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七十年代纪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以。你现在有工作了,这次分粮有你的份,年底有你上半年的分红,但是,往后就没有你的了。”齐淑芳现在不是农民,户籍不在贺楼大队,不能继续享受农民在生产队的待遇,也就是大家顾忌贺建党,没把贺建国和齐淑芳的自留地收回,按规矩是应该收回。
听沈二蛋解释完,齐淑芳立刻开口道:“国家有这样的规定,等我把地里的花生和菜都收了,就把我和建国的自留地收回去吧,我现在是国家职工,不能带头败坏风气,同时享受工农待遇。”她不想等到有人举报再把地交出去,到那时肯定会受批评,说不定连累大伯二伯。日子过得比旁人好一点,别人只会羡慕,生活水平高出一大截,就会惹来嫉妒。
秋冬不再分粮食给她,齐淑芳决定趁着这次机会把今年的口粮都要了。
理由很充足,她的工分很多,光那两头野猪就不知道有多少工分了,按工分分粮,她能分到很多粮食,可惜封顶三百六。
如果国家允许,她恨不得把所有工分都换成粮食。
大部分社员都不要小麦要土豆,认为土豆分量多能填饱肚子,光靠小麦不够吃。齐淑芳用不着如此节俭,沈二蛋按照她的要求,称了三百四十斤小麦和一百二十斤土豆,齐淑芳觉得酸辣土豆丝很好吃,土豆炖排骨很好吃,改主意少要了二十斤小麦,换成土豆。
小麦没装满两麻袋,土豆也没装满一麻袋,齐淑芳一个人没法扛回去,借了生产队的平板车,好不容易才摆脱途中所遇之人的羡慕嫉妒恨,把粮食平安带回家。
土豆随便堆在堂屋角落里,樟木箱子则清理出来装小麦和之前用野味换的细粮。
每年夏天,各家各户的粮食容易生虫,尤其是一种小黑点似的虫,比芝麻还小,密密麻麻,完全避免不了,很多人到了这时候都会把粮食摊在烈日下曝晒,原身也不能免俗。今年她按照贺建国的嘱咐把粮食放在樟木箱子里,干干净净没生虫,特别顺眼。
“淑芳,你今天去领粮食啦?”王春玲的声音在门外响起,齐淑芳麻利地合上箱子,走到堂屋,王春玲正好进门,过来打探她领了多少粮食。
“队长说秋冬分粮没我的份,我索性把一年的口粮都领来了。”
领粮食经过沈二蛋和会计,没有隐瞒的必要。
王春玲羡慕地道:“这么多?你一个人吃得完吗?你在城里还有商品粮,一个月得好几十斤粮食吧?爹、建党、我和四个孩子一共七个人,几个孩子又没有几个工分,全靠我和建党,这次全家才领七百多斤粮,二蛋不愿意把粮都换成地豆子,说人人都拿粮换地豆子,那点地豆子不够分,只给我们家换了一半,一大家子七口人,下半年不知道怎么熬呢!”
齐淑芳淡淡一笑:“等到秋收后,生产队就分新粮了。”她瞄了账册一眼,公爹上半年有九百多工分,比王春玲挣的都多,七百多斤粮食里至少有二百斤是公爹的。公爹的口粮都给他们家了,自己不在乎,也可以给公爹开小灶,但她不会主动把自己的口粮让给大伯家。如果大伯家吃不上饭了,她肯定会援手,没有到那样的地步,她就心坚如铁。
王春玲故意把自己家说得很可怜,就是想让已有工作的齐淑芳主动提出把自己的口粮送给自己家一点,或者补贴公爹,这样自己家就能节省不少粮食,她一个字都不提,自己又不能直接要,只能闷闷不乐地离开,暗想只能让孩子以后有机会来蹭饭。
张翠花后脚进来,小声笑道:“淑芳,大嫂没开口?”
“开什么口?”齐淑芳莫名其妙,王春玲隐藏的意思她是听明白啦,没明说她就装傻。
“哈哈,你不在家的时候,大嫂可在我跟前说了好几回,说你现在一个人过日子,又有商品粮,又有工资拿,没有负担,整个生产大队里都没人比得上。你这次领了那么多粮食回来,大嫂能不想要?”精打细算过日子很正常,大家都差不多,可是算计丈夫不在家的弟妹就有点说不过去了,齐淑芳粮食是多了点,可谁嫌粮食多呀?张翠花有点看不起不知足的长嫂,弟妹对侄子们多好啊?她居然这样回到弟妹。
比起王春玲,张翠花更喜欢孝顺老人、对两家一视同仁、而且对孩子们特别大方的齐淑芳,就凭齐淑芳的性格,自己家和大嫂家如果遇到困难,她肯定不会袖手旁观,何必在日子过得下去的时候就算计她?所以,她乐得过来通风报信,免得齐淑芳被蒙在鼓里。
齐淑芳眉头一皱,“大嫂没提过。”王春玲要真是这么算计,就得远着点了。
“我就是过来跟你打声招呼,你心里有数就行了,自己一个人在家,多存点粮食,谁也不能保证以后有没有天灾发生。”
“知道了,二嫂。”齐淑芳感谢她的好意。
有了粮食,心里就跟着踏实。
心里很踏实顾不得长嫂算计的齐淑芳开始忙着收花生和玉米,趁着休息的时间进行。
三伏天拔花生、掰玉米,真叫一个酸爽!
