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重生宋末之山河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以后连机会都没有,才犹犹豫豫没有下手,却没想到好梦成真。
江璆此人也不差,他是前宰相江万里的长子,但其却自幼受叔父江万载的教导,随其习文尚武,在鄱阳湖、长江中游一带演练水陆阵法,颇得要领。十三岁后,又随其叔父宦居临安,就近攻读于临安官学。成年后,回乡以江右漕闱入仕。四十岁时,已历任部司朝官,以右朝请郎晋兵右侍郎,差遣岭南德庆府知军州事,后又被封为兵部尚书,兼提举广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
二任知州届满,江璆没有继续入朝,而是遵从其叔万载公之命,不住繁华府治,奉母邓氏并携儿孙落户粤西山区,安家于两广军事要冲之地——德庆,修建堡寨组织义勇抗蒙,拒敌达年久,败亡后流落广州一带仍整顿溃兵征召义勇,为朝廷输送了大量的兵员。
另一位邓光荐听着也不错,其少年之时求学于江万里创办的白鹭洲书院,进士及第后并没有入仕而隐居于家,其师江万里曾屡荐其出仕皆谢绝。但蒙古南侵后他却一改往日习性,离家随文相起兵勤王,致家中老幼皆死于香山兵燹。行朝成立后他归朝任宗正寺薄,其学问和德行皆上乘。
若说江璆赵昺还毫无印象,对邓光荐他却知道些,不过现在并无人知晓,因为那还是后事。崖山战败后,‘自己’被陆秀夫背着跳了海,军民们也纷纷蹈海自尽,这邓光荐正是其中一人,而其身份也正是帝师。不知道是幸运,还是倒霉,两次跳海都被元军救起,与文天祥同押北上,舟中唱和,后来因为生病被留在建康没有继续北上。
相处的时间长了,蒙古人发现其只有文才而无治国持政之能,降之不足以用,杀之又不足以摄天下汉民之心,于是囚禁多年后便将他放了。而后灭宋主帅张弘范死后,其子张珪袭父职,将邓光荐迎入府中作师傅,教导自己的子孙。也却有些成就,使得张家涌现出不少人才,数十年不衰。由此看来,赵昺觉得邓光荐确实不是当官的料,却是个好老师,但心中也因为其后所为还是有些疙瘩。
不管怎么说,情况要好于预期。而赵昺也从中深切地感到了杨太后的爱护之心,这三人可以说都曾有军中经历,尤其是应节严和江璆皆亲历战阵,指挥过千军万马,必然处事不惊有急变之才,对于将‘深陷敌境’有着完全的准备,关键时刻也能助其脱身。再有这三人皆以江氏一族有关系,可见太后对江氏的倚重,对他们放心。
三人现在的到来,对于处于困境的赵昺都如同久旱逢甘霖,不仅使得他能尽快的了解、熟悉这个世界。且有了他们的帮助,也能迅速构建起遍及朝野的关系网,尤其是在这去留的关键时刻,自己可以说已经和江氏一族休戚相关,也以江氏一族之长的江万载搭上了关系,诚然赵昺也不指望其那么公正廉洁的人会徇私枉法,而只要他稍有恻隐之心就会有所摇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早前赵昺已经在两人会面时展示了自己‘神奇’的一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婉转的表明了自己的志向。且他相信应节严肯定也会将此后的会谈内容告知江万载,对其判断和做出决策有所影响。而这两支预防针打下去,现在再加上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么对自己前往琼州独立发展的计划是否成功又多了几分把握。
不过也说明好人必有好报,江氏一族为国尽忠,死伤无数,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只要自己不死,大宋不亡,再过个一年半载的当了皇帝,也定能保全他们一氏平安富贵。但这都是后话,赵昺知道现在要做的就是要留住他们的人,也要留住他们的心。因此即使这几个人不贪图富贵享受,甚至会为此教训自己一番,但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自己姿态做到了,他们也定能感受到自己的善意,且如此对世人也表现出了自己尊师重道,重视人才的一面。
但欣喜之余赵昺也有隐忧,那就是随着这三人的到来,再加上驻府中的江宗杰,江氏一族在府中将形成一股新势力,而随着他们对府中事务的介入,便可能会对府中刚刚形成的格局造成影响,进而形成分裂,使得本就弱小的势力遭到削弱。他当然不想这种情况不要发生,也希望化解各方的隔阂,那现在就不能不防要做好准备……
