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丁剑北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编者按 这并不是一篇很深奥的哲学理论文章,一读便知:因为面对死亡是必须,所以请珍惜生命,好好活吧。 一
“好好活吧,因为我们会死很久。”第一次看到这话时,未免觉得扎眼,仔细想想,却自有它的真谛:倘若上帝果真赐我们以永生,那么,所有的欢笑与悲伤,爱与恨,祈祷与诅咒,必将陷入轮回的空虚中,失去其本有的意义,唯其有了死亡这个铁定的结局,惟其我们的一生短暂而不可重来,所有的一切,才显得那么珍贵,那么值得我们去留恋,去珍惜。 二
黑格尔说,死亡像太阳,让人不能仰视太久。
然而,没有太阳的普照,世界将陷入一片黑暗。同样,没有对死亡意义的深刻体会,我们的一生也必将陷入混沌。
论语有言:子不语怪、力、陆、神。孔子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教人如何“生”的更好,但我们不要忘记,他也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未知生,焉知死?”他的哲学归根结底是通过对“生”的不懈叩问从而洞开“死”的神秘大门。黑格尔又说,所有的哲学,不过是教会人怎样死亡,谁真正的学会了“死亡”谁便真正的驾驭了人生。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在年少时是一位王子,国王为了让儿子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人生,尤其是为了让他摆脱对死亡的忧虑,便要求王子身边的仆人们不准谈任何有关死亡的事情,甚至连王子的行宫,也要一天清扫一边,不能有一片落叶进入王子眼眸。然而有一天,趁着父亲睡觉,王子和他的仆人偷偷的溜出皇宫。恰巧遇见一队送丧的人,在王子的苦苦追问下,仆人说出了真相。巨大的震惊与同情促使佛祖走向了菩提树下,在那里,死亡被作为头等重要的课题贯穿在他的思索中,最终创出了千古不灭的佛教,而如何对待死亡,也成为了佛教的主要教义之一。 三
终日活在死亡的阴影下,未免不叫人发狂。仁慈的上帝早已为我们安排了众多的琐事,譬如,娶妻,生子,失恋,成功所有的一切,无不使我们的注意力得以有效的分解,无不使我们的身心得以忘情的沉醉,正如谁欢乐的笑容还未完全绽放,那边窥视已久的苦难早已冷不迭的扑来;谁无路的哭声还未回荡山谷,前方新一轮的曙光已然飘入眼眸,就是这样在爱恨交织,悲喜缠绵中,死亡的阴影早已不知不觉的被抛到脑后
然而,完全的自欺以忽略死亡的存在,也未必是件好事。很大程度上,谁无视死亡,谁便无视人生,谁便要在一片假想的永恒中失去对真、善、美的渴望,从而走向狭隘的极致,另一端的疯狂。君不见那些爱财如命者,贪财舍义者,与腐肉为舞,与钱臭为伴,生命的意义逐渐被一个个铜板掩埋在肮脏之下,不得救赎,而死期将至时,他们终日惶惶,活在一片恐惧之中,无法自拔。
如是,我们该当如何处理生与死的关系呢? 四
我家里的一位长者,参加过解放战争。他常常这样感叹,从生到死,其实用不了多长时间,尤其在战场上,一分钟的时间,便足以让你走向另一个世界。
他后来因为作战勇猛,被提拔为师长,不久后,受文革牵连,被贬新疆,等到平反时,却一直无人问津,至今在老家务农。家人每每谈及此事,常在他的左右为他不平,劝他主动找政府帮忙,此时,他总是大手一挥说:“还计较些这个该什么,我能活到现在,比起那些死在战场上的兄弟们,我还有什么不满足?”