听说要把自留地交出去,在齐淑芳上班的时候,贺老头就帮她把花生收回来了,择好的花生晾晒在齐淑芳家的院子里,三四天就晒干了。
山里的玉米、花生全靠齐淑芳一个人。
三垄花生很快就拔出择好,就地曝晒,半麻袋都没有。
玉米的处理比较麻烦,玉米棒子掰下来之后,齐淑芳就把棒子外面的表皮翻开往后撸成一缕,两个、两个地系在一起,然后挂在树屋内搭的麻绳上,以后有空了再脱粒。幸亏自己后来扩建了树屋,第一次在单棵树上搭建的树屋很难承受这么重。
系好的玉米棒子挂好,半干的花生摊在树屋地板上,没来得及整理的玉米棒子堆积在树屋角落里,门窗用树枝横七竖八地封上,齐淑芳看了下时间,匆匆回家准备上班。
偷偷摸摸在山里种地真不容易!
齐淑芳抹一把汗,足足花了好几个休息时间才把活干完,两处晒干的花生装在一起,共计一百四十二斤,通风晾干的玉米棒子没脱粒,产量不知。
种花生收花生都在众目睽睽之下,于是,她准备给大伯、二伯家各送十斤。
十斤不少了,王大姐说,城里只有过年时才按人头供应半斤花生。
王春玲不在家,她就先给张翠花送去,在门外叫了一声作为招呼,直接进了堂屋,结果看到一个老婆婆满脸眼泪满脸哀求地跪在张翠花跟前,张翠花伸手想拉她起来却没拉动,齐淑芳奇怪地道:“二嫂,发生什么事了?”
以。你现在有工作了,这次分粮有你的份,年底有你上半年的分红,但是,往后就没有你的了。”齐淑芳现在不是农民,户籍不在贺楼大队,不能继续享受农民在生产队的待遇,也就是大家顾忌贺建党,没把贺建国和齐淑芳的自留地收回,按规矩是应该收回。
听沈二蛋解释完,齐淑芳立刻开口道:“国家有这样的规定,等我把地里的花生和菜都收了,就把我和建国的自留地收回去吧,我现在是国家职工,不能带头败坏风气,同时享受工农待遇。”她不想等到有人举报再把地交出去,到那时肯定会受批评,说不定连累大伯二伯。日子过得比旁人好一点,别人只会羡慕,生活水平高出一大截,就会惹来嫉妒。
秋冬不再分粮食给她,齐淑芳决定趁着这次机会把今年的口粮都要了。
理由很充足,她的工分很多,光那两头野猪就不知道有多少工分了,按工分分粮,她能分到很多粮食,可惜封顶三百六。
如果国家允许,她恨不得把所有工分都换成粮食。
大部分社员都不要小麦要土豆,认为土豆分量多能填饱肚子,光靠小麦不够吃。齐淑芳用不着如此节俭,沈二蛋按照她的要求,称了三百四十斤小麦和一百二十斤土豆,齐淑芳觉得酸辣土豆丝很好吃,土豆炖排骨很好吃,改主意少要了二十斤小麦,换成土豆。
小麦没装满两麻袋,土豆也没装满一麻袋,齐淑芳一个人没法扛回去,借了生产队的平板车,好不容易才摆脱途中所遇之人的羡慕嫉妒恨,把粮食平安带回家。
土豆随便堆在堂屋角落里,樟木箱子则清理出来装小麦和之前用野味换的细粮。
每年夏天,各家各户的粮食容易生虫,尤其是一种小黑点似的虫,比芝麻还小,密密麻麻,完全避免不了,很多人到了这时候都会把粮食摊在烈日下曝晒,原身也不能免俗。今年她按照贺建国的嘱咐把粮食放在樟木箱子里,干干净净没生虫,特别顺眼。
“淑芳,你今天去领粮食啦?”王春玲的声音在门外响起,齐淑芳麻利地合上箱子,走到堂屋,王春玲正好进门,过来打探她领了多少粮食。
“队长说秋冬分粮没我的份,我索性把一年的口粮都领来了。”
领粮食经过沈二蛋和会计,没有隐瞒的必要。
王春玲羡慕地道:“这么多?你一个人吃得完吗?你在城里还有商品粮,一个月得好几十斤粮食吧?爹、建党、我和四个孩子一共七个人,几个孩子又没有几个工分,全靠我和建党,这次全家才领七百多斤粮,二蛋不愿意把粮都换成地豆子,说人人都拿粮换地豆子,那点地豆子不够分,只给我们家换了一半,一大家子七口人,下半年不知道怎么熬呢!”