,以后连机会都没有,才犹犹豫豫没有下手,却没想到好梦成真。
江璆此人也不差,他是前宰相江万里的长子,但其却自幼受叔父江万载的教导,随其习文尚武,在鄱阳湖、长江中游一带演练水陆阵法,颇得要领。十三岁后,又随其叔父宦居临安,就近攻读于临安官学。成年后,回乡以江右漕闱入仕。四十岁时,已历任部司朝官,以右朝请郎晋兵右侍郎,差遣岭南德庆府知军州事,后又被封为兵部尚书,兼提举广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
二任知州届满,江璆没有继续入朝,而是遵从其叔万载公之命,不住繁华府治,奉母邓氏并携儿孙落户粤西山区,安家于两广军事要冲之地——德庆,修建堡寨组织义勇抗蒙,拒敌达年久,败亡后流落广州一带仍整顿溃兵征召义勇,为朝廷输送了大量的兵员。
另一位邓光荐听着也不错,其少年之时求学于江万里创办的白鹭洲书院,进士及第后并没有入仕而隐居于家,其师江万里曾屡荐其出仕皆谢绝。但蒙古南侵后他却一改往日习性,离家随文相起兵勤王,致家中老幼皆死于香山兵燹。行朝成立后他归朝任宗正寺薄,其学问和德行皆上乘。
若说江璆赵昺还毫无印象,对邓光荐他却知道些,不过现在并无人知晓,因为那还是后事。崖山战败后,‘自己’被陆秀夫背着跳了海,军民们也纷纷蹈海自尽,这邓光荐正是其中一人,而其身份也正是帝师。不知道是幸运,还是倒霉,两次跳海都被元军救起,与文天祥同押北上,舟中唱和,后来因为生病被留在建康没有继续北上。
相处的时间长了,蒙古人发现其只有文才而无治国持政之能,降之不足以用,杀之又不足以摄天下汉民之心,于是囚禁多年后便将他放了。而后灭宋主帅张弘范死后,其子张珪袭父职,将邓光荐迎入府中作师傅,教导自己的子孙。也却有些成就,使得张家涌现出不少人才,数十年不衰。由此看来,赵昺觉得邓光荐确实不是当官的料,却是个好老师,但心中也因为其后所为还是有些疙瘩。
不管怎么说,情况要好于预期。而赵昺也从中深切地感到了杨太后的爱护之心,这三人可以说都曾有军中经历,尤其是应节严和江璆皆亲历战阵,指挥过千军万马,必然处事不惊有急变之才,对于将‘深陷敌境’有着完全的准备,关键时刻也能助其脱身。再有这三人皆以江氏一族有关系,可见太后对江氏的倚重,对他们放心。
三人现在的到来,对于处于困境的赵昺都如同久旱逢甘霖,不仅使得他能尽快的了解、熟悉这个世界。且有了他们的帮助,也能迅速构建起遍及朝野的关系网,尤其是在这去留的关键时刻,自己可以说已经和江氏一族休戚相关,也以江氏一族之长的江万载搭上了关系,诚然赵昺也不指望其那么公正廉洁的人会徇私枉法,而只要他稍有恻隐之心就会有所摇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早前赵昺已经在两人会面时展示了自己‘神奇’的一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婉转的表明了自己的志向。且他相信应节严肯定也会将此后的会谈内容告知江万载,对其判断和做出决策有所影响。而这两支预防针打下去,现在再加上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么对自己前往琼州独立发展的计划是否成功又多了几分把握。
不过也说明好人必有好报,江氏一族为国尽忠,死伤无数,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只要自己不死,大宋不亡,再过个一年半载的当了皇帝,也定能保全他们一氏平安富贵。但这都是后话,赵昺知道现在要做的就是要留住他们的人,也要留住他们的心。因此即使这几个人不贪图富贵享受,甚至会为此教训自己一番,但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自己姿态做到了,他们也定能感受到自己的善意,且如此对世人也表现出了自己尊师重道,重视人才的一面。
但欣喜之余赵昺也有隐忧,那就是随着这三人的到来,再加上驻府中的江宗杰,江氏一族在府中将形成一股新势力,而随着他们对府中事务的介入,便可能会对府中刚刚形成的格局造成影响,进而形成分裂,使得本就弱小的势力遭到削弱。他当然不想这种情况不要发生,也希望化解各方的隔阂,那现在就不能不防要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