我应尽的责任,但我有拒绝非我必尽的义务非我必担的责任的权利,我越来越勇于对我不想接受的邀请、要求客气而明确地说“不”同时,我也越来越不在乎他人的眼光、议论
与指脊梁骨,只要我觉得那话该说,那文章该写,那意思该表达,那事情该做,我便直率地说,从容地写,痛快地表达,愉快地参与。如今我不怵那只口杯了。那上面的两行“趣语”于我基本上不再具有讽刺意味。我拿它喝茶时会想起福斯特来:这小子现在有份好职业了,可他会不会还要发出这杯壁上的慨叹来呢?
几年前,我的德国朋友福斯特给我带来了一只口杯,是从法兰克福机场商店里买来的,那是一种杯壁上绘有幽默字句的“趣语杯”这类瓷材料制作的厚壁带把杯,如今在中国商店货架上花色品种也已很多,不过杯壁上大多只绘有卡通人物或西洋风情,而没有“趣语”我曾在若干西方国家的商店里看到过形形色色的“趣语杯”有的“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半月形杯口的双杯,当然,那“剖面”已然由竖直的杯壁封住了,两个杯子可以交错合拢摆放,杯把一左一右,一只杯上写着:“唉,我只有半杯的心情!”另一只杯上写着:“咦,谁偷
走了那半杯?”还看到过一只胖若南瓜的杯子,杯壁上写的是“傻人有傻福”;有的杯子像比萨斜塔一样歪向一边,杯壁上写着“别让我垮掉”;有的杯子杯壁上鼓出一个“瘤子”一个箭头指向它,注明:“别慌!良性。”诸如此类,引人发噱,也折射出生存在商业竞争中的人们心中程度不等的焦虑。
福斯特送给我的那只口杯;杯壁上的德文有两行之多,写的是:“想做的事总没动手做;不想做的事总在勉强做。”他把那意思翻译给我以后,我不大高兴,问他:“为什么选这样的话送我?”他直率地说:“这话说的不是你,是我!送给你,为了你能记住我!”福斯特当时正失业,临时帮旅行社带旅游团来中国,充当导游糊口。听了他的话,我一笑释然。
可是,我使用起这只杯子以后,开始还确实想起福斯特,后来,却不禁频频联想到自己,其实,我不也常常是“想做的事总没动手做;不想做的事总在勉强做”吗?特别是,那原因还往往并不能推诿到客观上,说到底,还是我自己意志薄弱,不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一次,我正打算静下心来开列构思已久的长篇小说的人物表,电话铃响,是要我去参加一个“研讨会”所研讨的课题非我所长,亦非我所感兴趣的,因此试图婉拒,但对方一连串宣谕出了十多条我“非去不可”的“道理”如:开拓视野有利于创作;若干大名家都应允出席了,你不去岂非架子太大?赞助者一向仰慕你,你跟这样的人建立关系意义很大;若干朋友可借此聚会,何乐而不为?会上还能领到点“小礼品”和“车马费”不无小补嘛?你不去,是不是众人皆浊惟你独清了我还是说考虑考虑,但在那之后又有几个电话,邀请者搬来的“面情”皆难抗拒,再不应允,实在要成为“六国反叛”了,于是,那天只好去了。本来说好“听听,不发言”的,但按“齿序”排下来,轮到我时,又不能不说,说,又只能敷衍成话,送到自己耳内,很不是滋味,而一瞥之中,又发现有并不熟悉的在座者,对我面露鄙夷的冷笑会议拖得很长,会后的饭局从冷盘到果盘更是悠悠历程,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家中,想列长篇小说的人物表,却已没了精力。这类本不想参与的事体,勉为其难地参与了,还常常会后患无穷,如过两天忽见报上一角有报导,把我没说过的话或并不愿表达的意思,赫然嵌于其中。我这人又最不能“见面便熟过后不忘”也不善保存活动中别人赠予的名片,所以往往是,又在某场合见到某人时,反应木讷,由此招人嫌厌
有一段时间,我见了福斯特送我的杯子便发怵,因为我总是“明知故犯”惭愧,而又无勇气扭转。
可是近年来我终于鼓起勇气,履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我尽我应尽的义务,承担我应尽的责任,但我有拒绝非我必尽的义务非我必担的责任的权利,我越来越勇于对我不想接受的邀请、要求客气而明确地说“不”同时,我也越来越不在乎他人的眼光、议论
与指脊梁骨,只要我觉得那话该说,那文章该写,那意思该表达,那事情该做,我便直率地说,从容地写,痛快地表达,愉快地参与。如今我不怵那只口杯了。那上面的两行“趣语”于我基本上不再具有讽刺意味。我拿它喝茶时会想起福斯特来:这小子现在有份好职业了,可他会不会还要发出这杯壁上的慨叹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