齐淑芳淡淡一笑:“等到秋收后,生产队就分新粮了。”她瞄了账册一眼,公爹上半年有九百多工分,比王春玲挣的都多,七百多斤粮食里至少有二百斤是公爹的。公爹的口粮都给他们家了,自己不在乎,也可以给公爹开小灶,但她不会主动把自己的口粮让给大伯家。如果大伯家吃不上饭了,她肯定会援手,没有到那样的地步,她就心坚如铁。
王春玲故意把自己家说得很可怜,就是想让已有工作的齐淑芳主动提出把自己的口粮送给自己家一点,或者补贴公爹,这样自己家就能节省不少粮食,她一个字都不提,自己又不能直接要,只能闷闷不乐地离开,暗想只能让孩子以后有机会来蹭饭。
张翠花后脚进来,小声笑道:“淑芳,大嫂没开口?”
“开什么口?”齐淑芳莫名其妙,王春玲隐藏的意思她是听明白啦,没明说她就装傻。
“哈哈,你不在家的时候,大嫂可在我跟前说了好几回,说你现在一个人过日子,又有商品粮,又有工资拿,没有负担,整个生产大队里都没人比得上。你这次领了那么多粮食回来,大嫂能不想要?”精打细算过日子很正常,大家都差不多,可是算计丈夫不在家的弟妹就有点说不过去了,齐淑芳粮食是多了点,可谁嫌粮食多呀?张翠花有点看不起不知足的长嫂,弟妹对侄子们多好啊?她居然这样回到弟妹。
比起王春玲,张翠花更喜欢孝顺老人、对两家一视同仁、而且对孩子们特别大方的齐淑芳,就凭齐淑芳的性格,自己家和大嫂家如果遇到困难,她肯定不会袖手旁观,何必在日子过得下去的时候就算计她?所以,她乐得过来通风报信,免得齐淑芳被蒙在鼓里。
齐淑芳眉头一皱,“大嫂没提过。”王春玲要真是这么算计,就得远着点了。
“我就是过来跟你打声招呼,你心里有数就行了,自己一个人在家,多存点粮食,谁也不能保证以后有没有天灾发生。”
“知道了,二嫂。”齐淑芳感谢她的好意。
有了粮食,心里就跟着踏实。
心里很踏实顾不得长嫂算计的齐淑芳开始忙着收花生和玉米,趁着休息的时间进行。
三伏天拔花生、掰玉米,真叫一个酸爽!
听说要把自留地交出去,在齐淑芳上班的时候,贺老头就帮她把花生收回来了,择好的花生晾晒在齐淑芳家的院子里,三四天就晒干了。
山里的玉米、花生全靠齐淑芳一个人。
三垄花生很快就拔出择好,就地曝晒,半麻袋都没有。
玉米的处理比较麻烦,玉米棒子掰下来之后,齐淑芳就把棒子外面的表皮翻开往后撸成一缕,两个、两个地系在一起,然后挂在树屋内搭的麻绳上,以后有空了再脱粒。幸亏自己后来扩建了树屋,第一次在单棵树上搭建的树屋很难承受这么重。
系好的玉米棒子挂好,半干的花生摊在树屋地板上,没来得及整理的玉米棒子堆积在树屋角落里,门窗用树枝横七竖八地封上,齐淑芳看了下时间,匆匆回家准备上班。
偷偷摸摸在山里种地真不容易!
齐淑芳抹一把汗,足足花了好几个休息时间才把活干完,两处晒干的花生装在一起,共计一百四十二斤,通风晾干的玉米棒子没脱粒,产量不知。
种花生收花生都在众目睽睽之下,于是,她准备给大伯、二伯家各送十斤。
十斤不少了,王大姐说,城里只有过年时才按人头供应半斤花生。
王春玲不在家,她就先给张翠花送去,在门外叫了一声作为招呼,直接进了堂屋,结果看到一个老婆婆满脸眼泪满脸哀求地跪在张翠花跟前,张翠花伸手想拉她起来却没拉动,齐淑芳奇怪地道:“二嫂,发生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