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文学 www.pinyuewx.com,奋斗在洪武末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锦衣卫能干好户部的差事吗?
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先不妨假设一下可以……如果锦衣卫行,那户部就可有可无了,换句话说,户部的那帮玩意就没救了。
朱棣不但会杀了他们,还会灭了这帮玩意的九族。
而且对于文官来说,也失去了跟天子叫板的筹码。要知道一直以来,文官都喜欢说一句话,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也就是说武夫光能打仗,治理百姓,还必须靠他们。
既然要依靠他们,就要给文官一点甜头,甚至要纵容他们撒娇卖萌,极端情况下,也就有了君王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说法。
不过一旦有人能取代文官,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对他们来说,那绝对是灭顶之灾!
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天崩地裂啊!
“不可能!绝无可能!”
这是胡广的看法,“我承认锦衣卫有些本事,柳淳也是才能过人,但是锦衣卫就是锦衣卫,他们如何能管理庞大的财税体系?这不是笑话一样吗?
杨荣板着脸道:“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些年锦衣卫弹劾了不少官吏,可见他们的水平还是很高的。”
金幼孜却道:“我不这么看,锦衣卫那帮人,说到底还是抓人整人的,他们挑毛病是行家,可是让他们真正做事,那可就未必了。而且我就不相信,锦衣卫上下都是那么干净?别忘了,前些时候,柳淳还把北平的锦衣卫办了一大堆。说死我也不相信锦衣卫能干好!”
这几位互相看了看,既然如此,那就等着看锦衣卫的笑话吧!
“天下人都在盯着咱们,这一次可是关乎重大,我们必须拿出真本事了。”柳淳轻笑着道:“多年来,咱们一直跟文官周旋,惩办贪官污吏,为了这个天下,兢兢业业。到了现在,陛下把最重要的户部交给了咱们,锦衣卫到底能不能扛起这副担子,就要看咱们的本事了。”
柳淳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可每一句话,都说到了这些锦衣卫头目的心上,压力如山啊!
不过压力越大,动力也就越大。
锦衣卫从前能打仗,后来能监督百官,现在治理国家,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财政的核心无非就是两件事情,其一,是把钱收上来,其二,是把收上来的钱,再给花出去。
至于怎么收钱,怎么花钱,还真难不倒锦衣卫。
经过几天的商讨,柳淳将一份详细的计划递交给了朱棣。
等到这份计划送上去,朱棣看完只说了三字:“太妙了!”
能得到皇帝如此赞许,锦衣卫到底拿出了什么妙法呢?
首先,柳淳认为,依照上一年的各种税收,统一计价……凡是粮食作物,每石做价一贯钱,布匹丝绸做价十贯,糖类和油料做价两贯……根据柳淳的方法,计算出一年大明的税收总额。
这个做价方法其实和郁新那套折价的办法,几乎没什么区别,甚至还要更加粗糙,郁新还区分了稻谷、粟米、芝麻一类的,柳淳却没有这么做,而是笼统分为粮食、糖料、油料、布匹。
这样做不会造成更大的收税困难吗?
你姓柳的又能比郁新厉害到哪里?
试问锦衣卫就能按规矩办事,比原来户部的文官还清廉吗?
笑话一样,不管是内阁,还是六部,全都嗤之以鼻。
可是当他们再看到下面的一半,顿时傻眼了。
这次是彻彻底底傻眼了。
柳淳用的估价办法,根本不是用来征税的。而是作为投放货币的凭证。
咱不妨举个例子。
就拿长沙府来说,去岁提供税赋20万石,今年长沙府的银行就会得到20万贯钱。这20万贯钱,是给地方仓库,用来收购粮食的,而朝廷征税,则是征收货币。
也就是说,老百姓可以将产出卖给仓库,换取货币,然后交给地方衙门。
直接征税就直接征税,弄这么一套复杂的东西干什么啊?姓柳的是不是脱裤子放屁啊?
那些脑筋不太清醒的翰林官,还有一部分言官,都是这个看法。
可内阁诸公。包括六部的循吏,都迅速看懂了柳淳的高明之处,甚至忍不住拍案叫绝。这套办法可以说将原来户部的弊端全都给解决了不说,还顺带着推行了一条鞭法,实现了货币下乡。
越想,越让人拍案叫绝,五体投地。
不妨先从一条鞭法分析……很多史学家都把一条鞭法当成了良法,可他们忽略了两个致命伤。
在货币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逼着老百姓缴纳银子,势必会出现谷贱伤农的问题。
老百姓为了得到货币,就不得不贱价卖粮,再加上火耗的问题,造成对百姓的两次盘剥。
其次,商品经济不发达的背景下,光是收取货币,却不一定能顺利换成物资。市面上的东西就那么多,朝廷卖的多了,老百姓自然就少了,而且还会出现物价飞涨的局面。
这一点在明末的历史上已经得到了验证。
关外开支增加,就要征用物资,结果北方物价飞涨,粮食甚至超过了二两一石,老百姓破产加剧,由外患发展成了内忧,最终无法收拾。
柳淳在一条鞭法之外,配属了一个官方收购粮食的体系。
由于这套体系是由官方负责,因此就有最低价格保障。
&nb... -->>
锦衣卫能干好户部的差事吗?