话虽朴实,却耐人寻味。仔细想想,但凡那些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总是不计小节,不为常人之烦恼所缠绕,反而潇洒来去,从容镇定。这情形恰如一位丧父不久的儿子无暇面对旁人的诽谤,失去独子的母亲能够安详于无端的欺凌。
死亡作为我们生命的终极灾难,在一定意义上,不也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吗?当我们忧谗畏讥或是感叹人世的沧桑多变时,突然想到还有这么一个结局,能在某个不知名的一天悄然到来,永远的、彻底的打破一切牢... -->>
编者按 这并不是一篇很深奥的哲学理论文章,一读便知:因为面对死亡是必须,所以请珍惜生命,好好活吧。 一
“好好活吧,因为我们会死很久。”第一次看到这话时,未免觉得扎眼,仔细想想,却自有它的真谛:倘若上帝果真赐我们以永生,那么,所有的欢笑与悲伤,爱与恨,祈祷与诅咒,必将陷入轮回的空虚中,失去其本有的意义,唯其有了死亡这个铁定的结局,惟其我们的一生短暂而不可重来,所有的一切,才显得那么珍贵,那么值得我们去留恋,去珍惜。 二
黑格尔说,死亡像太阳,让人不能仰视太久。
然而,没有太阳的普照,世界将陷入一片黑暗。同样,没有对死亡意义的深刻体会,我们的一生也必将陷入混沌。
论语有言:子不语怪、力、陆、神。孔子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教人如何“生”的更好,但我们不要忘记,他也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未知生,焉知死?”他的哲学归根结底是通过对“生”的不懈叩问从而洞开“死”的神秘大门。黑格尔又说,所有的哲学,不过是教会人怎样死亡,谁真正的学会了“死亡”谁便真正的驾驭了人生。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在年少时是一位王子,国王为了让儿子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人生,尤其是为了让他摆脱对死亡的忧虑,便要求王子身边的仆人们不准谈任何有关死亡的事情,甚至连王子的行宫,也要一天清扫一边,不能有一片落叶进入王子眼眸。然而有一天,趁着父亲睡觉,王子和他的仆人偷偷的溜出皇宫。恰巧遇见一队送丧的人,在王子的苦苦追问下,仆人说出了真相。巨大的震惊与同情促使佛祖走向了菩提树下,在那里,死亡被作为头等重要的课题贯穿在他的思索中,最终创出了千古不灭的佛教,而如何对待死亡,也成为了佛教的主要教义之一。 三
终日活在死亡的阴影下,未免不叫人发狂。仁慈的上帝早已为我们安排了众多的琐事,譬如,娶妻,生子,失恋,成功所有的一切,无不使我们的注意力得以有效的分解,无不使我们的身心得以忘情的沉醉,正如谁欢乐的笑容还未完全绽放,那边窥视已久的苦难早已冷不迭的扑来;谁无路的哭声还未回荡山谷,前方新一轮的曙光已然飘入眼眸,就是这样在爱恨交织,悲喜缠绵中,死亡的阴影早已不知不觉的被抛到脑后
然而,完全的自欺以忽略死亡的存在,也未必是件好事。很大程度上,谁无视死亡,谁便无视人生,谁便要在一片假想的永恒中失去对真、善、美的渴望,从而走向狭隘的极致,另一端的疯狂。君不见那些爱财如命者,贪财舍义者,与腐肉为舞,与钱臭为伴,生命的意义逐渐被一个个铜板掩埋在肮脏之下,不得救赎,而死期将至时,他们终日惶惶,活在一片恐惧之中,无法自拔。
如是,我们该当如何处理生与死的关系呢? 四
我家里的一位长者,参加过解放战争。他常常这样感叹,从生到死,其实用不了多长时间,尤其在战场上,一分钟的时间,便足以让你走向另一个世界。
他后来因为作战勇猛,被提拔为师长,不久后,受文革牵连,被贬新疆,等到平反时,却一直无人问津,至今在老家务农。家人每每谈及此事,常在他的左右为他不平,劝他主动找政府帮忙,此时,他总是大手一挥说:“还计较些这个该什么,我能活到现在,比起那些死在战场上的兄弟们,我还有什么不满足?”
话虽朴实,却耐人寻味。仔细想想,但凡那些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总是不计小节,不为常人之烦恼所缠绕,反而潇洒来去,从容镇定。这情形恰如一位丧父不久的儿子无暇面对旁人的诽谤,失去独子的母亲能够安详于无端的欺凌。
死亡作为我们生命的终极灾难,在一定意义上,不也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吗?当我们忧谗畏讥或是感叹人世的沧桑多变时,突然想到还有这么一个结局,能在某个不知名的一天悄然到来,永远的、彻底的打破一切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