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先不妨假设一下可以……如果锦衣卫行,那户部就可有可无了,换句话说,户部的那帮玩意就没救了。
朱棣不但会杀了他们,还会灭了这帮玩意的九族。
而且对于文官来说,也失去了跟天子叫板的筹码。要知道一直以来,文官都喜欢说一句话,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也就是说武夫光能打仗,治理百姓,还必须靠他们。
既然要依靠他们,就要给文官一点甜头,甚至要纵容他们撒娇卖萌,极端情况下,也就有了君王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说法。
不过一旦有人能取代文官,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对他们来说,那绝对是灭顶之灾!
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天崩地裂啊!
“不可能!绝无可能!”
这是胡广的看法,“我承认锦衣卫有些本事,柳淳也是才能过人,但是锦衣卫就是锦衣卫,他们如何能管理庞大的财税体系?这不是笑话一样吗?
杨荣板着脸道:“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些年锦衣卫弹劾了不少官吏,可见他们的水平还是很高的。”
金幼孜却道:“我不这么看,锦衣卫那帮人,说到底还是抓人整人的,他们挑毛病是行家,可是让他们真正做事,那可就未必了。而且我就不相信,锦衣卫上下都是那么干净?别忘了,前些时候,柳淳还把北平的锦衣卫办了一大堆。说死我也不相信锦衣卫能干好!”
这几位互相看了看,既然如此,那就等着看锦衣卫的笑话吧!
“天下人都在盯着咱们,这一次可是关乎重大,我们必须拿出真本事了。”柳淳轻笑着道:“多年来,咱们一直跟文官周旋,惩办贪官污吏,为了这个天下,兢兢业业。到了现在,陛下把最重要的户部交给了咱们,锦衣卫到底能不能扛起这副担子,就要看咱们的本事了。”
柳淳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可每一句话,都说到了这些锦衣卫头目的心上,压力如山啊!
不过压力越大,动力也就越大。
锦衣卫从前能打仗,后来能监督百官,现在治理国家,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财政的核心无非就是两件事情,其一,是把钱收上来,其二,是把收上来的钱,再给花出去。
至于怎么收钱,怎么花钱,还真难不倒锦衣卫。
经过几天的商讨,柳淳将一份详细的计划递交给了朱棣。
等到这份计划送上去,朱棣看完只说了三字:“太妙了!”
能得到皇帝如此赞许,锦衣卫到底拿出了什么妙法呢?
首先,柳淳认为,依照上一年的各种税收,统一计价……凡是粮食作物,每石做价一贯钱,布匹丝绸做价十贯,糖类和油料做价两贯……根据柳淳的方法,计算出一年大明的税收总额。
这个做价方法其实和郁新那套折价的办法,几乎没什么区别,甚至还要更加粗糙,郁新还区分了稻谷、粟米、芝麻一类的,柳淳却没有这么做,而是笼统分为粮食、糖料、油料、布匹。
这样做不会造成更大的收税困难吗?
你姓柳的又能比郁新厉害到哪里?
试问锦衣卫就能按规矩办事,比原来户部的文官还清廉吗?
笑话一样,不管是内阁,还是六部,全都嗤之以鼻。
可是当他们再看到下面的一半,顿时傻眼了。
这次是彻彻底底傻眼了。
柳淳用的估价办法,根本不是用来征税的。而是作为投放货币的凭证。
咱不妨举个例子。
就拿长沙府来说,去岁提供税赋20万石,今年长沙府的银行就会得到20万贯钱。这20万贯钱,是给地方仓库,用来收购粮食的,而朝廷征税,则是征收货币。
也就是说,老百姓可以将产出卖给仓库,换取货币,然后交给地方衙门。
直接征税就直接征税,弄这么一套复杂的东西干什么啊?姓柳的是不是脱裤子放屁啊?
那些脑筋不太清醒的翰林官,还有一部分言官,都是这个看法。
可内阁诸公。包括六部的循吏,都迅速看懂了柳淳的高明之处,甚至忍不住拍案叫绝。这套办法可以说将原来户部的弊端全都给解决了不说,还顺带着推行了一条鞭法,实现了货币下乡。
越想,越让人拍案叫绝,五体投地。
不妨先从一条鞭法分析……很多史学家都把一条鞭法当成了良法,可他们忽略了两个致命伤。
在货币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逼着老百姓缴纳银子,势必会出现谷贱伤农的问题。
老百姓为了得到货币,就不得不贱价卖粮,再加上火耗的问题,造成对百姓的两次盘剥。
其次,商品经济不发达的背景下,光是收取货币,却不一定能顺利换成物资。市面上的东西就那么多,朝廷卖的多了,老百姓自然就少了,而且还会出现物价飞涨的局面。
这一点在明末的历史上已经得到了验证。
关外开支增加,就要征用物资,结果北方物价飞涨,粮食甚至超过了二两一石,老百姓破产加剧,由外患发展成了内忧,最终无法收拾。
柳淳在一条鞭法之外,配属了一个官方收购粮食的体系。
由于这套体系是由官方负责,因此就有最低价格保障。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